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5 15:52:3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12.25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属水处理领域。装置包括: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外周设絮凝斜板沉淀池,絮凝斜板沉淀池外周设多介质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底端设出水管道与絮凝斜板沉淀池内连接,絮凝斜板沉淀池上部设出水渠与多介质滤池连接;曝气生物滤池顶端的中间部位设有进水管,多介质滤池下部设达标排放出水口;曝气生物滤池内设悬浮填料和曝气机构,曝气生物滤池和多介质滤池均设有反冲洗机构。该装置由于将生物滤池、沉淀和物理过滤合为一体,有效降低了微污染水源中的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并进一步去除原水浊度,在确保微污染水源得到充分净化、出水合格的基础上,做到了组合紧凑、体积小、水损小、能耗低。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形的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外周设有圆环形的絮凝斜板沉淀池,所述 絮凝斜板沉淀池外周设有圆环形的多介质滤池,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底端设有出水管道与 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内连接,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上部设有出水渠与所述多介质滤池连 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顶端的中间部位设有进水管,所述多介质滤池下部设有达标排放 出水口;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设有悬浮填料和曝气机构,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和多介质滤池均 设有反冲洗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 滤池、絮凝斜板沉淀池与多介质滤池为同心圆且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粒径 为2.5~4.5mm,填料密度接近于水,过滤层表面负荷为5m3/m2·h,滤层厚度为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 物滤池的曝气机构包括鼓风机、曝气管和曝气器;其中,所述曝气器设在与外部曝气用 鼓风机连接的曝气管上,曝气器位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的下部设置的滤梁和承托层之 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斜 板沉淀池内分为折板絮凝池和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采用上向流式,表面负荷为 1.44m3/m2·h,所述斜板沉淀池内设有采用支撑架支撑的斜板,斜板长度为1m,斜板间距 为50~100mm,倾斜角度为50□~60□;斜板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泥斗和排泥管,所述排泥 管采用呈环状布置的穿孔排泥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 滤池内设有多层滤料,其中,上层滤料为无烟煤,无烟煤粒径为0.8~1.8mm,不均匀系数 k80<2.0,滤料层厚度为400mm;下层滤料为石英砂,石英砂粒径为0.5~1.2mm,不均匀系 数k80<2.0,滤料层厚度为400mm;

  所述多层滤料的设计滤速为10m/h。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 物滤池设置的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

  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进气管、反冲洗水泵、反冲洗风机及反冲洗废水排放管;其 中,所述反冲洗进水管与反冲洗进气管均位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的下部设置的滤梁下 面,反冲洗进水管与设在外部的反冲洗水泵连接,反冲洗进气管与设在外部的反冲洗风 机,反冲洗废水排放管位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 过滤池的所述反冲洗机构二包括:

  反冲洗进水管二、反冲洗进气管二、反冲洗水泵二、反冲洗风机二、反冲洗废水排 放管二;其中,所述反冲洗进水管二与反冲洗进气管二均位于所述多介质过滤池内下部 设置的第二滤梁下面,反冲洗进水管二与外部设置的反冲洗水泵相连,反冲洗进气管二 与外部设置的反冲洗风机相连,反冲洗废水排放管二位于所述滤池多介质过滤池的底 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 物滤池连接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管式静态混合器;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顶端设有与进水管相连的布水器;

  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的出水渠上设有配水孔。

  说明书

  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城镇的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城镇用水量逐渐增多,但由于小城镇饮用水水源受工业、 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影响存在氨氮、有机物含量高等水质污染问题,导致饮用水水源和饮 用水水质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因此,水源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送至用户。

  另一方面,传统的给水处理工艺供水面积较广,服务人口数量较大,设施齐全,运行 成本高,而小城镇人口比较分散,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且相较城市经济不发达,因此传统 的给水处理工艺不适合用于小城镇给水处理。因此,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简单、运行成 本低的小型一体化净水装置越来越受到青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城镇一体化给水处理装置,包括:

  圆形的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外周设有圆环形的絮凝斜板沉淀池,所述絮 凝斜板沉淀池外周设有圆环形的多介质滤池,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底端设有出水管道与所述 絮凝斜板沉淀池内连接,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上部设有出水渠与所述多介质滤池连接;所 述曝气生物滤池顶端的中间部位设有进水管,所述多介质滤池下部设有达标排放出水口;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设有悬浮填料和曝气机构,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和多介质滤池均设 有反冲洗机构。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斜板沉淀池与多介质滤池为同心圆且 为一体化结构。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填料粒径为2.5~4.5mm,填料密度接近于水,过滤层表面 负荷为5m3/m2·h,滤层厚度为2.5m。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曝气机构包括鼓风机、曝气管和曝气器; 其中,所述曝气器设在与外部曝气用鼓风机连接的曝气管上,曝气器位于所述曝气生物滤 池内的下部设置的滤梁和承托层之间。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内分为折板絮凝池和斜板沉淀池,所述斜 板沉淀池采用上向流式,表面负荷为1.44m3/m2·h,所述斜板沉淀池内设有采用支撑架支撑 的斜板,斜板长度为1m,斜板间距为50~100mm,倾斜角度为50□~60□;斜板沉淀池底 部设有排泥斗和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采用呈环状布置的穿孔排泥管。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多介质滤池内设有多层滤料,其中,上层滤料为无烟煤, 无烟煤粒径为0.8~1.8mm,不均匀系数k80<2.0,滤料层厚度为400mm;下层滤料为石英砂, 石英砂粒径为0.5~1.2mm,不均匀系数k80<2.0,滤料层厚度为400mm;

  所述多层滤料的设计滤速为10m/h。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设置的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

  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进气管、反冲洗水泵、反冲洗风机及反冲洗废水排放管;其中, 所述反冲洗进水管与反冲洗进气管均位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的下部设置的滤梁下面,反 冲洗进水管与设在外部的反冲洗水泵连接,反冲洗进气管与设在外部的反冲洗风机,反冲 洗废水排放管位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多介质过滤池的所述反冲洗机构二包括:

  反冲洗进水管二、反冲洗进气管二、反冲洗水泵二、反冲洗风机二、反冲洗废水排放 管二;其中,所述反冲洗进水管二与反冲洗进气管二均位于所述多介质过滤池内下部设置 的第二滤梁下面,反冲洗进水管二与外部设置的反冲洗水泵相连,反冲洗进气管二与外部 设置的反冲洗风机相连,反冲洗废水排放管二位于所述滤池多介质过滤池的底部。

  上述给水处理装置中,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连接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管 式静态混合器;

  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顶端设有与进水管相连的布水器;

  所述絮凝斜板沉淀池的出水渠上设有配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斜板沉淀池和多介质滤池合建 形成一体化结构的给水处理设备,连接管路较短,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耗,降低了运行成 本,提高了集约化程度,降低了管理费用,同时有效降低了微污染水源中的氨氮、有机物 等污染物质,并进一步去除原水浊度,在确保微污染水源得到充分净化、出水合格的基础 上,具有组合紧凑、体积小的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