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活性初沉水解池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4-19 8:51:4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6.29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IPC分类号C02F3/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活性初沉水解池,其具体为在辐流式或竖流式初沉池中接近污泥沉积处设置搅拌机,在排泥管的出口处设置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反向连接所述初沉池。本发明所述的污水活性初沉水解池,通过提高初沉处理后污水中的挥发性有机酸浓度,为后序步骤中的聚磷菌及反硝化菌提供优质碳源,可降低污水中的氮、磷的浓度,使处理后的污水更易于达到一级A标准,而且本发明的活性初沉水解池既可应用于旧厂改造,也可应用于新厂的建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于,在辐流式或竖流式 初沉池中设置搅拌机,在排泥管的出口处设置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 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反向连接至所述初沉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 拌机的搅拌叶所在平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竖直平面与所述初沉池直径 方向的夹角为3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搅拌机的搅拌叶底部距污泥沉积处0.5~1.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初沉池的污水入口处设置导流筒,所述搅拌机距所述导流筒出口的水 平距离为4m~6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 述搅拌机按功率密度2~3w/m3在池内均匀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与所述初沉池之间连接有回流泵。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 于,所述初沉池为竖流式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的池底设有上部开口的 锥形泥斗,所述泥斗的坡度为50~60°,沿所述泥斗的坡向设置排泥 管,所述排泥管的出口连接所述固液分离器;所述初沉池的上部沿所 述初沉池池壁的水平方向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有出水口,所 述固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反向连接至所述初沉池,其水平位置位 于所述泥斗上部开口与所述集水槽之间;所述导流筒的出口下方设有 反射挡板,所述搅拌机的搅拌叶所在平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竖直平面 与所述初沉池直径方向的夹角为30°~50°,所述搅拌叶底部距所述 污泥沉积处0.5~1.5m;所述搅拌机距所述导流筒出口的水平距离为 4m~6m;所述搅拌机按功率密度2~3w/m3在池内均匀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其特征在 于,所述初沉池为辐流式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的池底中心设有入水口, 所述入水口连接所述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下部设有4~8个出水口, 所述池底设有吸泥机,所述吸泥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固液分离器,所述 初沉池的上部沿所述初沉池池壁的水平方向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 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反向连接所述初沉 池,其水平位置位于所出水槽之下;所述搅拌机的搅拌叶所在平面为 竖直平面,所述竖直平面与所述初沉池直径方向的夹角为30°~50 °,所述搅拌叶底部距所述污泥沉积处0.5~1.5m;所述搅拌机距所 述导流筒出口的水平距离为4m~6m;所述搅拌机按功率密度 2~3w/m3在池内均匀安装。

  9.运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活性初沉水解池处理污水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污泥的预培养:不断地向初沉池中通入污水,至其中的污泥 量达到3000mg/L,污泥龄达到5~10d;

  2)废水的处理:调节所述搅拌机的功率密度为2~3w/m3,向池 中通入污水,控制污泥的浓度为5000~7000mg/L,控制污水的水力 停留时间为3-4小时,处理完成的污水通过出水口进入下一步的处理 设备。

  说明书

  一种污水活性初沉水解池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的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活性初沉水解 池。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污水厂的排放标准日益严格,许多污水处理厂都 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 级A标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总 氮和总磷的含量较高,而且污水中的有机物大部分是非溶解性或不 易被降解的有机物,因此聚磷菌及反硝化菌不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 的氮磷,因此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很难达到一级A标准。为解决污 水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大部分污水厂均不设置初沉池,或者从初 沉池超越,污水直接进入生化反应池,用以避免碳源流失。

  但即便污水直接进入生化反应池,还是无法解决碳源不足的问 题,脱氮除磷效果不够稳定。而且对于许多进水中SS较高或含大量 无机颗粒的污水而言,由于不设初沉池,SS及大量无机颗粒不能有 效地去除,增加了生化反应池的负荷,造成无机颗粒在生化反应池 堆积,影响厌氧、缺氧搅拌,而且还会增加好氧池曝气阻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进水污水中碳含量低,污水中氮、磷无法被有效 地去除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初沉水解池。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为在传统的辐流式或竖流式初沉 池设置搅拌机,在排泥管的出口处设置固液分离器,且所述固液分离 器的发酵液回流管反向连接至所述初沉池。本发明在初沉池内设置搅 拌机,可使进水与池底的悬浮污泥充分接触,悬浮污泥经水解发酵, 将其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挥发性脂肪酸,提高处 理后污水中的VFA(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在排泥口的出口处设置固液 分离器,可去除污泥和砂等不可溶的无机物,同时,发酵液和可溶性 有机物回流至初沉池,发酵液继续对后续的污水进行处理,可溶性有 机物随出水进入下一步处理设施,提高了出水中可溶性碳VFA的浓 度,易于被聚磷菌及反硝化菌利用,从而为后续的厌氧释磷及反硝化 反应提供优质的碳源。

