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18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它包括水解酸化池(1)、沉淀池(2)、生态滤池(3)和集水池(4),水解酸化池(1)前端上部安装有黑水收集管(5),水解酸化池(1)的后端通过水解酸化池出水管(8)连通沉淀池(2),沉淀池(2)侧壁上装有灰水收集管(6),沉淀池(2)通过生态滤池布水管(7)连通生态滤池(3),生态滤池布水管(7)的分布式出水口埋入生态滤池(3)的沙土层中,且位于生态滤池(3)前段的粗砾石填料(12)上方,生态滤池(3)后段通过池壁上的通孔与集水池(4)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对农村单个住户实现了污水收集处理,经处理后的水储存在集水池内能回收利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水解酸化池(1)、沉淀池(2)、生态滤池(3)和集水池(4),水解酸化池(1)前端上部安装有黑水收集管(5),水解酸化池(1)的后端通过水解酸化池出水管(8)连通沉淀池(2),沉淀池(2)侧壁上装有灰水收集管(6),沉淀池(2)通过生态滤池布水管(7)连通生态滤池(3),生态滤池布水管(7)的分布式出水口埋入生态滤池(3)的沙土层中,且位于生态滤池(3)前段的粗砾石填料(12)上方,生态滤池(3)后段通过池壁上的通孔与集水池(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水解酸化池(1)与沉淀池(2)之间设有活动隔板(11)以实施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水解酸化池(1)顶部盖有带入孔的密封盖板,水解酸化池(1)由折流板(10)分为两段,前、后两段水解酸化池通过折流板(10)底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沉淀池(2)的灰水收集管(6)和水解酸化池出水管(8)安装在沉淀池同一侧,灰水收集管(6)和水解酸化池出水管(8)伸入沉淀池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是:生态滤池(3)上层铺有细砂与土壤混合的沙土(15),沙土(15)上种植有湿地植物,下层按前、中、后三段依次装填有粗砾石填料(12)、细砾石填料(13)和卵石填料(14)。
说明书
一种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到一种农村单个住户的污水处理设施。
背景技术
当前,在我国西部丘陵地区,农村住户呈分散状态,这种地理分布特征造成了污水难以收集,同时农村大部分住户都没有完备的污水收集管渠和相应的处理设施,大部分污水都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而这些污水都具有较高的N、P含量,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农村提倡修建沼气池作为废物处理设施,但沼气池的主要作用是为农户提供照明和燃气,这对于经济发达的农村而言,可以产生稳定的沼气,而相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不能产生足量的人畜粪便和秸秆,这就不能充分发挥沼气池的效用,同时沼气池的造价也较高。此外,同时沼气池所排除的废液也会对农村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所以沼气池不能实现污水处理的功能。
此外,修建土地渗滤系统属于农村污水处理中的一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在较大的负荷下,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导致雍水;同时,要充分发挥土地渗滤系统的处理效率,则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在当前耕地资源急剧减少的现实背景下,该技术不宜在那些土地资源贫乏的地区采用。
作为城镇使用的人工湿地,由于建设面积大、投资高,也不适用于住户分散的西部农村地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户用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它针对农村单个住户能实现污水的处理,达标排放,并能回收利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水解酸化池、沉淀池、生态滤池和集水池,水解酸化池前端上部安装有黑水收集管,水解酸化池的后端通过水解酸化池出水管连通沉淀池,沉淀池侧壁上装有灰水收集管,沉淀池通过生态滤池布水管连通生态滤池,生态滤池布水管的分布式出水口埋入生态滤池的沙土层中,且位于生态滤池前段的粗砾石填料上方,生态滤池后段通过池壁上的通孔与集水池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水质的不同将污水进行分流处理,黑水通过黑水收集管进入水解酸化池,将大分子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污染物;灰水则直接进入沉淀池与水解酸化池处理后的黑水进行混合、沉淀,再进入生态滤池后作进一步处理,出水储存在集水池作为回收之用。本发明中将厌氧处理和生态滤池,集中为一体,缩短了反应流程。
所以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对农村单个住户实现了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水储存在集水池内能回收利用。该系统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标准(GB5084-2005)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所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