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2.27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IPC分类号B01D36/04; C02F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沉淀装置包括壳体、导流筒、斜板组件,壳体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的集泥斗,集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管,导流筒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导流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导流筒的上端侧面设有进水管,导流筒内设有沿轴线分布的支撑管,支撑管的外侧设有内螺旋带,导流筒的外侧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回流通道,壳体顶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外端与所述的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的底部侧面设有清水管。本发明具有集成化高,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的沉淀装置包括壳体、设在壳体内部下端的导流筒、设在壳体内部上端的斜板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的集泥斗,所述集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的导流筒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导流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导流筒的上端侧面设有进水管,导流筒内设有沿轴线分布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外侧设有内螺旋带,所述导流筒的外侧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回流通道,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端与所述的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侧面设有清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管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连接支架与导流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下端设有用于支撑导流筒的下横梁,所述壳体中间部位设有用于支撑斜板组件的上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流筒的外侧设有外螺旋带,所述外螺旋带的旋向与所述内螺旋带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管的下端封闭,所述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外端伸出壳体外,所述支撑管的侧面设有若干出药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筒的上端固定有一级滤网,所述的一级滤网完全覆盖住回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斜板组件有两组,两组斜板组件的内侧上端接触,两组斜板组件之间形成倒V形的进液通道;所述的斜板组件包括斜板安装支架、若干斜板,所述的斜板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在斜板安装支架上,两个组斜板组件上的斜板呈八字形对称分布,所述壳体上位于斜板组件的外侧下端处设有辅助集污槽,所述的辅助集污槽的底部设有排污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50°,相邻斜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间部位设有截面呈倒梯形的二级滤网,所述二级滤网的网孔小于一级滤网的网孔,所述的排水管位于二级滤网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箱体、设在箱体内的过滤填料,所述的箱体的下端设有水箱,所述箱体的下端侧面设有与水箱下端侧面连通的水管;所述箱体的下端侧面设有排气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箱的下端侧面设有反冲洗管,所述的反冲洗管的外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清水管连接,所述的反冲洗管上设有水泵,反冲洗管的外端设有水阀,所述箱体的上端侧面设有反冲洗排污口。
说明书
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资源不断匮乏,人们对污水处理、回收、利用越来越重视。常见的污水处理中污水通常经过多道分离、沉淀、过滤等处理,污水处理系统中每个处理过程通常都是单独分离的,例如沉淀池仅起到沉淀作用,一个污水处理系统中需要一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三次沉淀池,就光沉淀池就占用很大的面积,对于一般的中小型工厂,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大,其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在200平米-500平米之间,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各个处理部分都是独立的,这样一方面占地面积大,另一方面管道布置也非常复杂,不利于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每个处理步骤的设备都是独立的,设备种类多,设备之间布线复杂,整体占地面积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集成化高、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高的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的沉淀装置包括壳体、设在壳体内部下端的导流筒、设在壳体内部上端的斜板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的集泥斗,所述集泥斗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的导流筒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导流筒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导流筒的上端侧面设有进水管,导流筒内设有沿轴线分布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外侧设有内螺旋带,所述导流筒的外侧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回流通道,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外端与所述的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侧面设有清水管。
正常使用时,排泥管关闭,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导流筒内,污水沿着内螺旋带之间的螺旋通道流向导流筒的底部,在流动过程中,水流的方向不断改变,水流的动量不断减少,水流的流速不断减慢,污水中的大量泥沙等固体颗粒物在这个过程中积聚到螺旋带表面,然后沿着螺旋带沉淀到集泥斗底部,沉淀后的水从回流通道向上流动进入斜板组件内,斜板组件利用浅池理论促进水中残留的颗粒进行二次沉淀,壳体顶部的水从排水管中进入到过滤装置内,过滤装置过滤掉水中残留的少量杂质,最后清水从清水管处排出,集泥斗内污泥(污水沉淀形成)通过排泥管定期清理。该种污水处理系统集中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高,污水中的杂质分离更加彻底。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管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连接支架与导流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下端设有用于支撑导流筒的下横梁,所述壳体中间部位设有用于支撑斜板组件的上横梁。连接支架用于支撑管的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流筒的外侧设有外螺旋带,所述外螺旋带的旋向与所述内螺旋带的旋向相反。污水经过内螺旋带后,污水中的一部分泥沙经过一次沉淀,一次沉淀后的污水经过外螺旋带的时候,污水的旋向也发生了改变,污水的动量进一步损失,流速进一步减慢,在外螺旋带上再沉淀一次,沉淀后的泥沙沿着外螺旋带表面流入集泥斗内。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的下端封闭,所述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外端伸出壳体外,所述支撑管的侧面设有若干出药孔。通过进药管加入絮凝剂等促进污水中固液分离的药剂,从而促进污水中的杂质絮凝、沉淀,污水沿着内螺旋带之间的螺旋通道流通,有利于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筒的上端固定有一级滤网,所述的一级滤网完全覆盖住回流通道。经过内螺旋带、外螺旋带沉淀后的污水再经过一级滤网过滤,把一些未沉淀的较大的杂质过滤掉,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斜板组件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斜板组件有两组,两组斜板组件的内侧上端接触,两组斜板组件之间形成倒V形的进液通道;所述的斜板组件包括斜板安装支架、若干斜板,所述的斜板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固定在斜板安装支架上,两个组斜板组件上的斜板呈八字形对称分布,所述壳体上位于斜板组件的外侧下端处设有辅助集污槽,所述的辅助集污槽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污水从进液通道两侧进入到斜板之间的间隙内并沿着间隙向下流动,流到斜板组件外端后再向上回流,最后从排水管处排出,污水中残留的杂质沉淀到斜板表面并沿着斜板落入辅助集污槽内,斜板之间的间隙内的水流方向与沉淀物的移动方向相同,能促进沉淀物落入辅助集污槽内,辅助集污槽内的沉淀物需要定期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50°,相邻斜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15mm。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间部位设有截面呈倒梯形的二级滤网,所述二级滤网的网孔小于一级滤网的网孔,所述的排水管位于二级滤网的上侧。经过斜板组件沉淀后的水经过二级滤网过滤后再从排水管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箱体、设在箱体内的过滤填料,所述的箱体的下端设有水箱,所述箱体的下端侧面设有与水箱下端侧面连通的水管;所述箱体的下端侧面设有排气管。水箱中的水为备用水,以供应急使用,过滤后的水先充满水箱,多余的水从清水管处排出;排气管能把过滤填料中的气体排掉。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箱的下端侧面设有反冲洗管,所述的反冲洗管的外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清水管连接,所述的反冲洗管上设有水泵,反冲洗管的外端设有水阀,所述的箱体的上端侧面设有反冲洗排污口。当过滤填料中的杂质含量过多时,打开水阀和水泵,水箱中的清水被抽入过箱体底部,并向上流动,从而把过滤填料中的杂质反冲洗,最后杂质从反冲洗排污口处排掉。
因此,本发明具有集成化高,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高的有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