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2-28 16:11:28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6.20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包含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和反渗透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前,进行反渗透处理步骤。还可包含脱氨处理步骤,脱氨处理步骤在反渗透处理步骤后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将反渗透处理工艺前置于生化处理前,能直接通过反渗透系统提前截留渗滤液中的绝大部分污染物质,从而能很好的解决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随“年龄”变化的问题,同时占地面积小。将脱氨处理置于反渗透处理步骤后,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95%。将兼氧+好氧(A/O)生化处理工艺后置,可大大的减少占地面积。本发明是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可行和适用性强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包含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和 反渗透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前, 进行所述的反渗透处理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 包含脱氨处理步骤,所述脱氨处理步骤在所述反渗透处理步骤后进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氨处理步骤在所述反渗透处理步骤与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之 间进行。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反渗透处理步骤前进行调节处理步骤和混凝反应沉淀处理 步骤,在进行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后进行沉淀外排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反渗透处理步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三级过滤系统处理, 另一部分为反渗透膜过滤系统处理,所述三级过滤系统的三级滤芯孔径 采用逐级减小,一级过滤器内,采用孔径在10-30μm之间的线绕滤芯; 二级过滤器内,采用孔径在5~15μm之间的活性炭滤芯,通过前二级过 滤,再进入三级过滤器,采用孔径在3~10μm之间的熔喷滤芯;完成所 述三级过滤系统处理后,进行反渗透膜过滤系统处理。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 于,所述脱氨处理步骤,采用投加Mg盐和磷酸盐,按Mg2+:PO43-: NH4+=1:1:1的比例进行投加。

  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生化处理应用改良型兼氧池与好氧 池,采用填料挂生物膜,生物量为10~15kg/m3,兼氧段溶解氧浓度小 于0.5mg/l,好氧段溶解氧浓度为1.0~3.0mg/l,曝气方式为微孔曝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好氧处理采用 接触氧化法处理,就是在改良型好氧池内装挂填料,经过曝气的废水浸 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过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在生物 膜及少量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作用下,对废水进行净化。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所述混凝反应 沉淀处理步骤,是在混凝沉淀池中填加适量的絮凝剂PAC和助凝剂 PAM,PAC填加重量比率为0.05-0.5%之间,PAC与PAM之重量比为 100:1-5;将废水的PH控制在8.5-9.0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调节处理步骤, 是在调节池内设置穿孔曝气管,充分曝气混合,增强调节功能,防止悬 浮物在调节池中沉淀,均匀水质、水量。

  说明书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液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

  背景技术

  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 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 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 动。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 从60-45000mg/L,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高浓度的重金属、盐类和多种病源微生 物。

  城市垃圾填埋渗滤液是一中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而且其成分和性 质随垃圾填埋的“年龄”而变化,主要表现在:(1)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2) 填埋初期BOD/COD可达0.5以上,但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垃圾渗滤中的易生 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很低,生化性差、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占优势,导致 BOD/COD的值甚至可低于0.1;(3)高浓度的NH3-N是垃圾渗滤液的特征之一, 导致过低的C/N比值。

  在我国从时间上看,渗滤液的处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0年代 初期,处理工艺多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技术主要参照城市污水的处理方 法,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杭州天子岭、北京阿苏卫等,由于不能适应垃圾渗滤 液这种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的特点,这一阶段建成的处理厂基本处于瘫痪状 态;第二阶段为90年代中后期,技术人员考虑到渗滤液的水质独特性,如高 浓度的氨氮、高浓度的有机物等,采取了脱氨措施,处理工艺一般为脱氨+厌 氧处理+好氧处理,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深圳下坪、香港新界西等。在脱氨方 面大部分采用氨吹脱塔或电解法,采用氨吹脱需要二次调整PH值,以及会对 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导致运行费用偏高,同样电解法也存在费用高的问题,另 外由于有机物污染浓度高,后续生化处理占地面积大;第三阶段为2000年以 后,随着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垃圾渗滤液仅靠生物处理无法达到处理要求, 一般采取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 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该工艺对现有渗滤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 行了比较、筛选、组合、改进,从而提供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可行 和适用性强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包含兼氧+好 氧生化处理步骤和反渗透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兼氧+好氧生化 处理步骤前,进行所述的反渗透处理步骤。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包含脱氨处理步骤,所述脱氨处理步骤在 反渗透处理步骤后进行。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所述脱氨处理步骤在所述反渗透处理步骤 与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之间进行。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在所述反渗透处理步骤前进行调节处理步 骤和混凝反应沉淀处理步骤,在进行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后进行沉淀外排 步骤。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所述反渗透处理步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为三级过滤系统处理,另一部分为反渗透膜过滤系统处理,所述三级过滤系统 的三级滤芯孔径采用逐级减小,一级过滤器内,采用孔径在10-30μm之间的 线绕滤芯;二级过滤器内,采用孔径在5~15μm之间的活性炭滤芯,通过前 二级过滤,再进入三级过滤器,采用孔径在3~10μm之间的熔喷滤芯;完成 所述三级过滤系统处理后,进行反渗透膜过滤系统处理。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所述脱氨处理步骤,采用投加Mg盐和磷 酸盐,按Mg2+:PO43-:NH4+=1:1:1的比例进行投加。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所述兼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生化处理应 用改良型兼氧池与好氧池,采用填料挂生物膜,生物量为10~15kg/m3,兼氧 段溶解氧浓度小于0.5mg/l,好氧段溶解氧浓度为1.0~3.0mg/l,曝气方式为微 孔曝气。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好氧处理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就是在改 良型好氧池内装挂填料,经过曝气的废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过 填料,使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在生物膜及少量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作用下,对 废水进行净化。

  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所述混凝反应沉淀处理步骤,是在混凝沉 淀池中填加适量的絮凝剂PAC(聚合氯化铝)和助凝剂PAM(聚丙烯酰胺), PAC填加重量比率为0.05-0.5%之间,PAC与PAM之重量比为100:1-5;将 废水的PH控制在8.5-9.0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具有以下技术效 果:

  1、与广州新丰渗滤液处理厂采用的UASB+SBR+反渗透处理工艺 相比,将反渗透处理工艺前置于生化处理前,能直接通过反渗透系 统提前截留渗滤液中的绝大部分污染物质,从而能很好的解决垃圾 渗滤液可生化性随“年龄”变化的问题,同时占地面积小,处理场 地占地面积仅为普通生化处理工艺的20%左右。

  2、与常规处理工艺将脱氨处理步骤的位置相比,将脱氨处理置 于反渗透处理步骤后,所得滤液通过投加Mg盐和磷酸盐,生成 MgNH4PO4·6H2O的复合肥,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95%。因为通过前 面反渗透的过滤处理,去除废水绝大部分的悬浮物、有机物等物质 和部分氨氮,此时滤液中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减少废水中其他污染 物对氨氮去除干扰,减少Mg盐和磷酸盐的投加量。同时提高复合肥 的纯度,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了常规氨吹脱带来的运行 费用过高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3、通过将反渗透处理步骤前置,脱氨处理步骤后置,大大提高 废水中BOD/COD的比值,稳定的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也解决了高浓 度氨氮的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影响。

  4、将兼氧+好氧(A/O)生化处理工艺后置,可大大的减少占地 面积。因为通过前面工序的处理,最终进入兼氧+好氧(A/O)生化 处理系统有机污染物浓度只有原液1/10左右,与常规处理工艺中生 化处理步骤前置相比,本发明生化反应时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大大 降低,因此大大降低了处理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和体积,减少工程投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