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处理生活污水生物制剂

发布时间:2018-4-22 15:33:3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0.13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短小芽孢杆菌20-100份、聚丙烯酰胺1-20份、聚乙烯亚胺1-20份、二氧化硅2-30份、地衣芽孢杆菌1-20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成本低,效果好,减轻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20-100份、聚丙烯酰胺1-20份、聚乙烯亚胺1-20份、二氧化硅2-30份、地衣芽孢杆菌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100份、聚丙烯酰胺14份、聚乙烯亚胺16份、二氧化硅 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80份、聚丙烯酰胺14份、聚乙烯亚胺17份、二氧化硅 28份、地衣芽孢杆菌1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100份、聚丙烯酰胺15份、聚乙烯亚胺15份、二氧化硅 26份、地衣芽孢杆菌18份。

  说明书

  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属于生活用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现在社会中比重越来越大的一种污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油脂含量较高,仅仅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也不太明显,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负担。微生物处理剂在污水处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成本低,效果好,减轻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20-100份、聚丙烯酰胺1-20份、聚乙烯亚胺1-20份、二氧化硅2-30份、地衣芽孢杆菌1-20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100份、聚丙烯酰胺14份、聚乙烯亚胺16份、二氧化硅 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

  进一步,所述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80份、聚丙烯酰胺14份、聚乙烯亚胺17份、二氧化硅 28份、地衣芽孢杆菌18份。

  进一步,所述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100份、聚丙烯酰胺15份、聚乙烯亚胺15份、二氧化硅 26份、地衣芽孢杆菌18份。

  所述短小芽孢杆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ATCC27142;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CCTCC NO.M20608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制剂,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成本低,效果好,减轻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且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所述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100份、聚丙烯酰胺14份、聚乙烯亚胺16份、二氧化硅 2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

  制备方法:

  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4-6℃下低温干燥,含水量控制在8%,即得;

  实施例2

  所述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80份、聚丙烯酰胺14份、聚乙烯亚胺17份、二氧化硅 28份、地衣芽孢杆菌18份。

  制备方法:

  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4-6℃下低温干燥,含水量控制在8%,即得;

  实施例3

  所述的生物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短小芽孢杆菌100份、聚丙烯酰胺15份、聚乙烯亚胺15份、二氧化硅 26份、地衣芽孢杆菌18份。

  制备方法:

  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4-6℃下低温干燥,含水量控制在8%,即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