客服电话:400-000-2365

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4 10:14:42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2.20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城镇综合污水通过粗、细格栅,去除大颗粒固体杂质;通过进入沉砂池,进一步去除泥沙、小颗粒固体;沉砂池上清液进入“AAO”工艺阶段,即“厌氧—缺氧—好氧”反应池,通过微生物降解去除各类污染物质,并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厌氧池定期排泥处理;好氧反应池流出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出水管道中泵入适量LS纳米生物循环水处理剂;废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设置污泥回流分别回流至好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上清液通过过滤、消毒可达标排放。实现了污泥减量化,进一步净化水质,大幅度提高排水。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城镇综合污水通过粗、细格栅,去除大颗粒固体杂质;

  (2)通过进入沉砂池,进一步去除泥沙、小颗粒固体;

  (3)沉砂池上清液进入“AAO”工艺阶段,即“厌氧—缺氧—好氧”反应池,通过微生物降解去除各类污染物质,并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厌氧池定期排泥处理;

  (4)好氧反应池流出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反应池,回流比为200%;好氧反应池出水管道中泵入适量LS纳米生物循环水处理剂,投加量为0.1-0.3 t/d;

  (5)废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设置污泥回流分别回流至好氧反应池,回流比50%;厌氧反应池,回流比0.2-2%;上清液通过过滤、消毒可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LS纳米生物循环水处理剂的原料质量配比为:海泡石纤维,10-20份;纯硅藻,100-150份;火山岩炭,10-20份;凹凸棒,60-100份;沸石,6-10份;促生酶剂,10-20份;氢氧化镁,0.02-0.07份;氧化铁,0.02-0.07份;葡萄糖,30-50份;好氧菌剂50-80份;厌氧菌剂,20-30份;硝化菌剂,10-20份;反硝化菌剂,10-20份;聚磷菌剂,10-20份;水解酸化菌剂,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好氧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好氧菌菌种包括地衣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亚硝化单胞菌、贝式硫菌,每个菌种单独培养,得到相应的菌液;

  (2)分别量取各菌液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各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地衣芽孢杆菌 2% 份、铜绿假单胞菌 3%份、亚硝化单胞菌2%份、贝式硫菌 4%份;混合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好氧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好氧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好氧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厌氧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厌氧菌菌种包括产甲烷杆菌、产甲烷球菌、脱硫弧菌,每个菌种单独培养,得到相应的菌液;

  (2)分别量取各菌液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各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产甲烷杆菌 2% 份、产甲烷球菌 3% 份、脱硫弧菌 2% 份;混合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厌氧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厌氧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厌氧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硝化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2)量取上述菌液接种到菌种培养基中,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5% 份;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硝化菌菌液;

  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硝化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硝化菌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反硝化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2)量取上述菌液接种到菌种培养基中,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5% 份;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反硝化菌菌液;

  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反硝化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反硝化菌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磷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聚磷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2)量取上述菌液接种到菌种培养基中,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5% 份;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聚磷菌菌液;

  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聚磷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聚磷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水解酸化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水解酸化菌菌种包括产黄纤维单胞菌、淀粉芽孢梭菌、蜡状芽孢杆菌、琥珀酸拟杆菌,每个菌种单独培养,得到相应的菌液;

  (2)分别量取各菌液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各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产黄纤维单胞菌 2% 份、淀粉芽孢梭菌3% 份、蜡状芽孢杆菌 2% 份、琥珀酸拟杆菌4% 份;混合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水解酸化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水解酸化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水解酸化菌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份促生酶剂中包括有机碳源 1~2份、有机氮源1~2份、复合维生素0.5~1份、有机酸1~2份剩余为生物酶,所述有机酸选自柠檬酸、乳酸、醋酸、葡萄糖酸、苹果酸、曲酸、丙酸、琥珀酸、抗坏血酸、水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生物酶为蛋白酶、脂肪酶或纤维素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海泡石纤维:海泡石成分>85%,粒度:250~300目,密度2~2.5g/cm3,CaO<1.5%,Fe2O3<0.03%;

  纯硅藻:SiO2≥88,真密度2.3g/cm3,松密度0.20~0.30 g/cm3,细度:100~500目;

  火山岩炭;粒径:1-2mm,密度0.75g/cm3;

