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7 9:28:34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1.22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IPC分类号E03F5/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包括蓄水池本体,所述蓄水池本体池底设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为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和钢筋混凝土层之间内镶有夯实层,所述鹅卵石层上表面设有粗砂层,所述粗砂层上表面设有沙石混合层,所述蓄水池本体池壁设有混合砂浆砖层,所述混合砂浆砖层外侧设有水泥砂浆层,所述进水管贯穿蓄水池本体池壁,所述岩石层外圈为细沙层,所述细沙层外圈为碎石层。本实用新型蓄水处理池在池壁和池底运用大量防渗透材料,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增加了地下进水管,且进水管周围均设置为透水材料,方便收集地表渗水和地下水持续高效的向蓄水池输送水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包括蓄水池本体(1)和进水管(16),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池底设有钢筋混凝土层(5),所述钢筋混凝土层(5)上表面为鹅卵石层(4),所述鹅卵石层(4)和钢筋混凝土层(5)之间内镶有夯实层(6),所述鹅卵石层(4)上表面设有粗砂层(3),所述粗砂层(3)上表面设有沙石混合层(2),所述粗砂层(3)右端设有保护罩(7),所述保护罩(7)内部设有抽水泵(8),所述抽水泵(8)与出水管(9)相连,所述蓄水池本体(1)池壁设有混合砂浆砖层(11),所述混合砂浆砖层(11)外侧设有水泥砂浆层(10),所述进水管(16)贯穿蓄水池本体(1)池壁,所述进水管(16)内圈为岩石层(15)且内部设有透水孔(14),所述岩石层(15)外圈为细沙层(13),所述细沙层(13)外圈为碎石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层(13)和岩石层(15)之间设有挡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层(6)呈半球状且球面朝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池壁和池底夹角为120度。

  说明书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洪水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安全地排放雨水,技术措施较单一,责任主体与管控模式也相对不明晰。但随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相关洪水问题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为了应对突出的城市洪水问题,努力实现生态城市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国家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业内也涌现出许多新理念和新技术。

  但是由于目前海绵城市还在建设探索中,所述对于雨水的运用还不够完善,尤其在蓄水池这一块,只能靠着外表面简单的收集雨水,且自身蓄水能力有限,容易渗透到地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包括蓄水池本体和进水管,所述蓄水池本体池底设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为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层和钢筋混凝土层之间内镶有夯实层,所述鹅卵石层上表面设有粗砂层,所述粗砂层上表面设有沙石混合层,所述粗砂层右端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部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出水管相连,所述蓄水池本体池壁设有混合砂浆砖层,所述混合砂浆砖层外侧设有水泥砂浆层,所述进水管贯穿蓄水池本体池壁,所述进水管内圈为岩石层且内部设有透水孔,所述岩石层外圈为细沙层,所述细沙层外圈为碎石层。

  优选的,所述细沙层和岩石层之间设有挡网。

  优选的,所述夯实层呈半球状且球面朝上。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本体池壁和池底夹角为1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海绵城市的蓄水处理池在池壁和池底运用大量防渗透材料,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增加了地下进水管,且进水管周围均设置为透水材料,方便收集地表渗水和地下水持续高效的向蓄水池输送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