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5.04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IPC分类号E03F5/10; E03F5/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翻板式污水截流井,涉及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城市排水合流管道污水截流的构筑物。主要由井体、合流管、排放管、截污管、翻板、支架、基座、截污流槽、排放流槽组成。用于雨污合流管道的污水截流,采用翻板自动控制污水截流和雨污混合水排放。晴天合流管里的污水截流至截污管排至污水厂,雨天合流管流量超过设计截污流量时,全部通过排放管排至水体,合流水不会进入截污管排至污水厂,不增加污水厂的负荷。截污井的截流倍数n0可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和污水量变化调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翻板式污水截流井,主要由井体(1)、合流管(2)、排放管(3)、截污管(4)、翻板(5)、支架(6)、基座(7)、截污流槽(8)、排放流槽(9)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翻板(5)位于合流管(2)和排放管(3)之间,翻板(5)安装在支架(6)上,支架(6)固定在基座(7)上,截污管(4)与合流管(2)呈60°~90°的交角布置,井体(1)内连接截污管(4)的进出口设置截污流槽(8),翻板(5)与排放管(3)之间设置排放流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板式污水截流井,其特征是:所述的翻板(5)为底部半径大于合流管(2)管外壁半径的U形槽,槽深大于等于合流管(2)管外壁半径且小于等于合流管(2)管外壁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板式污水截流井,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6)由底板(61)、立撑(62)组成,底板(61)的两侧开有长孔(63),固定螺丝(64)穿过长孔(63),支架(6)可以在基座(7)上向合流管(2)或排放管(3)方向移动,拧紧固定螺丝(64)可将支架(6)固定在基座(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板式污水截流井,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撑(62)上安装有铰轴(65),铰轴(65)与翻板(5)连接,翻板(5)在铰轴(65)的两侧长度相等,翻板(5)可以绕着铰轴(6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转动的幅度受合流管(2)和排放流槽(9)的限制。
说明书
翻板式污水截流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板式污水截流井,涉及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城市排水合流管道污水截流的构筑物。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大多是采用暗管排放,支管收集雨水或污水,汇集至干管,最终汇至总管排入水体或污水处理厂。城市排水系统分流制和合流制,分流制是雨水和污水分别采用两个独立的系统进行排放,雨水排入河流等水体,污水通过管道收集排入污水厂处理后再排入水体。合流制是雨水和污水采用一个系统收集,在排入水体前进行污水截流,污水通过截污管排至污水厂处理,雨天雨水和污水合流,超出截污管设计截污量的流量直接排入水体,合流管的造价相对较低。许多城市在建设初期由于人口、资金等问题采用合流制的排水体制,有的甚至不进行污水截流直接排入水体。建设初期由于人口少,对水体的污染不太严重,也未得到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污染,人们又重新回过头来进行环境治理。无论是初期建设就设置了截污管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还是后期环境治理新增的截污管道,都涉及一种排水构筑物——污水截流井,也称截污井(以下称截污井)。现有技术的截污井主要有溢流堰式、跳跃式、闸板式。溢流堰式截污井属于挡水型,是在截污井中设置溢流堰,平时合流管内只有污水,流量较小,不超过溢流堰的高度,污水被溢流堰阻挡截流至截污管排向污水厂,雨天污水与雨水混合进入截污井,当雨污合流流量增大,水位超过溢流堰的高度时,合流水从溢流堰溢出通过截污井的排放管排入水体,此时截污管内仍有一部分合流水排至污水厂。有些截污管并非直接排至污水厂,而是接至城市污水管汇集再排至污水厂,这样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并不只是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纯污水,还混入了大量的雨污合流水,由于大量的合流水与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厂,进入污水厂的水质和水量,在晴天和雨天的差别过大,给污水厂运行带来很大困难。