  凹凸棒:有效物质含量≥90%,粒度:100~200目,堆密度0.5±1g/cm3,含水量≤8%;

  沸石:斜发沸石,粒度:180~200目,密度1.92g/cm3,吸氨值>100mg当量/100g,水分≤1.8%。

  说明书

  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生物处理剂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城镇综合污水厂主要接纳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城市人口递增,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出量日益增多,为城镇综合污水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同时,国家不断出台污水治理环保政策,污水治理标准与要求不断提高,污水厂原有的处理工艺亟待提标改造,以适应当下的污水现状及污水处理要求。

  城镇污水厂通常采用一些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如AAO、氧化沟等,传统污水处理工艺能耗大,剩余污泥产量大,运行费用高。当今,全球普遍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污水处理领域也得到体现。因此,研发以节省能(资)源消耗、并最大程度回收有用能(资)源的可持续污水处理工艺已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城市综合处理工艺,配合相应的水处理剂,降低复杂成分污水处理难度,提高处理时效,实现污泥减量,且减少二次污染。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城镇综合污水通过粗、细格栅,去除大颗粒固体杂质;

  (2)通过进入沉砂池,进一步去除泥沙、小颗粒固体;

  (3)沉砂池上清液进入“AAO”工艺阶段,即“厌氧—缺氧—好氧”反应池,通过微生物降解去除各类污染物质,并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厌氧池定期排泥处理;

  (4)好氧反应池流出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反应池,回流比为200%;好氧反应池出水管道中泵入适量LS纳米生物循环水处理剂,投加量为0.1-0.3 t/d;

  (5)废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设置污泥回流分别回流至好氧反应池,回流比50%;厌氧反应池,回流比0.2-2%;上清液通过过滤、消毒可达标排放。

  上述城镇综合污水首先分别通过粗、细格栅,去除大颗粒固体杂质;然后进入沉砂池,进一步去除泥沙、小颗粒固体等;沉砂池上清液进入“AAO”工艺阶段,即 “厌氧—缺氧—好氧”反应池。在厌氧反应池中,通过微生物的厌氧降解作用可去除一部分污染物质,并可通过水解酸化作用将一些难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可降低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具有除磷的作用;厌氧反应池定期排泥至污泥浓缩池,并通过污泥压滤机压成泥饼外运处理,厌氧反应池上清液通过缺氧、好氧阶段,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并具有脱氮效果。好氧池流出一部分混合液回流(回流比100-400%)至缺氧池,好氧池出水管道中泵入适量LS纳米生物循环水处理剂,投加量为1-3 t/10万m3污水,可进一步净化水质,大幅度提高出水效果;然后废水进入沉淀池,上清液通过过滤、消毒可达标排放;同时沉淀池设置污泥回流分别回流至好氧反应池(回流比40-100%)、厌氧反应池(回流比0.2-2%)。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工艺与所使用的水处理剂密不可分,水处理剂用于好氧反应池出水部分,将药剂打入出水管道,可进一步净化水质、提高出水水质标准。另外,沉淀池设置两道回流分别回流至好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一方面是剩余污泥回流,即污泥中微生物回流至生化反应池继续参与降解反应,一方面是起到水处理剂循环利用的目的,通过回流后,沉淀池只排放上清液,不存在剩余污泥的排放,达到了污泥减量的效果,节约了污泥处理成本。

  具体地,LS纳米生物循环水处理剂的原料质量配比为:海泡石纤维,10-20份;纯硅藻,100-150份;火山岩炭,10-20份;凹凸棒,60-100份;沸石,6-10份;促生酶剂,10-20份;氢氧化镁,0.02-0.07份;氧化铁,0.02-0.07份;葡萄糖,30-50份;好氧菌剂50-80份;厌氧菌剂,20-30份;硝化菌剂,10-20份;反硝化菌剂,10-20份;聚磷菌剂,10-20份;水解酸化菌剂,10-20份。

  本发明水处理剂中好氧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好氧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好氧菌菌种包括地衣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亚硝化单胞菌、贝式硫菌,每个菌种单独培养,得到相应的菌液;

  (2)分别量取各菌液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各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地衣芽孢杆菌 2% 份、铜绿假单胞菌 3%份、亚硝化单胞菌2%份、贝式硫菌 4%份;混合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好氧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好氧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好氧菌剂。

