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8-4-20 17:12:2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4.21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过滤箱,使用过滤膜将过滤箱内部分隔为阴极单元和阳极单元,在阴极单元中填充活性炭颗粒并接种活性污泥;在阴极单元中插入阴极导电体,在阳极单元中插入阳极导电体,阴极导电体通过导线与电源的阴极相连,阳极导电体通过导线与电源的阳极相连;进水口设置在阴极单元相对过滤膜一侧的下部,出水口设置在阳极单元相对过滤膜一侧的上部。本发明利用微生物能够降解染料废水的特点,建立在微电流刺激强化染料废水降解的装置,能够提高染料的去除效率,缩短处理时间,节约能源,而且没有污泥及恶臭产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使用 过滤膜(3)将过滤箱内部分隔为阴极单元(2)和阳极单元(8),在阴极单元(2)中 填充活性炭颗粒(4)并接种活性污泥;在阴极单元(2)中插入阴极导电体(10),在 阳极单元(8)中插入阳极导电体(1),阴极导电体(10)通过导线(9)与电源(5) 的阴极相连,阳极导电体(1)通过导线(9)与电源(5)的阳极相连;进水口(6)设 置在阴极单元(2)相对过滤膜(3)一侧的下部,出水口(7)设置在阳极单元(8)相 对过滤膜(3)一侧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极导电体(10)为黏有石墨碳毡的不锈钢板,使用的粘合剂为导热导电胶;所述 阳极导电体(1)为钛基涂层电极板;所述过滤膜(3)为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箱为有机玻璃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9)为钛导线,所述电源(5)为恒压直流电源。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行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过滤箱中放置过滤膜(3)形成阴极单元(2)和阳极单元(8),在阴极单 元(2)内填充活性炭颗粒(4),分别将阴极导电体(10)和阳极导电体(1)插入到阴 极单元(2)和阳极单元(8)内,连接电源(5);

  (2)在阴极单元(2)内接种活性污泥,采用连续流方式向阴极单元(2)注入营 养液,驯化培养40~60天;

  (3)将待处理的染料类废水原液进行预处理调节:染料浓度为200mg/L~400mg/L, 添加营养液调节COD为400mg/L~800mg/L,pH为6.5~7.5;

  (4)以连续流方式将预处理后的染料类废水送入进水口(6),处理后的染料类废 水以连续流方式流出出水口(7);水力停留时间为1.05L/天以上,电源(5)的电压为 0.8V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阴极导电体(10)为黏有石墨碳毡的不锈钢板,在插入阴极单元(2) 前需进行如下处理:首先使用800目以上砂纸将不锈钢板打磨光滑,然后放入硝酸钠溶 液浸泡24小时以上,再使用去离子水洗净浸泡,最后晾干;石墨碳毡在400~500℃范围 内预热30分钟以上;使用导热导电胶将预热后的石墨碳毡粘附在晾干后的不锈钢板表 面,放置24小时以上后再插入阴极单元(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阳极导电体(1)为钛基涂层电极板,在插入阳极单元(8)前需进 行如下处理:首先使用800目以上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放入硝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以 上,再使用去离子水洗净浸泡,晾干后插入阳极单元(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活性炭颗粒(4)在填充到阴极单元(2)前需进行如下处理:首先 将活性炭颗粒(4)浸泡到待处理的染料类废水原液中直至饱和,再将浸泡饱和的活性 炭颗粒(4)填充到阴极单元(2)内。

  说明书

  一种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和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

  背景技术

  染料废水具有色度高、COD高、盐度高、可生化性差、对环境危害大等特点,是 国内外公认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之一。由于这类污染物毒性大,成份复杂,化学耗氧量高, 一般微生物对其几乎没有降解效果。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其他结合多 学科的处理方法如电化学耦合微生物法。其中,电化学法通过化学转化或化学燃烧,快 速高效地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难降解有机物转化降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或其他简单的有机物。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易于自动控制 等优点。但电化学法也存在着耗能高,难降解有机物分子虽然被从废水中去除,但没有 得到彻底降解的问题,而生物法是彻底解决一切污染问题的最根本途径。生物法能有效 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臭味,降低污水的色度,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但生物法存 在着降解速度慢,降解不彻底的缺点。

