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10 13:12:3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7.31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预处理池、前置式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集水池和沟槽,前置式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植物集水池顺着木桩沿河流方向依次设在沟槽上,前置式集水滤池与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滤墙,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多个人工湿地单元,人工湿地单元的底部铺设有建筑垃圾层,建筑垃圾层的上面依次铺设有粗砂层和细砂层,植物集水池与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垄墙,植物集水池的池壁由填料编织网袋垒砌构筑而成。本系统结构紧凑,构造简单,易于设计施工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 式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集水池和沟槽,沿河流方向设有木桩挡墙,木 桩挡墙与河岸之间开设有沟槽,所述的前置式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植物集 水池顺着木桩沿河流方向依次设在沟槽上,所述的预处理池的出水口与前置式集水滤池的入 水口相连,所述的前置式集水滤池与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滤墙(1),所述的前 置式集水滤池的底部和滤墙(1)由填料编织网袋垒砌构筑而成;所述的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 湿地包括多个人工湿地单元,相邻两个人工湿地单元之间设有垄墙(5),所述的垄墙(5)由 填料编织网袋垒砌构筑而成,垄墙(5)的高度从高到低依次呈梯度排列,所述的人工湿地单 元的底部铺设有建筑垃圾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层(2)的上面依次铺设有粗砂层(4)和 细砂层(3);所述的植物集水池与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垄墙(5),植物集水池 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粗砂层(4)和土壤层(6),植物集水池的池壁由填料编织网袋垒 砌构筑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沟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细砂层、土工防渗地毡层、细砂层和粘土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前置式集水滤池用于种植紫背浮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有四季水培蔬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植物集水池用于种植紫背浮萍和挺水植物。

  说明书

  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 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一直是近年来污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太湖流域沿河 截污力度的加大,基于环境、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以及村民环保意识较弱的原因,在减少沿 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方面仍然缺乏一些合适的污水处理系统,致使大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污染 问题得不到解决。当前,居民集中居住区广泛采用的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化粪池、厌 氧或好氧滤池、常规人工湿地等,均存在运行不稳定、管理不到位、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等 问题,基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散户居民均安装这些污水处理设施不太可能,尤其是在沿河道 分散的农村居民区,家居生活污水均直排入河道,其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困难,这些设施相对 费用较高,难以在分散农户中推广应用。因此,研究和开发适合沿河分散居民的生活污水处 理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农村地区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化粪池、厌氧滤池、好氧滤池、一体化生活污 水处理装置等,大多类似传统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所具有的典型工艺,采用动力或微动力系 统;或者在常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单元的基础上,后续连接生态生物修复工艺单元,如:常 规人工湿地(地表流、垂直流、潜流、复合流等)、生物稳定塘、沿河生态护坡、生态浮岛等, 而对于水网地区的农村沿河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可以满足低能、低耗、无动力、占地少、管 理简单、能调动分散户居民对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性的工艺偏少。

  关于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结构设计,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的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申 请号201410286811.2,申请日为2014年6月25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 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厌氧滤池、生态浮岛和人工湿地,污水收集池 与厌氧滤池通过进水管连接,厌氧滤池与人工湿地通过中间出水管连接,生态浮岛浮于人工 湿地水面上,人工湿地通过出水管连接;厌氧滤池各部分由下向上依次为:排污口、污泥沉 淀区、布水孔板、污泥悬浮区、弹性填料、中间出水管、排气管。该申请案具有水力化程度 高、绿化功效和生态效应好的优点,但是,该申请案结构复杂,成本投入高,操作过程比较 繁琐,污水处理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难、操作过程繁琐、污水处理效 率不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构造简 单,易于设计施工和管理,且系统成本投入低,操作方便,可以大大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前置式集水滤 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集水池和沟槽,沿河流方向设有木桩挡墙,木桩挡墙与 河岸之间开设有沟槽,所述的前置式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植物集水池顺着 木桩沿河流方向依次设在沟槽上,所述的预处理池的出水口与前置式集水滤池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的前置式集水滤池与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滤墙,所述的前置式集水滤池的 底部和滤墙由填料编织网袋垒砌构筑而成;所述的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多个人工湿 地单元,相邻两个人工湿地单元之间设有垄墙,所述的垄墙由填料编织网袋垒砌构筑而成, 垄墙的高度从高到低依次呈梯度排列,所述的人工湿地单元的底部铺设有建筑垃圾层,所述 的建筑垃圾层的上面依次铺设有粗砂层和细砂层;所述的植物集水池与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 湿地之间设有垄墙,植物集水池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粗砂层和土壤层,植物集水池的 池壁由填料编织网袋垒砌构筑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沟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细砂层、土工防渗地毡层、细砂层和粘土 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置式集水滤池用于种植紫背浮萍。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有四季水培蔬菜。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集水池用于种植紫背浮萍和挺水植物。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首次将水培蔬菜种植与人 工湿地结合起来,适宜于水网地区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该污水处理系统不需要动力 设施,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能给沿河分散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沿河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沟槽上设有前置式 集水滤池、水培蔬菜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植物集水池,使得整个系统各部分相互制约性小,结 构紧凑,操作方便,易于设计施工和管理,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