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转化乳糖废水合成乳糖酸密孔菌及转化方法

发布时间:2018-4-22 15:46:1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3.23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IPC分类号C12N1/14; C12P7/58;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株用于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的密孔菌,其分类命名为密孔菌(Pycnoporus?sp.)SYBC-L10,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5020。用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SYBC-L10微生物作为菌种,以乳糖废水为转化底物,添加氮源、无机盐及诱导剂组成发酵培养基,微生物转化制备乳糖酸。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琥珀酸缓冲液,使得发酵过程中pH保持恒定,提高乳糖废水的转化率,优化条件下转化率达到85%以上。对于乳糖酸的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发明转化的乳糖废水中,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的乳糖含量为25%左右。

  权利要求书

  1.一株转化乳糖废水合成乳糖酸的密孔菌及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分类命名为密孔菌(Pycnoporussp.)SYBC-L10,保藏编号CCTCCNO:M2015020的密孔菌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工艺为:

  (1)菌种:采用CCTCCNO:M2015020为出发菌株;

  (2)菌种保藏:所用菌株在保藏培养基上保藏,3-6个月转接一次;

  保藏培养基:PDA培养基;

  (3)种子培养:从保藏培养基转入种子培养基需活化1次,每次30℃下培养4d;

  (4)微生物转化:将CCTCCNO:M2015020菌株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利用微生物产的纤维二糖脱氢酶和漆酶将乳糖转化为乳糖酸;

  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以g/L计为:碳源20-50,有机氮源6-10,无机氮源4-10,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3,氯化钙0.08,七水硫酸锌0.005,四水硫酸锰0.0015,六水氯化钴0.0015

  七水硫酸铁0.005;

  所述的碳源为乳糖废水中乳糖,所述的氮源为有机氮源黄豆粉,无机氮源为磷酸氢二铵;

  转化底物乳糖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5%W/V,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接入添加不同氮源以及无机盐组成的发酵培养基中,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在28-30℃,200-220rmp的条件下培养7d,得到含乳糖酸的发酵液;

  (5)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琥珀酸缓冲液,使得发酵过程中pH4.5-5.0保持恒定,以此提高乳糖废水的转化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株转化乳糖废水合成乳糖酸的密孔菌及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化底物乳糖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为3%-5%W/V,在28-30℃,200-220rpm的条件下培养7d。

  说明书

  一株转化乳糖废水合成乳糖酸的密孔菌及转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糖酸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株密孔菌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乳糖酸(lactobionicacid)是第三代果酸,其集延缓衰老、保湿、抗氧化和促进机体更新等多种功效于一身。是目前最好的果酸代用品。由于其本身存在于有机体中,乳糖酸不存在刺激性问题,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可防止细胞和离体器官受到自由基的伤害;乳糖酸还可避免细胞膜因氧化而受到的破坏,具有极佳的保水性,是化妆品中的重要组分。乳糖酸是器官移植缓冲液中的重要组分,和金属螯合后的产物可降低由于离子催化产生的羟基对组织的损伤。乳糖酸还可增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溶解度,如红霉素的乳糖酸水溶液的溶解度比红霉素高出50-100倍;乳糖酸的钙盐的溶解度较高,可用来补充钙的吸收,也可用来做葡萄糖酸钙的过饱和溶液。乳糖酸有较强的甜味,可以降低酸味,可作为食品的添加剂使用。乳糖酸因其和水的高亲和性还可作为洗涤剂的组分。在化妆品中加入乳糖酸,可抗氧化,抗衰老,高保湿等功效。乳糖酸的CAS登录号:96-82-2。

  目前乳糖酸的制备方法有化学催化合成法以及微生物转化法。微生物转化法又包括细菌转化法,真菌转化法。化学催化合成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例如产生多种副产物和化学污染物,而形成的众多副产物又使分离,纯化步骤变得复杂化。微生物转化法具有很大的优势,高效,低成本,转化率高,副产物少等优点,但是有些已报道的产乳糖酸的细菌不是安全菌株,难于用于食品等行业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真菌将乳糖转化为乳糖酸的方法。具体内容涉及利用密孔菌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的微生物菌种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糖酸,转化率高、副产物少,通过发酵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株密孔菌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的菌株,其分类命名为密孔菌(Pycnoporussp.),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NO:M2015020。

  一种用所述菌株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的方法,以CCTCCNO:M2015020为出发菌株,以乳糖废水中的乳糖为转化底物,采用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组成发酵培养基,转化制备乳糖酸,其工艺为:

  (1)菌株:采用CCTCCNO:M2015020为出发菌株;

  (2)菌株保藏:所用菌种保藏培养基上保存,3-6个月转接一次;保藏培养基:PDA培养基;

  (3)种子培养:从保藏培养基转入种子培养基活化1次,30℃下,200rmp摇瓶培养2d;

  种子培养基的组分以g/L计为:葡萄糖20,新鲜土豆200,以蒸馏水配制,pH自然;

  (4)微生物转化:将CCTCCNO:M2015020菌株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利用微生物产的脱氢酶、漆酶将乳糖废水中的乳糖转化为乳糖酸;

  发酵培养基组分以g/L计为:碳源20-50,有机氮源6-10,无机氮源4-10,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3,氯化钙0.08,七水硫酸锌0.005,四水硫酸锰0.0015,六水氯化钴0.0015

  七水硫酸铁0.005。

  所述碳源为乳糖废水中乳糖,以10%v/v添加,所述氮源为:黄豆粉和磷酸氢二铵;

  (5)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加入弱酸调节pH,优选的是琥珀酸缓冲液。通过添加酸类物质琥珀酸,使得发酵过程中pH4.5-4.8保持恒定,以此提高乳糖的转化率。

  所述真菌转化乳糖废水制备乳糖酸的方法,转化底物乳糖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优选为3%-5%,在30℃,200rmp的条件下培养7d。

  乳糖酸应理解为乳糖酸及其盐类,如乳糖酸钙。

  检测乳糖酸的方法如下:

  取发酵液离心,上清液经微孔滤膜过滤(0.22μm),滤液经HPLC分析。HPLC条件:高效液相色谱仪日立chromaster;色谱柱:BIO-RADAminexHPX-87H(7.8×300);流动相为0.005MH2SO4;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10nm,柱温:50℃,流速:0.4mL/min,进样量:10μL,乳糖酸标样浓度: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真菌转化制备乳糖酸的方法,表明密孔菌(Pycnoporussp.)SYBCL10在加入的乳糖废水为20%v/v(乳糖废水中乳糖浓度为25%)时培养7d转化率能达到60%,加入的乳糖废水为40%v/v时培养9d,转化率达到45%。

  生物材料样品保藏:密孔菌(Pycnoporussp.)SYBCL10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简称CCTCC,保藏日期:2015年1月7号,保藏编号CCTCCNO:M2015020。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