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2-28 11:26:46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7.21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抽取河道中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降解的物理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B)、物理处理后的河水送入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进行氧化分解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C)、高能分子降解处理后的河水送入生化反应模块中,与附生在填充物上的微生物进行反应降解后送入下一步骤;D)、生化处理后的净水排入河道内。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工艺互补整合,提高了水处理效率,出水标准高,对河道的适应性强,水质处理净化效率高,能满足河道的生态补水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抽取河道中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降解的物理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B)、物理处理后的河水送入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进行氧化分解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C)、高能分子降解处理后的河水送入生化反应模块中,与附生在填充物上的微生物进行反应降解后送入下一步骤;D)、生化处理后的净水排入河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将生化处理后的净水先送入水质稳定区内,汇集后再排入河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河水在步骤A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B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C中停留时间为1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化控制进水、停留以及排水的步骤。

  说明书

  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水体污染状况十分严峻,全国约90%的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城市黑臭河涌水体污染问题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2015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设定的一系列量化目标中,“城市河湖黑臭水体治理”被认为是最为艰难的——5年使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15年内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众多问题,生态系统退化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一系列规模宏伟、投资巨大的生态建设项目已在或将在全国各地实施,但实际有效的改造项目还未形成模式并成功推广,使全国环境改善始终举步维艰。

  由于河道污染浓度和河水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单用生态手段调控净化要保证水质达标很困难,而且易受季节天气等影响。国内虽有少量水处理设备的研究,但处理方向单一,缺乏系统整合,对整合的设备效果及环境影响的考虑也欠周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针对河道水体进行综合化的净化处理且效果更好的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河道综合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抽取河道中的河水,进行沉淀过滤降解的物理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B)、物理处理后的河水送入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器,进行氧化分解处理后送入下一步骤;C)、高能分子降解处理后的河水送入生化反应模块中,与附生在填充物上的微生物进行反应降解后送入下一步骤;D)、生化处理后的净水排入河道内。

  河水先经过物理处理,去除悬浮物以及随附的COD等污染物,可以迅速减少黑臭水体污染物浓度并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经过物理处理的河水在顺次进行高能分子降解反应和生化反应处理后,可以对低浓度的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使净化后的河水符合排放的要求,将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使河水净化过程同时具备稳定性和深度净化能力,真正实现单一方法使用时不能兼顾的高稳定性和高净化效果。

  在步骤D中,将生化处理后的净水先送入水质稳定区内,汇集后再排入河道内。通过水质稳定区将处理后的净水汇集,使最终排水指标均一。

  河水在步骤A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B中停留的时间为0.5小时,在步骤C中停留时间为1小时。可以保证每个步骤处理效果最大化。

  还包括自动化控制进水、停留以及排水的步骤。方便进行程序自动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工艺互补整合,提高了水处理效率,出水标准高,对河道的适应性强,水质处理净化效率高,能满足河道的生态补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