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3-5 14:57:15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5.16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IPC分类号C02F1/00

  摘要

  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包括依次相连但底部高度不同的均质池和均量池。均质池包括第一污水入口、第一污水出口、内侧壁通道、螺旋状排水槽和第一外侧壁通道。均量池包括第二污水入口、第二污水出口、第二外侧壁通道和提升泵。本实用新型通过2个容积较小的水池,相对独立的实现污水的均质和均量功能,从而缩减调节池的无效容积,减少土建工程量。同时,通过设置直径较小的侧壁管道,利用压差,实现污水的提升,缩小了调节池与后续处理装置间的高度差,从而降低污水提升能耗。进一步,通过螺旋状排水槽结构,实现了不同排入点、相同排出点的无动力均质作用,进一步节约能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均质池(1)和均量池(2);

  所述均质池(1)包括对向设置于底部的第一污水入口(11)和第一污水出口(12),设置于内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入口(11)相连通的内侧壁通道(13),呈螺旋状设置于内侧壁的排水槽(14),以及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出口(12)相连通的第一外侧壁通道(15);

  所述均量池(2)包括设置于底部两侧的第二污水入口(21)和第二污水出口(22),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污水出口(22)相连通的第二外侧壁通道(23),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提升泵(24);

  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15)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污水入口(21)相连通,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23)和所述提升泵(24)的排水端通过管道与后续处理装置(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均量池(2)的底部高于所述均质池(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通道(13)纵向设有若干出水口(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4)与所述出水口(16)相接,且所述排水槽(14)侧壁设有若干排水孔(17)。

  说明书

  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调节池多为地下结构,最高水位线与进水管道平齐,其有效调节容积仅为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池容。当进水管道埋深较大时,调节池的无效容积过大,池容利用率低,且土建工程量较大。同时,由于后续处理装置主体结构多位于地上,因此必须借助提升泵等耗能设备对污水进行提升,能耗及运行成本较高。进一步,现有污水调节池多采用叶轮搅拌装置、鼓风装置等外加设备对污水进行强制调节,使能耗及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2个高度不同、容积较小的水池,相对独立的实现污水的均质和均量功能,从而缩减调节池的无效容积,提高池容利用率,减少土建工程量。同时,通过设置直径较小的侧壁管道,利用压差,实现污水的提升,缩小了调节池与后续处理装置间的高度差,从而降低污水提升能耗。进一步,通过螺旋状排水槽结构,实现了不同排入点、相同排出点的无动力均质作用,进一步节约能耗。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低能耗均质均量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均质池和均量池;所述均质池包括对向设置于底部的第一污水入口和第一污水出口,设置于内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入口相连通的内侧壁通道,呈螺旋状设置于内侧壁的排水槽,以及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污水出口相连通的第一外侧壁通道;所述均量池包括设置于底部两侧的第二污水入口和第二污水出口,设置于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污水出口相连通的第二外侧壁通道,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提升泵;所述第一外侧壁通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污水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外侧壁通道和所述提升泵的排水端通过管道与后续处理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均量池的底部高于所述均质池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内侧壁通道纵向设有若干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出水口相接,且所述排水槽侧壁设有若干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2个高度不同、容积较小的水池,相对独立的实现污水的均质和均量功能,从而缩减调节池的无效容积,提高池容利用率,减少土建工程量。

  2. 通过设置直径较小的侧壁管道,利用压差,实现污水的提升,缩小了调节池与后续处理装置间的高度差,从而降低污水提升能耗。

  3. 通过螺旋状排水槽结构,实现了不同排入点、相同排出点的无动力均质作用,进一步节约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