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10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IPC分类号F22D1/00; F22B37/5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道、汽包、除氧器和换热器,所述烟道、所述汽包和所述除氧器分别连接有排污水管道,该些排污水管道并联且连通至所述换热器的封闭的换热腔室内,所述换热腔室底部设有排污水口,所述换热腔室内设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一端与外部的供冷水装置相连,其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换热器并与所述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排污水管道内的污水与所述冷水管的冷水在所述换热腔室内进行热交换。本发明具有余热回收、降低能耗、减少水蒸发损失、节能减耗、有利于白色污染治理的优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道、汽包、除氧器和换 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所述汽包和所述除氧器分别连接有排污水管道,该些 排污水管道并联且连通至所述换热器的封闭的换热腔室内,所述换热腔室底部设有排 污水口,所述换热腔室内设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一端与外部的供冷水装置相连, 其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换热器并与所述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排污水管道内的污水 与所述冷水管的冷水在所述换热腔室内进行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污水管道并联至一进水母管,所述进水母管与所述换热器的污水进口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换热器上设有事故冷却水管道,所述事故冷却水管道连通至所述换热腔室 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排污水管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换热腔室内的压力。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换热腔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
说明书
一种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水余热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 收系统。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车间为回收转炉烟气余热均配备余热锅炉系统,将转炉烟气温度从约 1400℃高温降至800℃,回收烟气余热产生蒸汽使烟气温度满足后续一次除尘要求。 由于转炉余热锅炉补水采用软水或除盐水系统,为调节锅炉水质,需要定期排出烟道、 汽包和除氧器底部的污水,排污率1%至5%。传统转炉余热锅炉系统定期排放的污水 直接排到定期排污扩容器,扩容后排放至排污口。定期排污扩容器顶部放散口常开直 通大气,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时,该放散口排放出大量白色蒸汽,既造成白色污染和水 蒸发损失,排污水的热量也白白流失,不利于节能减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回收余热、减少水蒸发损失、节能减耗、有利于白 色污染治理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烟道、汽包、除氧器和换热器,所述烟道、所述汽包和所述除氧器分别连接有排污水 管道,该些排污水管道并联且连通至所述换热器的封闭的换热腔室内,所述换热腔室 底部设有排污水口,所述换热腔室内设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一端与外部的供冷水 装置相连,其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换热器并与所述除氧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排污水管 道内的污水与所述冷水管的冷水在所述换热腔室内进行热交换。
如上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排污水管道并联 至一进水母管,所述进水母管与所述换热器的污水进口相接。
如上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中,在所述换热器上设有 事故冷却水管道,所述事故冷却水管道连通至所述换热腔室内。
如上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排污水管道内的 压力大于所述换热腔室内的压力。
如上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其中,在所述换热腔室内设 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发明在换热腔室内设有冷水管,在冷水管中的冷水与汇集至换热腔室内的具有 较高温度的污水在换热腔室内进行热交换,使得冷水管中的冷水得到预热并输送至除 氧器,从而实现了锅炉热量回收,提高转炉余热锅炉产蒸汽指标的功效。
并且,与现有的敞口的定期排污扩容器相比,本发明中的排污水进入封闭式的容 积式换热器,被余热锅炉补水冷却,不再有水蒸发损失,减少炼钢车间水资源消耗; 同时以往定期排污扩容器的白色排放污染也得到治理,有利于美化钢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