  本发明中,所述搅拌叶所在平面为竖直平面,所述搅拌叶所在平 面与所述初沉池直径方向的夹角为30°~50°。搅拌叶所在平面为竖 直平面,可实现对悬浮污泥的有效搅拌,同时不引起池底污泥的混浊, 搅拌机的搅拌叶所在平面与圆池径向方向有30~50°的夹角,可扩大 搅拌面积,实现对悬浮污泥的充分搅拌。

  本发明中,所述搅拌机的搅拌叶底部距污泥沉积处的距离为 0.5~1.5m。搅拌机若距离污泥太远,无法对悬浮污泥起到良好的搅 拌效果,若太近,易将不溶性污泥搅起,引起池水的整体浑浊,无法 实现不溶物的沉淀,0.5~1.5m的距离可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中,在所述污水入口处设置导流筒,所述搅拌机距所述导 流筒出口的水平距离为4m~6m。设置导流筒可实现进水从初沉池的 下部流向上部,从而实现不溶物的充分沉降和进水与池底污泥的充分 接触。搅拌机若与导流筒的距离太近会影响进水的流动方向,不能实 现不溶物充分的沉降,因此搅拌机的设置应避让导流筒的出口,搅拌 机距导流筒4~6米可消除对进水流向的影响。

  本发明中,所述搅拌机按功率密度2~3w/m3在池内进行均匀安 装。可实现对池底悬浮污泥地充分搅拌。

  本发明中,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与所述初沉池之间连 接有回流泵。回流泵可将从固液分离器中流出的活性污泥等可溶性物 质回流至初沉池。

  本发明中,所述固液分离器为离心分离式。

  本发明中,所述初沉池为竖流式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的池底设有 上部开口的锥形泥斗,所述泥斗的坡度为50~60°,沿所述泥斗的坡 向设置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出口连接所述固液分离器;所述初沉池 的上部沿所述初沉池池壁的水平方向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有 出水口,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反向连接至所述初沉池,其 水平位置位于所述泥斗上部开口与所述集水槽之间;所述导流筒的出 口下方设有反射挡板,所述搅拌机的搅拌叶所在平面为竖直平面,所 述竖直平面与所述初沉池直径方向的夹角为30°~50°,所述搅拌叶 底部距所述污泥沉积处0.5~1.5m;所述搅拌机距所述导流筒出口的 水平距离为4m~6m;所述搅拌机按功率密度2~3w/m3在池内均匀安 装。

  本发明中,所述初沉池为辐流式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的池底中心 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连接所述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下部设有4~ 8个出水口,所述池底设有吸泥机,所述吸泥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固液 分离器,所述初沉池的上部沿所述初沉池池壁的水平方向设有集水 槽,所述集水槽内设有出水口,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发酵液回流管反向 连接所述初沉池,其水平位置位于所出水槽之下;所述搅拌机的搅拌 叶所在平面为竖直平面,所述竖直平面与所述初沉池直径方向的夹角 为30°~50°,所述搅拌叶底部距所述污泥沉积处0.5~1.5m;所述 搅拌机距所述导流筒出口的水平距离为4m~6m;所述搅拌机按功率 密度2~3w/m3在池内均匀安装。

  本发明中,所述初沉池上表面还设有走道桥,所述搅拌机悬挂于 所述走道桥上。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初沉水解池在处理污水中的方法,其步骤如 下,

  1)污泥的预培养:不断地向初沉池中通入污水,至其中的污泥 量达到3000mg/L,污泥龄达到5~10d;

  2)废水的处理:调节所述搅拌机的功率密度为2~3w/m3,向池中 通入污水,控制污泥的浓度为5000~7000mg/L,控制污水的水力停 留时间为3-4小时,处理完成的污水通过出水口进入下一步的处理设 备。

  3)污泥的分离

  当初沉池中的污泥积累到一定量时,将污泥由排泥口排出,在固 液分离器的作用下,不溶性的无机物排出,可溶性的有机物和发酵液 回流到初沉池。

  (三)有益效果

  1)活性初沉水解池可以实现初沉池的功能,将大量SS截留在沉 淀池内,避免进入生化反应池,增加生化反应负荷,避免反应池内无 机颗粒的沉积,从而浪费厌氧缺氧反应池搅拌及好氧曝气的能耗。

  2)活性初沉水解池通过合理控制排泥时间,可保证池内足够的 污泥停留时间,使池底高浓度污泥水解发酵,产生大量VFA(挥发性 脂肪酸),强化厌氧释磷的效果。

  3)池中设置搅拌机,使进水与池底悬浮污泥充分混合,将进水 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与池底厌氧水解菌的作用下,发生水解酸化,转化 为VFA,使出水中VFA含量增加,为后续生化反应提供充足优质碳源。

  4)排出的污泥经过固液分离装置的处理,发酵液再重回活性初 沉水解池内,污泥则经过压缩,直接排出厂外。一方面降低污泥处理 负荷。另一方面,将废物充分利用,节能环保。

  5)适于原污水厂进行改造,将原空置初沉池进行改造,充分挖 掘了污水及初沉污泥中的优质碳源(挥发性有机酸),可被反硝化菌 及聚磷菌所利用,以提高脱氮及除磷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