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18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该装置包括设置于吸附‑混凝沉降池内的高效混合区、高效反应区、絮凝沉降区和斜板沉降区,高效混合区包括的二次流搅拌桨和PAM加药管,高效混合区通过穿孔板与高效反应区连通,高效反应区内装填有微涡旋填料,高效反应区通过穿孔板与絮凝沉降区连通,絮凝沉降区包括设置于池底排泥管,斜板沉降区通过挡流板固定于吸附‑混凝沉降池池壁上。本实用新型针对工业废水预处理设置,价格便宜,成本低,吸附‑混凝处理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吸附-混凝沉降池(1)内的高效混合区(13)、高效反应区(6)、絮凝沉降区(10)和斜板沉降区(9);
所述高效混合区(13)包括二次流搅拌桨(5)和PAM加药管(4);所述高效混合区(13)通过穿孔板(7)与高效反应区(6)连通;
所述高效反应区6内装填有微涡旋填料;所述高效反应区(6)通过穿孔板(7)与絮凝沉降区(10)连通;
所述絮凝沉降区(10)包括设置于池底的排泥管(12);
所述斜板沉降区(9)通过挡流板(8)固定于吸附-混凝沉降池(1)池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混合区(13)进口端设置有进水管(3)和浓缩污泥回流管(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混凝沉降池(1)上设置有出水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流搅拌桨(5)为多层搅拌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涡旋填料为多孔球状形填料。
说明书
一种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污染物浓度高、难降解且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如:脱酚类物质,苯酚、甲基苯酚、多元酚等;多环芳烃物质,如单环、多环的含氮芳香烃类;含氨氮、盐、氰化物、硫的杂环类;油类、脂肪酸类等污染物。
处理此种工业废水时,需要在生化处理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中常用的技术有吸附、气浮和混凝,特别是吸附-混凝联合处理技术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目前现有吸附-混凝联合处理技术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吸附剂价格高,再生困难,实用性低。
(2)吸附和混凝效率低,传质效果差,不能使吸附剂和污染物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至吸附和混凝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以解决现有技术工业废水处理中吸附-混凝工艺运行成本和效率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包括设置于吸附-混凝沉降池内的高效混合区、高效反应区、絮凝沉降区和斜板沉降区;
高效混合区包括贯的二次流搅拌桨和PAM加药管,高效混合区通过穿孔板与高效反应区连通;
高效反应区内装填有微涡旋填料,高效反应区通过穿孔板与絮凝沉降区连通;
絮凝沉降区包括设置于池底排泥管;
斜板沉降区通过挡流板固定于吸附-混凝沉降池池壁上。
优选地,高效混合区进口端设置有进水管和浓缩污泥回流管。
优选地,二次流搅拌桨为多层搅拌桨。
优选地,微涡旋填料为多孔球状形填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吸附-混凝效果佳:吸附-混凝沉降池中设有高效混合区、高效反应区、絮凝沉降区和斜板沉降区,高效混合区实现废水、凝缩污泥及药剂的充分混合,而高效反应区进一步增大废水、凝缩污泥及药剂的混合接触效果,并在絮凝沉降区中去除污泥,斜板沉降区中排除处理后的废水。四个腔室的配合使用,使得吸附-混凝处理效率高,效果佳。
(2)吸附效果佳:二次流搅拌桨为多层搅拌桨,能够产生围绕叶片循环的漩涡,产生明显的二次流场,提高传质效率,有助于提高碰撞几率,使吸附剂和污染物之间充分混合接触,提高吸附效果。
(3)微涡旋填料为多孔球状形填料,当水流经过多孔的微涡旋填料时,将会产生大量的微涡旋,即小型的二次流场,进一步提高传质效率,提高吸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