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26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IPC分类号C02F3/28; C02F11/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布水装置,反应区,一个或多个锥组及锥组固定架,填料及填料固定架,沉淀区,出水口,排气口,回流取液口,回流入液口,絮凝加药装置,泵,阀门。其中,进水口和布水装置位于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的竖直方向上利用锥组固定架固定一组或多组锥组,回流取液口位于填料层下部悬浮污泥层,絮凝加药装置加入的有絮凝作用的物质与回流液在管道内混合后进入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连续促进悬浮层的小絮体污泥和游离微生物颗粒化,提高反应器内活性污泥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包括进水口,布水装置,反应区,一个或多个锥组及锥组固定架,回流入液口,回流取液口,填料及填料固定架,沉淀区,出水口,排气口,絮凝加药装置,泵,阀门,其中,进水口和布水装置位于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的竖直方向上利用锥组固定架固定一组或多组锥组,回流取液口位于填料层下部悬浮污泥层,絮凝加药装置加入的有絮凝作用的物质与回流液在管道内混合后经不同高度的回流入液口进入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锥组由同心且平行,相邻间距为100-200mm的锥斗组成,最外层锥斗与反应器器壁最小间距为10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当在反应器不同高度上有多个回流入液口时,各回流入液口的回流入液量不同,且要从切线方向回流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形成水平旋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有絮凝作用的物质是无机盐类絮凝剂,自然或合成有机高聚物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污泥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
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升流式厌氧反应器中,由于底部进水产生的水力作用有限,反应器内可以分为颗粒污泥区和悬浮污泥区,悬浮污泥区上部有许多小絮体和分散的微生物,由于污泥截留装置能力有限,这些小絮体和分散微生物流失,污泥颗粒化是减轻这种现象的重要手段。颗粒化是指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成一种密度较大、体积较大、活性较好的微生物聚集体。因此,颗粒污泥的存在可以保持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容积负荷和抗冲击能力。
颗粒污泥的形成需要动量和质量的传递,其中动量主要是由反应器内的水力作用提供,可以促进污泥间的质量传递,即能够使污泥间的接触碰撞几率增加,并发生聚集。目前,厌氧反应器中水力作用由进水上升流速提供,上升流速的升高使污泥利用率增加,颗粒污泥的结构更加密实、粒径更小、生物活性更好,但会对污泥产生冲刷破坏作用,污泥的流失量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为提供合适的水力作用促进污泥颗粒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锥组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厌氧反应器,包括进水口,布水装置,反应区,一个或多个锥组及锥组固定架,填料及填料固定架,沉淀区,出水口,排气口,回流取液口,回流入液口,絮凝加药装置,泵,阀门。其中,进水口和布水装置位于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的竖直方向上利用锥组固定架固定一组或多组锥组,回流取液口位于填料层下部悬浮污泥层,絮凝加药装置加入的有絮凝作用的物质与回流液在管道内混合后进入反应器。
每个锥组由同心且平行,相邻间距为100-200mm的锥斗组成,最外层锥斗与反应器器壁最小间距为100-200mm。
当在反应器不同高度上有多个回流入液口时,各回流入液口的回流入液量可以不同,且要从切线方向回流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形成水平旋流。
有絮凝作用的物质可以是无机盐类絮凝剂,自然或合成有机高聚物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污泥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悬浮层的小絮体污泥和分散微生物被回流,在有絮凝作用的物质作用下聚集;切线回流进水产生的旋流使反应器内的水力混合条件加强,使松散的污泥结构能够在锥面上被压缩、紧实,促进了悬浮层污泥颗粒化;可连续促进悬浮层的小絮体污泥和游离微生物颗粒化,提高反应器内活性污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