  本发明水处理剂中厌氧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厌氧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厌氧菌菌种包括产甲烷杆菌、产甲烷球菌、脱硫弧菌,每个菌种单独培养,得到相应的菌液;

  (2)分别量取各菌液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各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产甲烷杆菌 2% 份、产甲烷球菌 3% 份、脱硫弧菌 2% 份;混合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厌氧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厌氧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厌氧菌剂。

  本发明水处理剂中硝化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硝化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2)量取上述菌液接种到菌种培养基中,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5% 份;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硝化菌菌液;

  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硝化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硝化菌剂。

  本发明水处理剂中反硝化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反硝化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2)量取上述菌液接种到菌种培养基中,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5% 份;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反硝化菌菌液;

  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反硝化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反硝化菌剂。

  本发明水处理剂中聚磷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聚磷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2)量取上述菌液接种到菌种培养基中,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5% 份;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聚磷菌菌液;

  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聚磷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聚磷菌剂。

  本发明水处理剂中水解酸化菌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水解酸化菌菌种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K2HPO4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

  水解酸化菌菌种包括产黄纤维单胞菌、淀粉芽孢梭菌、蜡状芽孢杆菌、琥珀酸拟杆菌,每个菌种单独培养,得到相应的菌液;

  (2)分别量取各菌液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各菌液的接种量按体积百分比为:产黄纤维单胞菌 2% 份、淀粉芽孢梭菌3% 份、蜡状芽孢杆菌 2% 份、琥珀酸拟杆菌4% 份;混合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24~48小时,得到水解酸化菌混合菌液;

  混合菌种培养基的质量配比为:酵母膏1%、蛋白胨1.5%、葡萄糖0.5%、NH4Cl20.5%、余量为水,培养基经过121℃20分钟高温灭菌;

  (3)所得水解酸化菌菌液通过干燥得到水解酸化菌剂。

  进一步地,每10份促生酶剂中包括有机碳源 1~2份、有机氮源1~2份、复合维生素0.5~1份、有机酸1~2份剩余为生物酶,所述有机酸选自柠檬酸、乳酸、醋酸、葡萄糖酸、苹果酸、曲酸、丙酸、琥珀酸、抗坏血酸、水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生物酶为蛋白酶、脂肪酶或纤维素酶。

  本发明水处理剂中海泡石纤维:海泡石成分>85%,粒度:250~300目,密度2~2.5g/cm3,CaO<1.5%,Fe2O3<0.03%;

  纯硅藻:SiO2≥88,真密度2.3g/cm3,松密度0.20~0.30 g/cm3,细度:100~500目;

  火山岩炭;粒径:1-2mm,密度0.75g/cm3;

  凹凸棒:有效物质含量≥90%,粒度:100~200目,堆密度0.5±1g/cm3,含水量≤8%;

  沸石:斜发沸石,粒度:180~200目,密度1.92g/cm3,吸氨值>100mg当量/100g,水分≤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沉淀过程投加特定的水处理剂产品,本发明的水处理剂具有以下使用优点:

  ① 处理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本产品基于微生物降解、化学反应、吸附、絮凝等多种机理对污水进行降解,处理效果远大于其它水处理剂,并适用于各类难降解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对多种污染物质均有降解及去除效果。

  ② 绿色水处理剂,无二次污染。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水处理剂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含有重金属元素、余氯、有毒有机溶液以及各种有害衍生物。本产品所有配方都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属于绿色水处理剂的技术范畴。

  ③ 可实现污泥减量化。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大量产生是目前环保领域的又一难题,一般水处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脱水十分困难,污泥处理需要添加药剂,且可能存在二次污染问题。若在处理过程中投加LS纳米生物循环水处理剂,可加快絮凝沉淀速度,使污泥凝聚,提高脱水性能,实现污泥减量5%-10%,且污泥中不存在因添加水处理剂而产生的二次有害物质,污泥处理过程中不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2)沉淀池设置两道污泥回流,分别回流至好氧沉淀池、厌氧沉淀池,起到剩余污泥及水处理剂循环利用的作用,同时,二沉池中的污泥全部回流至前端设施,不存在排泥,可减少污泥处理成本。通过循环利用和污泥减量,可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投资及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