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31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IPC分类号C02F1/463; C02F1/40; 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及使用方法。其装置包括:污水槽、流量计、阀门、进液管、堰板、电解反应水槽、电极板、斜管、斜管沉淀水槽、出液管等。污水槽的出口连接流量计和阀门,后接电絮凝反应水槽,污水流经沉淀槽顺着出液管最终进入沉淀水槽。方法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通过流量计和阀门进入到电絮凝反应水槽,通过堰板污水均匀分布于电解区域,处理后的水从电解反应水槽左端的下部即下流道进入斜板沉淀水槽,当液位接触到斜板底部时,便从斜板下面,通过薄板间通道逆流而上,絮凝体沉积在斜板上,自动滑落进入污泥斗,而经过与絮体分离后的水最后进入沉降罐静置,最终实现含油污水的处理。本实用新型效果是:装置简单,絮凝效果好,操作方便,还可以回收利用絮体,不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环境污染小,设备可以连续稳定的运行。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槽(1)、流量计(2)、阀门(3)、进液管(4)、堰板(5)、电解反应水槽(6)、电极板(7)、斜管(8)、斜管沉淀水槽(9)、出液管(10)、沉淀水槽(11);所述流量计(2)与污水槽(1)相连,阀门(3)连接在流量计(2)的后面,并由进液管(4)连接到电解反应水槽(6)的进口,电解反应水槽(6)与斜管沉淀水槽(9)相通,通过出液管(10)连接到沉淀水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4)前串联有可控流量的流量计(2)和阀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解反应水槽(6)入口内设置有堰板(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斜管沉淀水槽(9)内设置有的斜管(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解反应水槽(6)上端设有泡沫出口,斜管沉淀水槽(9)下部设有污泥出口,容易实现泡沫、处理后的水以及絮体的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解反应水槽(6)与斜管沉淀水槽(9)下部连通,使处理后的污水和絮体容易进入斜管进一步分离,使絮体得以回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实验装置最后端设有沉淀水槽(11),使污水充分静置。
说明书
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的处理含油污水的电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电凝聚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水处理工艺所没有的优势,以其处理效果显著、投资少、处理范围广、不需投加化学药品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行业废水,能同时除去或降低有机物、细菌、色度、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水处理领域广泛使用。
电絮凝就是在外电场作用下,使可溶性阳极(牺牲阳极)产生大量阳离子对废水进行絮凝,从而将污染物去除的水质净化技术。电絮凝技术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有絮凝作用、气浮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电絮凝的絮凝作用主要包括吸附-电中和与压缩絮凝两个方面。目前公认的电絮凝处理过程是:(1)在电解质溶液中,可溶性电极被电解氧化生成金属离子;(2)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离子及其水解产物,如多核氢氧化物絮状物[M(OH)x](-zx),通过多种方式使污染物聚集;(3)絮状物在包裹或架桥聚集污染物后,也可依附到另一电极产生的气泡上浮起。在电解过程中可产生独特的絮凝环境,电极区域所产生的电解离子具有相当高的活性,在水解过程中阴极提供OH-离子同时产生H2,H2气泡有助于将絮凝态的颗粒物上浮至水体表面,这就是气浮作用。在电絮凝过程中,多级电化学反应以及多电子转移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在电流作用下,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可被氧化为低分子有机物,甚至直接被氧化为CO2和H2O。同时,阴极产生的新生态氢还原能力很强,可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使污染物得到降解,这就是氧化还原作用。
相对于传统处理方法而言,电絮凝处理法有着很多优点,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水处理技术,同样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为:(1)在电极反应过程中,极板易发生钝化,形成致密的钝化膜,阻碍或停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降低了电絮凝的处理效率;(2)水样本身的理化性质对电絮凝处理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pH值,在某些情况下,凝胶状的金属氢氧化物会溶解,达不到絮凝的效果。(3)反应器方面的理论不成熟。这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絮凝技术的推广应用。虽然在实际工业中得到了应用,但还没有比较工业化的国内处理含油污水的一套设备。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处理工业含油污水的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方案: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槽、流量计、阀门、进液管、堰板、电解反应水槽、电极板、斜管、斜管沉淀水槽、出液管、沉淀水槽等。污水水槽的出口连接流量计和阀门,后接电絮凝反应水槽和斜管沉淀水槽,反应水槽进口设置堰板,内装有电解极板,壳体上部设有气泡溢出口,沉淀槽内布满斜管,下部设有污泥斗,出液管上设置阀门和流量计,流量计末端接沉淀水槽。
利用本系统进行污水处理时,首先打开进液阀门,使污水从污水槽中流出,先通过流量计调整流速,再通过阀门,然后进入电絮凝反应水槽的入口,污水蓄积于堰板右侧,液面随之慢慢上升,当液面超过堰板的高度时污水便均匀的分布于电解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电解后,处理后的水从电解反应水槽左端的下部即下流道进入斜管沉淀水槽,斜管沉淀水槽水位上升,当液位接触到斜管底部时,便顺着斜管的通道向上方流去,并且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的絮凝体沉积在斜板上,自动滑落进入污泥斗,当污泥量比较大时,打开斜管沉淀水槽下部的阀门放出污泥,而经过与絮体分离后的水经过出水口流出,通过出液管的阀门和流量计进入沉淀水槽静置。
电絮凝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絮凝效果好,操作方便,而且能够实现絮体的回收利用,不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环境污染风险小,设备可以连续稳定的运行,具有很强的工业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