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废水生化处理池

发布时间:2018-4-21 11:38:1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4.21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IPC分类号C02F3/28; C02F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废水生化处理池,包括设于池内的填料区,所述填料区包括固定在池壁上的若干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与池底之间的绳子以及悬挂于所述绳子上的若干载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内设置呈多层阵列排布的载体,截留废水中携带微生物的污泥,形成遍布水体的多个生化反应中心,提高了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废物降解速度,改善了处理效果;同时载体提高了流体阻力,促进了水体混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生化处理池,包括设于池内的填料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区包括固定在池壁上的若干支架、连接于每个所述支架与池底之间的若干绳子以及悬挂于每根所述绳子上的若干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生化处理池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匀水解池、水解酸化池和污泥回流池,所述填料区分为设于所述混匀水解池中的第一填料区、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第二填料区和设于污泥回流池中的第三填料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水解池内设有第一潜水搅拌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第二潜水搅拌器、第三潜水搅拌器、隔墙和若干弧形挡板,所述第二潜水搅拌器和第三潜水搅拌器分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对角,所述隔墙立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中间,所述弧形挡板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四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水解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堰,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污泥回流池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溢流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池中设有将污水打回所述混匀水解池上游的回流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的上方悬空设置有围绕所述回流泵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上部高于所述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三填料区设于所述挡板外围。

  说明书

  废水生化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效果更佳的生化处理池。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提出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203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的目标要求,其措施包括全面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把工业污染来源作为了减排重点之一。

  目前对于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的常用技术为A2/O工艺(即A-A-O,Anaerobic-Anoxic-Oxic缩写,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流程简单、应用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但该工艺要求同时取得脱氧除磷的高效果是困难的,其主要难点在于推流状态下污泥容易沉降。由于对生化反应影响最大的微生物主要集聚于污泥当中,随着沉降的发生,整个处理池下层反应活跃而上层几乎不发生反应,这样生化处理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处理池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效果更佳的生化处理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废水生化处理池,包括设于池内的填料区,所述填料区包括固定在池壁上的若干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与池底之间的绳子以及悬挂于所述绳子上的若干载体。

  具体的,所述废水生化处理池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匀水解池、水解酸化池和污泥回流池,所述填料区分为设于所述混匀水解池中的第一填料区、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第二填料区和设于污泥回流池中的第三填料区。

  进一步的,所述混匀水解池内设有第一潜水搅拌器。

  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有第二潜水搅拌器、第三潜水搅拌器、隔墙和若干弧形挡板,所述第二潜水搅拌器和第三潜水搅拌器分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对角,所述隔墙立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中间,所述弧形挡板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四角。

  进一步的,所述混匀水解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设有第一溢流堰,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污泥回流池之间设有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溢流堰。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回流池中设有将污水打回所述混匀水解池上游的回流泵。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泵的上方悬空设置有围绕所述回流泵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上部高于所述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三填料区设于所述挡板外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内设置呈多层阵列排布的载体,截留废水中携带微生物的污泥,形成遍布水体的多个生化反应中心,提高了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废物降解速度,改善了处理效果;同时载体提高了流体阻力,促进了水体混匀。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