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

发布时间:2018-4-17 17:27:4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4.10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包括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臭氧反应系统、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中间水箱、加药系统、沉淀池、盐酸加药装置、调节水池、超滤系统、反渗透给水箱、反渗透阻垢剂加药装置、反渗透系统及除盐水水箱、纳滤给水箱、纳滤阻垢剂加药装置、纳滤系统及纳滤浓水箱。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提高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的回收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水水 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1)、臭氧反应系统、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中间水 箱(8)、加药系统、沉淀池(10)、盐酸加药装置(17)、调节水池(16)、 超滤系统(19)、反渗透给水箱(20)、反渗透阻垢剂加药装置(23)、反 渗透系统(22)及除盐水水箱(24);

  所述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1)的出水口与臭氧反应系统的入 水口相连通,臭氧反应系统的出水口依次经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及中间水 箱(8)与沉淀池(10)的入水口相连通,加药系统的出口与沉淀池(10) 的药剂入口相连通,沉淀池(10)的出水口及盐酸加药装置(17)的出口 均与调节水池(16)的入口相连通,调节水池(16)的出水口通过超滤系 统(19)与反渗透给水箱(20)的入水口相连通,反渗透给水箱(20)的 出水口及反渗透阻垢剂加药装置(23)的出口与反渗透系统(22)的入口 相连通,反渗透系统(22)的产水出口与除盐水水箱(24)的入水口相连 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臭氧反应系统包括臭氧反应器(3)、第一风机(5)及臭氧发 生器(4),第一风机(5)的出口与臭氧反应器(3)底部的入风口相连通, 臭氧发生器(4)的臭氧出口与臭氧反应器(3)底部的臭氧入口相连通, 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1)的出水口与臭氧反应器(3)的入水口相 连通,臭氧反应器(3)的出水口与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的入水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包括生物活性炭反应器(6)及第二风机 (7),第二风机(7)的出风口与生物活性炭反应器(6)底部的入风口相 连通,臭氧反应器(3)的出水口与生物活性炭反应器(6)的入水口相连 通,生物活性炭反应器(6)的出水口与中间水箱(8)的入水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加药系统包括氢氧化钠加药装置(12)、碳酸钠加药装置(13)、 聚合硫酸铁加药装置(14)及助凝剂加药装置(15),氢氧化钠加药装置 (12)的出口、碳酸钠加药装置(13)的出口、聚合硫酸铁加药装置(14) 的出口及助凝剂加药装置(15)的出口均与沉淀池(10)的药剂入口相连 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压滤机(11),压滤机(11)的入口与沉淀池(10)底部的 污泥出口相连通,压滤机(11)的出水口与中间水箱(8)的入水口相连 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超滤系统(19)的自用水出口与中间水箱(8)的入水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纳滤给水水箱(25)、纳滤阻垢剂加药装置(26)、纳滤系统 (28)及纳滤浓水箱(29),反渗透系统(22)的反渗透浓水出口与纳滤 给水水箱(25)的入水口相连通,纳滤阻垢剂加药装置(26)的出口与纳 滤给水水箱(25)的药剂入口相连通,纳滤给水水箱(25)的出水口与纳 滤系统(28)的入口相连通,纳滤系统(28)的产水出口与反渗透给水箱 (20)的入水口相连通,纳滤系统(28)的浓水出口与纳滤浓水箱(29) 的入水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纳滤给水水箱(25)的出水口与纳滤系统(28)的入口通过纳 滤高压泵(27)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1)的出水口与臭氧反应器(3)的 入水口通过第一水泵(2)相连通;

  所述中间水箱(8)与沉淀池(10)的入水口通过第二水泵(9)相连 通;

  所述调节水池(16)的出水口与超滤系统(19)的入水口通过第三水 泵(18)相连通;

  所述反渗透给水箱(20)的出水口与反渗透系统(22)的入水口通过 第四水泵(21)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反渗透系统(22)采用一级两段、段间增压式结构,且反渗透系 统(22)的运行压力大于4MPa;

  所述臭氧发生器(4)产生的臭氧量为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的TOC 含量的3倍,臭氧接触时间为15min~20min。

