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快速修复方法

发布时间:2018-4-23 14:04:0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3.12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快速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调节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溶解氧、温度、pH,同时调节生化池内体系氨氮浓度;(2)向生化池内投加活性炭粉;(3)向生化池投加硝化细菌;(4)在初次投加硝化细菌0.5~2h后,向生化池内投加污泥调理剂,初次投加硝化细菌后7天内,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不排污泥。本发明所述修复方法,较常规采用的需15天以上的自然恢复方法相比,修复周期可缩短至1~1.5天,且修复周期内无需停止进水,生化系统硝化能力会快速、大幅提升,出水氨氮可稳定降至4mg/L以内,为废水处理厂氨氮指标的稳定达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快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调节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为2500~4000mg/L、溶解氧为3.0~5.0mg/L、温度15℃~40℃、pH为7.5~9.0,同时调节生化池内体系氨氮浓度不高于80mg/L;

  (2)向生化池内投加活性炭粉,投加量按每升生化池有效容积投加40~60mg;

  (3)向生化池投加活性炭粉2~5h后,向生化池中投加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投加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硝化细菌投加量=αX

  式中,α为0.5~0.8,X为生化池设计每天氨氮去除量;

  (4)在初次投加硝化细菌0.5~2h后,向生化池内投加污泥调理剂,投加量按每立方米生化池有效容积投加0.01~0.05kg,初次投加硝化细菌后7天内,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不排污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调节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为3000~3500mg/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调节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步骤如下:

  当生化池活性污泥浓度高于4000mg/L时,通过二沉池剩余污泥排泥的方式降低生化池污泥浓度;当生化池污泥浓度低于2500mg/L时,通过向生化池添加市政生活污水厂活性污泥的方式提高活性污泥浓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调节生化池内体系氨氮浓度,步骤如下:

  当生化池内体系氨氮浓度高于80mg/L时,通过向生化池中加入低氨氮浓度的水降低生化池内体系的氨氮浓度至80mg/L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投加活性炭粉的方式为将活性炭粉和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的浆液后进行投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投加的活性炭粉为果壳活性炭粉,粒径为200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氨氮浓度<50mg/L时,α取值为0.5;当50mg/L≤氨氮浓度<100mg时,α取值为0.6;当100mg/L≤氨氮浓度<200mg时,α取值为0.7;当氨氮浓度≥200mg时,α取值为0.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硝化细菌分三次投加至生化池中,第一次投加硝化细菌总质量的45~55%,第一次投加20~28h后第二次投加硝化细菌总质量的25~35%,第二次投加20~28h后第三次投加硝化细菌总质量的15~25%。

  说明书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快速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快速修复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以及这些处理方法的组合方法。其中,生物处理法以其处理费用低廉、处理效果良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国内外废水处理的主流方法。

  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等)进行转移和转化,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其中,在一些高含氮废水处理的过程中,生化系统的硝化能力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至关重要。在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发挥硝化能力的,主要是硝化细菌,该细菌属于自养型细菌,以废水中的碱度为碳源,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从而实现废水中氨氮的去除。降解氨氮的硝化细菌与降解COD的广谱细菌相比,具有繁殖速度慢、环境适应性差(溶解氧、温度、碱度、pH等)、抗冲击能力低(毒性物质、重金属等)等特点,导致了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在受到外源性因素冲击后,硝化能力经常会受到破坏,致使系统出水氨氮超标。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遭到破坏后,目前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停止进水、重新接种污泥、闷曝系统让系统自然恢复。该方法存在恢复周期长(通常需15天以上)、对生产影响大、修复期内排水超标等问题。因此,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遭到破坏,如何实现硝化能力的快速修复,成为当前废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共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修复速度快、修复效果好、修复费用低廉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快速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能力快速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调节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为2500~4000mg/L、溶解氧为3.0~5.0mg/L、温度15℃~40℃、pH为7.5~9.0,同时调节生化池内体系氨氮浓度不高于80mg/L;

  (2)向生化池内投加活性炭粉,投加量按每升生化池有效容积投加40~60mg;

  (3)向生化池投加活性炭粉2~5h后,向生化池中投加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投加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硝化细菌投加量=αX

  式中,α为0.5~0.8,X为生化池设计每天氨氮去除量;

  (4)在初次投加硝化细菌0.5~2h后,向生化池内投加污泥调理剂,投加量按每立方米 生化池有效容积投加0.01~0.05kg,初次投加硝化细菌后7天内,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不排污泥。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调节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为3000~3500mg/L。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调节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步骤如下:

  当生化池活性污泥浓度高于4000mg/L时,通过二沉池剩余污泥排泥的方式降低生化池污泥浓度;当生化池污泥浓度低于2500mg/L时,通过向生化池添加市政生活污水厂活性污泥的方式提高活性污泥浓度。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调节生化池内体系氨氮浓度,步骤如下:

  当生化池内体系氨氮浓度高于80mg/L时,通过向生化池中加入低氨氮浓度的水降低生化池内体系的氨氮浓度至80mg/L以下;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投加活性炭粉的方式为将活性炭粉和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的浆液后进行投加。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投加的活性炭粉为果壳活性炭粉,粒径为200目。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当氨氮浓度<50mg/L时,α取值为0.5;当50mg/L≤氨氮浓度<100mg时,α取值为0.6;当100mg/L≤氨氮浓度<200mg时,α取值为0.7;当氨氮浓度≥200mg时,α取值为0.8。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硝化细菌分三次投加至生化池中,第一次投加硝化细菌总质量的45~55%,第一次投加20~28h后第二次投加硝化细菌总质量的25~35%,第二次投加20~28h后第三次投加硝化细菌总质量的15~25%。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投加的硝化细菌为硝化菌BioRemove 5805。硝化菌BioRemove 5805丹麦诺维信公司有售。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向生化池中投加的污泥调理剂为山东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活性污泥调理剂。向生化池中投加的污泥调理剂可采用本领域普通市售污泥调理剂。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控制生化池内合理的污泥浓度,为硝化菌的增殖和留着提供良好的载体;通过控制生化池内氨氮的浓度,有效避免生化池体系高浓度氨氮对硝化细菌及其他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为硝化菌的快速增殖和硝化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有力条件;通过向生化系统投加活性炭粉,高效吸附富集生化池内游离的溶解性重金属离子、生物毒性物质等硝化细菌增殖抑制物质,为硝化细菌的快速增殖和硝化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有力条件;

  2、本发明通过向生化池内投加活性污泥调理剂,快速改善生化池内活性污泥的结构,增强投加的硝化细菌与活性污泥的结合效果,对防止硝化细菌流失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制定硝化细菌的投加量与生化池氨氮去除量的关系,为硝化细菌的科学投加提供了依据;

  3、本发明所述修复方法,较常规采用的需15天以上的自然恢复方法相比,修复周期可缩短至1~1.5天,且修复周期内无需停止进水(即生产企业无需停产),生化系统硝化能力会 快速、大幅提升,出水氨氮可稳定降至4mg/L以内,为废水处理厂氨氮指标的稳定达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