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7.26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IPC分类号C02F9/04; F25D17/02; C02F10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混合离子交换柱、锅炉、混凝沉淀池、沙滤棒、循环水池、蠕动泵、热量交换器和药剂添加装置。本申请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通过污水处理过滤器、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水池等的合理设置,使得城市中水、工业水以及生活废水的处理流程更加科学合理,通过蠕动泵、热量交换器、锅炉以及混凝沉淀池等的流程优化使得可以综合应用沉淀和ph调节等手段使得在处理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降低成本,药剂添加装置添加阻垢剂后能有效防止了结垢物质在换热设备上的沉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过滤器(1)、反渗透装置(2)、混合离子交换柱(3)、锅炉(4)、混凝沉淀池(5)、沙滤棒(6)、循环水池(7)、蠕动泵(8)、热量交换器(9)和药剂添加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过滤器(1)包括第一入水口、反洗水出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的反洗水出水口与所述的混凝沉淀池(5)的反洗水入水口连接,所述的第一出水口与反渗透装置(2)上设置的第二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反渗透装置(2)上还设有浓水出水口,所述的浓水出水口与所述的循环水池(7)上设置的浓水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反渗透装置(2)上还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二出水口与混合离子交换柱(3)上设置的第三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混合离子交换柱(3)上还设有泵接出水口,所述的泵接出水口与蠕动泵(8)上设置的泵接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混合离子交换柱(3)上还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三出水口与锅炉(4)上设置的第四入水口连接,所述的锅炉(4)上还设有第四出水口,所述的第四出水口与混凝沉淀池(5)上设置的第五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混凝沉淀池(5)还设有第五出水口,所述的第五出水口与沙滤棒(6)上设置的第六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沙滤棒(6)上还设有第六出水口,所述的第六出水口与循环水池(7)上设置的第七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7)上还设有再生废水入水口,所述的再生废水入水口与蠕动泵(8)上设置的再生废水出水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7)上还设有第七出水口,所述的第七出水口与热量交换器(9)上设有的第九入水口连接,所述的热量交换器(9)上还设有第九出水口,所述的第九出水口与循环水池(7)上设置的回水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7)上还设有污水出口,所述的污水出口与混凝沉淀池(5)上的污水入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7)上还设有药剂入口,所述的药剂入口与药剂添加装置(10)上设有的药剂出口连接,所述的混凝沉淀池(5)上还设有生活废水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渗透装置(2)包括精细过滤器、颗粒活性碳过滤器、压缩活性碳过滤器和反渗透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添加装置(10)中依次设有搅拌系统、加药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药系统中设有阻垢剂。
说明书
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如:脱硫废水、反渗透浓盐水、离子交换再生水、锅炉排污水、循环水系统排污水、焦化废水、生物制药废水等工艺废水,以及各类生活污水等,根据环保法规要求,都必须做到达标排放。如何处理上述废水成为各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国内现有的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大多是采取对废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也有极少数企业曾尝试对废水进行零排放处理,但都因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能耗高、运行管理难度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原因而望而止步。
通过长期的水处理技术实践,发现国家标准存在一些不足,按照现行标准水质指标来管理运行循环水系统,系统的结垢和腐蚀还是比较明显,特别是水的浪费较大,无法作到废水零排放,已经落后于时代对水资源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城市中水、工业废水和反渗透浓盐水直接补入循环水系统后,在循环水系统投加多功能阻垢缓蚀剂,将结垢物质转变为悬浮物(体现在水体浊度的变化上)从而实现循环水系统高倍率运行。该药剂可以为循环水系统设备预膜,有效抵御高CI-和高SO42-的腐蚀,还可以使超饱和状态下析出的结垢物质晶格发生畸变,将其变为水渣,防止了结垢物质在换热设备上的沉积。当循环水达到一定倍率后,排污水经水处理厂絮凝沉淀、澄清过滤后再返回循环水系统,从而实现了废水的充分利用,又保证了循环水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
现有技术中,CN204740507U以及CN205262031U也对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装置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不足,无法实现将废水分类引入流水线,同时效能还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多种废水直接做循环水的补充水加入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结垢率、腐蚀率得到改善。
一种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混合离子交换柱、锅炉、混凝沉淀池、沙滤棒、循环水池、蠕动泵、热量交换器和药剂添加装置,所述的污水处理过滤器包括第一入水口、反洗水出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的反洗水出水口与所述的混凝沉淀池的反洗水入水口连接,所述的第一出水口与反渗透装置上设置的第二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反渗透装置上还设有浓水出水口,所述的浓水出水口与所述的循环水池上设置的浓水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反渗透装置上还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二出水口与混合离子交换柱上设置的第三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混合离子交换柱上还设有泵接出水口,所述的泵接出水口与蠕动泵上设置的泵接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混合离子交换柱上还设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的第三出水口与锅炉上设置的第四入水口连接,所述的锅炉上还设有第四出水口,所述的第四出水口与混凝沉淀池上设置的第五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混凝沉淀池还设有第五出水口,所述的第五出水口与沙滤棒上设置的第六入水口连接,所述的沙滤棒上还设有第六出水口,所述的第六出水口与循环水池上设置的第七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上还设有再生废水入水口,所述的再生废水入水口与蠕动泵上设置的再生废水出水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上还设有第七出水口,所述的第七出水口与热量交换器上设有的第九入水口连接,所述的热量交换器上还设有第九出水口,所述的第九出水口与循环水池上设置的回水入水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上还设有污水出口,所述的污水出口与混凝沉淀池上的污水入口连接,所述的循环水池上还设有药剂入口,所述的药剂入口与药剂添加装置上设有的药剂出口连接,所述的混凝沉淀池上还设有生活废水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渗透装置包括精细过滤器、颗粒活性碳过滤器、压缩活性碳过滤器和反渗透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药剂添加装置中依次设有搅拌系统、加药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加药系统中设有阻垢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装置,通过污水处理过滤器、反渗透装置以及循环水池等的合理设置,使得城市中水、工业水以及生活废水的处理流程更加科学合理,通过蠕动泵、热量交换器、锅炉以及混凝沉淀池等的流程优化使得可以综合应用沉淀和ph调节等手段使得在处理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降低成本,药剂添加装置添加阻垢剂后能有效防止了结垢物质在换热设备上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