  说明书

  一种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回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 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水排污水作为循环冷却系统排水,其水质具有含盐量、悬浮物、 碱度、硬度含量高的特点,针对循环水排污水水质的特点,现阶段较为 常见的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为:混凝澄清、超滤-反渗透、电絮凝-沉 淀-超滤-反渗透等,但已有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差,膜系统污堵严重, 系统回收率一般在50%~70%左右,并且循环冷却系统补水为水质较好的 地表水。对于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质相比地表水作为补充水的循 环水排污水有机物含量更高,对膜的污堵更为严重,因此回用难度更大, 系统回收率更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中水水源 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对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进行 处理,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的回收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包 括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臭氧反应系统、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 中间水箱、加药系统、沉淀池、盐酸加药装置、调节水池、超滤系统、 反渗透给水箱、反渗透阻垢剂加药装置、反渗透系统及除盐水水箱;

  所述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的出水口与臭氧反应系统的入水口 相连通,臭氧反应系统的出水口依次经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及中间水箱 与沉淀池的入水口相连通,加药系统的出口与沉淀池的药剂入口相连通, 沉淀池的出水口及盐酸加药装置的出口均与调节水池的入口相连通,调 节水池的出水口通过超滤系统与反渗透给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反渗透 给水箱的出水口及反渗透阻垢剂加药装置的出口与反渗透系统的入口相 连通,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出口与除盐水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

  所述加药系统包括氢氧化钠加药装置、碳酸钠加药装置、聚合硫酸 铁加药装置及助凝剂加药装置,氢氧化钠加药装置的出口、碳酸钠加药 装置的出口、聚合硫酸铁加药装置的出口及助凝剂加药装置的出口均与 沉淀池的药剂入口相连通。

  所述臭氧反应系统包括臭氧反应器、第一风机及臭氧发生器,第一 风机的出口与臭氧反应器底部的入风口相连通,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 与臭氧反应器底部的臭氧入口相连通,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的出 水口与臭氧反应器的入水口相连通,臭氧反应器的出水口与生物活性炭 反应系统的入水口相连通。

  所述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包括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及第二风机,第二 风机的出风口与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底部的入风口相连通,臭氧反应器的 出水口与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入水口相连通,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出水 口与中间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

  还包括压滤机,压滤机的入口与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出口相连通,压 滤机的出水口与中间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

  超滤系统的自用水出口与中间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

  还包括纳滤给水水箱、纳滤阻垢剂加药装置、纳滤系统及纳滤浓水 箱,反渗透系统的反渗透浓水出口与纳滤给水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纳 滤阻垢剂加药装置的出口与纳滤给水水箱的药剂入口相连通,纳滤给水 水箱的出水口与纳滤系统的入口相连通,纳滤系统的产水出口与反渗透 给水箱的入水口相连通,纳滤系统的浓水出口与纳滤浓水箱的入水口相 连通。

  所述纳滤给水水箱的出水口与纳滤系统的入口通过纳滤高压泵相连 通。

  所述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水池的出水口与臭氧反应器的入水口通 过第一水泵相连通;

  所述中间水箱与沉淀池的入水口通过第二水泵相连通;

  所述调节水池的出水口与超滤系统的入水口通过第三水泵相连通;

  所述反渗透给水箱的出水口与反渗透系统的入水口通过第四水泵相 连通。

  所述反渗透系统采用一级两段、段间增压式结构,且反渗透系统的 运行压力大于4MPa,回收率大于85%;纳滤系统的回收率大于50%;

  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量为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的TOC含 量的3倍,臭氧接触时间为15min~20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在对中水水源循环水 排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先依次在臭氧反应系统中进行氧化反应、在 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中进行生物处理、在沉淀池中添加氢氧化钠、碳酸 钠、聚合硫酸铁及助凝剂进行沉淀、在超滤系统中进行过滤、以及在反 渗透系统中进行脱盐浓缩,从而完成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同 时在沉淀的过程中,向沉淀池中添加氢氧化钠、碳酸钠、聚合硫酸铁及 助凝剂,使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中的颗粒进行有效的凝结沉淀,避免 使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及纳滤系统中膜系统的堵塞,同时在处理过程 中,采用本发明对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处理,中水水源循环水排 污水回收率可达90%以上;同时通过在臭氧反应系统中进行臭氧氧化, 可提高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可生化性,BOD/COD值可提高2.0倍左 右;另外,通过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对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进行生物 处理,可有效降低循环水排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对有机物(以 TOC表征)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

  另外,通过纳滤给水水箱、纳滤系统对反渗透系统输出的浓水进行 再处理,并将得到的产水进入到反渗透给水箱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中 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回收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