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处理组件

发布时间:2018-4-1 13:33:2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10.13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组件,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外壁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和连接进水口与的进水管道和连接出水口的出水管道,外壳内部设有三个隔板,三个隔板从左到右依次分隔外壳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容纳腔,达到初步净化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容纳腔,达到除磷、脱氮效果,通过在第三容纳腔内设置滤筒及虹吸装置,达到一重过滤作用,通过设置滤网出水口及滤棉进行二重过滤,通过设置毛刷起到三重过滤的作用,通过设置多个污水处理装置组成污水处理组件,能够极大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净化效率,提高水质,实用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具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设有进水口(2)与出水口(3)和连接所述进水口(2)与的进水管道(4)和连接所述出水口(3)的出水管道(5),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三个隔板(6),三个隔板(6)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所述外壳(1)形成第一容纳腔(7)、第二容纳腔(8)、第三容纳腔(9)和第四容纳腔(10),所述进水口(2)的上方设有穿插所述第一容纳腔(7)的新风管(11),所述新风管(11)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7)的内部一端设有若干曝气头(12),所述曝气头(12)的上方设有格栅支架(13),所述格栅支架(13)的顶部设有填料层(14),所述填料层(14)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7)的内部设有稳定水层(15),所述第一容纳腔(7)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新风管(11)的下方设有集泥斗(16),所述集泥斗(16)的内部设有排泥管(17),所述排泥管(17)的外壁表面设有若干穿孔(18),所述外壳(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排泥管(17)的一端设有排泥口一(19),所述第一容纳腔(7)与所述第二容纳腔(8)通过排水管道一(20)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8)与所述第三容纳腔(9)的顶部设有减速电机(21),所述减速电机(21)输出轴的上下依次安装有齿轮一(22)与齿轮二(23),所述外壳(1)的顶部且对应所述第二容纳腔(8)的顶部设有轴承座一(24),所述轴承座一(24)的内部穿插设有转轴一(25),所述转轴一(25)且位于所述外壳(1)上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三(26),所述齿轮三(26)与所述齿轮二(23)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转轴一(25)穿插所述第二容纳腔(8)内部的一端设有叶轮(27),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对应所述第二容纳腔(8)相对应的排泥口二(28),所述第二容纳腔(8)与所述第三容纳腔(9)之间的隔板(6)内壁上方设有出水通道(29),所述第三容纳腔(9)内设有虹吸装置(30),所述虹吸装置(30)的容纳腔内设有圆筒形滤筒(31),所述虹吸装置(30)包括集污箱(32)、固定杆(33)和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杆(33)至少设有两条,所述固定杆(33)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4)与所述集污箱(32)之间,所述固定杆(33)上与所述滤筒(31)相对应的虹吸口(35),所述固定杆(33)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虹吸口(35)相匹配的排污管道(36),所述排污管道(36)与所述集污箱(32)相连通,所述外壳(1)上设有与所述集污箱(32)相连通的排泥口三(37),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容纳腔(9)相对应的轴承座二(38),所述轴承座二(38)的内部穿插设有转轴二(39),所述转轴二(39)且位于所述外壳(1)上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四(40),所述齿轮四(40)通过链条与所述齿轮一(22)相连接,所述转轴二(39)穿插所述第三容纳腔(9)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滤筒(31)的顶部接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9)的内壁顶部设有滤网出水口(41),所述滤网出水口(41)的滤网内腔中设有滤棉(42),所述滤网出水口(41)通过排水管道二(43)与所述第四容纳腔(10)连接,所述排水管道二(43)穿插所述第四容纳腔(10)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第四容纳腔(10)内部设有毛刷(44),所述出水口(3)设置在对应所述第四容纳腔(10)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14)内内填充有焦炭、砾石和塑料蜂窝等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口一(19)、排泥口二(28)和排泥口三(37)均对应设有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上均串联有压力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设有与所述转轴一(25)和所述转轴二(39)相匹配的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4)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转轴二(39)相匹配的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固定杆(33)沿着所述集污箱(32)圆周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3)的数量决定所述虹吸口(35)的长度,若干所述虹吸口(35)的总长度与所述滤筒(31)的高度相等,所述虹吸口(35)与所述滤筒(31)表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容纳腔(10)内水位的高度高于所述毛刷(44)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一(20)与所述排水管道二(43)上均串联有控制阀。

  10.一种污水处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组件由多个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构成。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污水处理技术变得格外关注,大众对污水处理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中,一般都是传统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物反应池、沉淀池、混凝池、沉淀池、过滤、消毒和清水池等处理工序,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工艺复杂,且处理效率低,出水质量很难达到国家现行标准。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组件,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具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和连接所述进水口与的进水管道和连接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管道,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三个隔板,三个隔板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所述外壳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所述进水口的上方设有穿插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新风管,所述新风管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一端设有若干曝气头,所述曝气头的上方设有格栅支架,所述格栅支架的顶部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设有稳定水层,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新风管的下方设有集泥斗,所述集泥斗的内部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外壁表面设有若干穿孔,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排泥管的一端设有排泥口一,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排水管道一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顶部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的上下依次安装有齿轮一与齿轮二,所述外壳的顶部且对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顶部设有轴承座一,所述轴承座一的内部穿插设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且位于所述外壳上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三,所述齿轮三与所述齿轮二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转轴一穿插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部的一端设有叶轮,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与对应所述第二容纳腔相对应的排泥口二,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的隔板内壁上方设有出水通道,所述第三容纳腔内设有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装置的容纳腔内设有圆筒形滤筒,所述虹吸装置包括集污箱、固定杆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杆至少设有两条,所述固定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集污箱之间,所述固定杆上与所述滤筒相对应的虹吸口,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虹吸口相匹配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与所述集污箱相连通,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集污箱相连通的排泥口三,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相对应的轴承座二,所述轴承座二的内部穿插设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且位于所述外壳上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四,所述齿轮四通过链条与所述齿轮一相连接,所述转轴二穿插所述第三容纳腔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滤筒的顶部接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内壁顶部设有滤网出水口,所述滤网出水口的滤网内腔中设有滤棉,所述滤网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二与所述第四容纳腔连接,所述排水管道二穿插所述第四容纳腔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第四容纳腔内部设有毛刷,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对应所述第四容纳腔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层内填充有焦炭、砾石和塑料蜂窝等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排泥口一、排泥口二和排泥口三均对应设有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上均串联有压力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壁设有与所述转轴一和所述转轴二相匹配的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转轴二相匹配的轴承。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固定杆沿着所述集污箱圆周等距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数量决定所述虹吸口的长度,若干所述虹吸口的总长度与所述滤筒的高度相等,所述虹吸口与所述滤筒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容纳腔内水位的高度高于所述毛刷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道一与所述排水管道二上均串联有控制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组件,所述污水处理组件由多个上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构成。

  本发明通过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及在不透气的第一容纳腔中设置填料层,通过外接新风管在填料层下方曝气充氧,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通过第二容纳腔加入硝酸盐进行厌氧反应,具有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通过减速电机驱动转轴一,从而带动叶轮转动,加速净化和均匀水质,通过在第三容纳腔内设置滤筒及虹吸装置,通过虹吸口反冲洗作用,达到一重过滤作用,通过减速电机驱动转轴二,从而带动滤筒旋转,能够过滤污水中的杂质和除去剩余泥垢,通过设置滤网出水口及滤棉进行二重过滤,能够进一步达到过滤净化效果,第四容纳腔能够起到沉淀的作用,通过设置毛刷起到三重过滤的作用,通过设置多个污水处理装置组成污水处理组件,能够极大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净化效率,提高水质,实用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