  电-生物耦合技术是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将生物膜法和电化学法相结合, 依靠生物本身对载体的吸附生长,将微生物固定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然后在 电极间通以一定电流,使污染物在生物和电化学双重作用下得到降解。通过微电流刺激 微生物降解染料废水,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可以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对环境不产生 污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 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和方法,利用微生物能够降解染料废水的特点,建立在微电流刺激强 化染料废水降解的装置,以提高染料的去除效率,本发明方法缩短了处理的时间并节约 了能源,同时不会产生污泥及恶臭。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包括过滤箱,使用过滤膜将过滤箱内 部分隔为阴极单元和阳极单元,在阴极单元中填充活性炭颗粒并接种活性污泥;在阴极 单元中插入阴极导电体,在阳极单元中插入阳极导电体,阴极导电体通过导线与电源的 阴极相连,阳极导电体通过导线与电源的阳极相连;进水口设置在阴极单元相对过滤膜 一侧的下部,出水口设置在阳极单元相对过滤膜一侧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阴极导电体为黏有石墨碳毡的不锈钢板,使用的粘合剂为导热导电胶; 所述阳极导电体为钛基涂层电极板;所述过滤膜为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为有机玻璃材质。

  优选的,所述导线为钛导线,所述电源为恒压直流电源。

  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微电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过滤箱中放置过滤膜形成阴极单元和阳极单元,在阴极单元内填充活性炭 颗粒,分别将阴极导电体和阳极导电体插入到阴极单元和阳极单元内,连接电源;

  (2)在阴极单元(2)内接种活性污泥,采用连续流方式向阴极单元(2)注入常 规配方营养液,驯化培养40~60天;

  (3)将待处理的染料类废水原液进行预处理调节:染料浓度为200mg/L~400mg/L, 添加营养液调节COD为400mg/L~800mg/L,pH为6.5~7.5;

  (4)以连续流方式将预处理后的染料类废水送入进水口,处理后的染料类废水以 连续流方式流出出水口;水力停留时间为1.05L/天以上,电源的电压为0.8V以上。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阴极导电体为黏有石墨碳毡的不锈钢板,在插入阴极 单元前需进行如下处理:首先使用800目以上(比如1000目)砂纸将不锈钢板打磨光 滑,然后放入硝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再使用去离子水洗净浸泡,最后晾干;石 墨碳毡在400~500℃范围内预热30分钟以上;使用导热导电胶将预热后的石墨碳毡粘附 在晾干后的不锈钢板表面,放置24小时以上后再插入阴极单元。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阳极导电体为钛基涂层电极板,在插入阳极单元前需 进行如下处理:首先使用800目以上(比如1000目)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放入硝酸钠 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再使用去离子水洗净浸泡,晾干后插入阳极单元。

  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活性炭颗粒在填充到阴极单元前需进行如下处理:首 先将活性炭颗粒浸泡到待处理的染料类废水原液中直至饱和,再将浸泡饱和的活性炭颗 粒填充到阴极单元内。

  有益效果:现有的处理技术为纯电化学或者纯生物技术;前者需要的电流较大,成 本大,安全性低;后者微生物技术受染料废水的毒性影响较大,处理能力有限;本发明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在不影响去除效果的基础上,大大降低启动电压,节约成本, 且电化学和微生物技术的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效果,微电流可以刺激微生物的酶活 性,提高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提高脱色效果。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的微电 流强化染料类废水生物降解的装置和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相对于电化学技术能大幅降低启动电压,节约成本;

  2、想对于生物技术,提高了微生物的抗环境干扰能力和驯化挂膜速度;

  3、电化学和微生物技术的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效果,微电流可以刺激微生物 的酶活性,提高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提高脱色效果;

  4、本发明属于厌氧处理工艺,不会产生恶臭和污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相对于传统的处理工艺,本发明在保证出水脱色率的前提下,缩短了处理时间。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