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20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污泥残留的连续多级沉淀池,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沉淀池,相邻的沉淀池的上部具有连通口,每个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安装有带过滤孔的压滤板,沉淀池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拉绳与压滤板连接,升降电机带动所述压滤板于所述导杆上上下滑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内侧安装有与所述压滤板外形一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过滤孔位置对应的插杆;所述压滤板的外圈部位设有倾斜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连通压滤板的周面及上表面。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污泥残留的连续多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沉淀池(1),相邻的沉淀池(1)的上部具有连通口(11),每个沉淀池(1)的底部具有污泥排出口(2);所述沉淀池(1)的中心安装有导杆(3),所述导杆(3)上滑动安装有带过滤孔(41)的压滤板(4),沉淀池(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升降电机(5),所述升降电机(5)通过拉绳(6)与压滤板(4)连接,升降电机(5)带动所述压滤板(4)于所述导杆(3)上上下滑动;所述沉淀池(1)的顶部内侧安装有与所述压滤板(4)外形一致的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设有与所述过滤孔(41)位置对应的插杆(10);
所述压滤板(4)的外圈部位设有倾斜的导水孔(42),所述导水孔(42)连通压滤板(4)的周面及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污泥残留的连续多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从带有污泥进口(7)的沉淀池(1)至带有净水出口(8)的沉淀池(1)之间,所述沉淀池(1)的容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水的多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板(4)的上表面外圈部位安装有向外折弯的增压板(12),增压板(12)位于导水孔(42)的上端开口外侧。
说明书
一种防污泥残留的连续多级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污泥沉淀池。
背景技术
污泥水一般需要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污泥从沉淀池的底部排出,净化后的水从沉淀池的顶部排出。现有的沉淀池一般为单独设置,采用自然沉淀方式,沉淀时间较长,独立设置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不佳。申请人同日申请了名称为“一种连续式污泥沉淀池”的专利,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还存在的不足是:采用的压滤板的过滤孔容易被污泥堵塞,沉淀池的内壁容易残留污泥,需要定期清理和清洗。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防污泥残留的连续多级沉淀池,设置多个连续的沉淀池,有效地提高沉淀效果,并设置合理的结构,避免压滤板堵塞及延长沉淀池的清洗周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防污泥残留的连续多级沉淀池,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沉淀池,相邻的沉淀池的上部具有连通口,每个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安装有带过滤孔的压滤板,沉淀池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拉绳与压滤板连接,升降电机带动所述压滤板于所述导杆上上下滑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内侧安装有与所述压滤板外形一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过滤孔位置对应的插杆;
所述压滤板的外圈部位设有倾斜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连通压滤板的周面及上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从带有污泥进口的沉淀池至带有净水出口的沉淀池之间,所述沉淀池的容积逐渐减小。
所述压滤板的上表面外圈部位安装有向外折弯的增压板,增压板位于导水孔的上端开口外侧。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多级沉淀池,对污泥连续过滤,设置加快过滤速度的压滤板,缩短了污泥的过滤沉淀时间,并提高了沉淀效果;沉淀池中还设置有带插杆的固定板,用于清除压滤板的过滤孔残留的污泥,避免堵塞而影响压滤效果;压滤板上设置导水孔及增压板,其升降时对沉淀池内壁进行冲洗,避免污泥残留,大大延长沉淀池的清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