同时进水超出了污水厂的处理能力,污水厂只能处理一部分污水,超出处理能力的一般是直接排入水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跳跃式截污井属于水力型,截污井的进水合流管高于截污管和排放管,利用上游合流管水量变化形成的水流曲线变化原理截污,截污管和排放管之间设置堰板,合流管进水量小于设计截流量时,进水跌入截流管,当合流管进水量超过设计截污流量时,进水跳跃越过堰板进入排放管排入水体。跳跃式截污井能将大量的合流水排入水体,但仍有一部分会跌入堰板内流入截污管。闸板式截污井属于机械式,雨天通过人工或电动在关闭闸板,合流水不进入截污管而全部排入水体,污水厂没有超量的合流水进入,不会造成处理能力超负荷。但闸板式截污井需要在截污管沿线众多的截污井采用人工控制,操作起来十分不便,在现有技术中仍以溢流堰式和跳跃式截污井居多。
对于截污井的计算主要是合理地确定所采用的截流倍数n0,根据n0决定截污管的设计流量和排放管排入水体的泄流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为使水体少受污染,应采用较大的截流倍数,但从经济上考虑,截流倍数n0过大,会大大增加截污管、提升泵站以及污水厂的造价,同时造成进入污水厂的水质和水量,在晴天和雨天的差别过大,给污水厂运行带来很大困难。为使整个合流管排水系统的造价合理和便于运行管理,不宜采用过大的截流倍数n0。现行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规定,截流倍数n0应根据旱流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水体的环境容量、水文、气候、经济和排水区域大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截流倍数n0宜采用 2~5。现有技术的截污井截流倍数n0一般都是固定的,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污水量会随之增加,原有截污井的截流倍数n0就会相应降低,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板式污水截流井,用于雨污合流管道污水截流,采用翻板自动控制污水截流和雨污混合水排放。有益效果是:晴天合流管里的污水截流至截污管排至污水厂,雨天合流管流量超过设计截污流量时,全部通过排放管排至水体,合流水不会进入截污管排至污水厂,不增加污水厂的负荷。截污井的截流倍数n0可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和污水量变化调整。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截污井,雨天截污管内仍有大量合流水排至污水厂,截流倍数n0固定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翻板式污水截流井,主要由井体1、合流管2、排放管3、截污管4、翻板5、支架6、基座7、截污流槽8、排放流槽9组成。所述的翻板5位于合流管2和排放管3之间,翻板5安装在支架6上,支架6固定在基座7上。截污管4与合流管2呈60°~90°的交角布置,以适应实际工程中合流管2与河道呈一定角度排出的情况。井体1内连接截污管4的进出口设置截污流槽8,翻板5与排放管3之间设置排放流槽9。翻板5为底部半径大于合流管2管外壁半径的U形槽,槽深大于等于合流管2管外壁半径且小于等于合流管2管外壁直径。翻板5安装在支架6上,支架6由底板61、立撑62组成,底板61的两侧开有长孔63,固定螺丝64穿过长孔63,支架6可以在基座7上向合流管2或排放管3方向移动,拧紧固定螺丝64可将支架6固定在基座7上。立撑62上安装有铰轴65,铰轴65与翻板5连接,翻板5在铰轴65的两侧长度相等,翻板5可以绕着铰轴6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形同跷跷板一样,转动的幅度受合流管2和排放流槽9的限制。调整支架6在在基座7上的位置,可改变翻板5在合流管2或排放管3之间的位置,用以调整截流倍数n0。
翻板式污水截流井工作原理是,晴天合流管2内只有污水,其流量较小,水流的冲力较小,进入截污井的污水跌落在翻板5靠合流管2的一侧,翻板5在铰轴65的两侧长度相等,重量也相等,翻板5倾向合流管2下方的截污流槽8,污水流入截污流槽8,通过截污管4排至污水厂。雨天当雨污合流水的流量超过设计截污流量时,水流的冲力增大,水流跌落在翻板5靠排放管3一侧,翻板5倾向排放流槽9,雨污合流水通过排放管3排至水体,翻板5靠合流管2的一侧翘起,托在合流管2的管外壁上,雨污合流水通过翻板5全部流入排放流槽9通过排放管3排入水体,由于翻板5是呈U形流槽,卡在合流管2的外壁处,坡向排放管3,雨污合流水不会外泄流入截污管4。雨量逐渐减小,小于设计截污流量时,跌水落在翻板5考合流管2一侧,翻板5再次倾向截污流槽8的一方。整个降雨过程,只有降雨初期和即将结束时截污管有雨污合流水排至污水厂,对污水厂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