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5.27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它包括桶体、管道静态混合器、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斜管沉淀区、过滤段、冲洗段和溢流槽。本发明集混合、絮凝、澄清、过滤等功能为一体,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行高效快速的深度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桶体,它由上部的直桶状桶体和下部的斜斗状桶体构成,在所述斜斗状桶体的中部或下部设有进水管,在该进水管上设有用以混合污水和硅藻土的混合装置;
反应区,用以污水进行絮凝反应的所述反应区包括设于所述桶体内的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为上下两端开口且呈下端开口较小的渐扩管形结构,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位于第一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处或下端开口内;所述第二反应室为顶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桶状结构,第一反应室的主体或全部位于第二反应室内;
斜管沉淀区,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室上部与直桶状桶体之间的斜板架和若干安装在所述斜板架上的斜管;
过滤段,它包括设置在所述直桶状桶体内所述斜管沉淀区之上的滤料层;以及
冲洗段,包括一个或多个设置在所述直桶状桶体内上部的用于反冲洗所述滤料层的反冲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进水管上的混合装置为管道静态混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水端处设有喷口向上的喷嘴,所述第一反应室的下端设有喉管,在所述喉管下端设有喇叭口,而所述进水管喷嘴的喷口位于所述喇叭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第二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处的第一反应室中下部上设有用以避免第二反应室中沉淀下的污泥被卷入第一反应室的锥形挡泥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斗状桶体内的下部设有用于快速冲起桶底沉淀物的助冲启动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桶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导出过滤后得到的清水的溢流槽、溢流口或排水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桶体的下部设有与斜斗状桶体连接的泥斗,所述泥斗上设有排泥管;在所述斜斗状桶体的下部设有放空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设在桶体外的用以监测或控制处理水质的集水斗,该集水斗分别与多个取样管相连接,这些取样管包括伸至斜斗状桶体底部污泥区取样管、伸至第二反应室内的反应段取样管、伸至桶体顶部的清水取样管和伸至斜管沉淀区上方的澄清水取样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桶状桶体上部和/或下部桶壁上设有用于观察桶内情况的视镜;在直桶状桶体上部及下部桶壁上分别设有与外界相通的人孔,在直桶状桶体上部设有中间排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管采用多喷口固定式切割射流系统;所述第二反应室位于直桶状桶体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一反应室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反应室内的上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向下伸出位于所述第二反应室外。
说明书
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常用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为二级处理工艺,即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池→二沉池→出水。这种工艺技术成熟,但具有造价高、占地大、受外界条件影响大等缺点。且随着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传统的二级处理工艺往往很难将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处理到排放标准以内。为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费用昂贵,管理复杂,一直无法得到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集混合、絮凝、澄清、过滤功能为一体的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本发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行高效快速的深度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其包括:
桶体,它由上部的直桶状桶体和下部的斜斗状桶体构成,在所述斜斗状桶体的中部或下部设有进水管,在该进水管上设有用以混合污水和硅藻土的混合装置;
反应区,用以污水进行絮凝反应的所述反应区包括设于所述桶体内的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为上下两端开口且呈下端开口较小的渐扩管形结构,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位于第一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处或下端开口内;所述第二反应室为顶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桶状结构,第一反应室的主体或全部位于第二反应室内;
斜管沉淀区,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室上部与直桶状桶体之间的斜板架和若干安装在所述斜板架上的斜管;
过滤段,它包括设置在所述直桶状桶体内所述斜管沉淀区之上的滤料层;以及
冲洗段,包括一个或多个设置在所述直桶状桶体内上部的用于反冲洗所述滤料层的反冲洗管。
设在进水管上的混合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能够均匀混合污水与硅藻精土高效活性絮凝剂的混合结构;较佳的,该混合装置采用管道静态混合器。
较佳的,进水管的出口水端处设有喷口向上的喷嘴,该喷嘴位于第一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处或下端开口内;较佳的,在第一反应室的下端设有喉管,在喉管下端设有喇叭口,而进水管喷嘴的喷口位于所述喇叭口内。
在对应第二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处的第一反应室中下部上可以设有用以避免第二反应室中沉淀下的污泥被卷入第一反应室的锥形挡泥罩。较佳的,第二反应室位于直桶状桶体内部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一反应室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反应室内的上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向下伸出位于所述第二反应室外或位于第二反应室的下端开口处。
本装置中斜管沉淀区中的斜板架和若干斜管用于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斜管沉淀区设置在第二反应室上部与直桶状桶体中部之间。本装置中的过滤段设在桶体内上部的斜管沉淀区之上,用以对污水进行深度过滤,其中的滤料层优选采用聚苯乙烯滤珠层。
较佳的,在斜斗状桶体内的下部设有用于快速冲起桶底沉淀物的助冲启动管。当高效处理装置在停用数小时再复用时,通过助冲启动管可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本直桶状桶体外可以设有平台扶梯;在桶体的顶部可以设有用于导出过滤后得到的清水的溢流槽、溢流口或排水管。较佳的,在桶体顶部设有一个或多个溢流槽,用于导出过滤后得到的清水,溢流槽与清水管相连接,溢流得到的清水经清水管排出。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设在桶体外的用以监测或控制处理水质的集水斗,该集水斗分别与多个取样管相连接,这些取样管包括伸至斜斗状桶体底部污泥区取样管、伸至第二反应室内的反应段取样管、伸至桶体顶部(例如伸至溢流槽或清水管)的清水取样管和伸至斜管沉淀区上方的澄清水取样管。
较佳的,在桶体的下部设有与斜斗状桶体连接的泥斗,泥斗与地面垂直,在泥斗上设有排泥管;进一步的,在斜斗状桶体的下部还可设有放空管。
较佳的,在直桶状桶体上部和/或下部桶壁上设有用于观察桶内情况的视镜,以便控制水流量;在直桶状桶体上部及下部桶壁上分别设有与外界相通的人孔,在直桶状桶体上部设有中间排水管。
较佳的,反冲洗管采用多喷口固定式切割射流系统;冲洗段用于定时对过滤层进行反冲洗,它可以包括多个冲洗管,例如包含第一反冲洗管和第二反冲洗管等。
第一反应室可通过连接装置与桶体或第二反应室固定连接,例如第一反应室的上部通过连接板与第二反应室相连。第二反应室可通过连接装置与桶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集混合反应、絮凝沉淀、过滤等功能为一体,通过投加硅藻精土,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总磷等污染物,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硅藻精土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表面负电性,在污水处理中具有絮凝、吸附、过滤特性;且硅藻精土还可在装置中形成悬浮床,对污染物有过滤去除的作用。本发明可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也可对水塘污水进行处理或运用于生态修复。本发明装置可根据不同地区水量大小随意调整,安装调试方便,易于完成自动控制,管理、操作简单,运行后,可有效地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使处理后出水能够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