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系统

发布时间:2018-4-30 15:19:1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10.17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IPC分类号C02F1/00; B65G33/14

  摘要

  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包括: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螺旋进料器、孔洞、储药仓、称重仓、挡板、输出式电子秤、风机吸管、细孔、吸料旋涡风机、导管、加药桶、刻度线、感应器、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相连接,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与螺旋进料器一端紧密连接,储药仓上部设为长方形,下部设为长形漏斗,螺旋进料器的另一端从储药仓的漏斗底部延伸至称重仓,挡板设在称重仓底部,挡板下方设有输出式电子秤,风机吸管设在挡板上方,其表面设有细孔,与吸料旋涡风机连接,吸料旋涡风机出口和导管一端连接,导管另一端和加药桶连接,加药桶内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上安有感应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螺旋进料器、孔洞、储药仓、称重仓、挡板、输出式电子秤、风机吸管、细孔、吸料旋涡风机、导管、加药桶、刻度线、感应器、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相连接,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与螺旋进料器一端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仓上部分设计为长方形,下部分设计为长形漏斗,漏斗底部两侧和储药仓的相应位置设有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仓一侧上部分设置有孔洞,另一侧的下部分设置有孔洞,螺旋进料器的另一端从储药仓的孔洞穿过漏斗底部孔洞,延伸至称重仓的上部分的孔洞进入称重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置在称重仓底部,挡板下方设置有输出式电子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吸管设置在挡板上方,风机吸管表面设置有细孔,风机吸管的出口沿着称重仓下部分的孔洞伸出与吸料旋涡风机紧密连接。

  说明书

  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污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医疗废水的排放对水资源造成的危害巨大,影响人类健康,目前,人们对于医疗废水处理的药剂投加方式上还是采用人工投放,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掌握精确的药剂投放量,和投放时间,造成废水不能完全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包括: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螺旋进料器、孔洞、储药仓、称重仓、挡板、输出式电子秤、风机吸管、细孔、吸料旋涡风机、导管、加药桶、刻度线、感应器、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相连接,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与螺旋进料器一端紧密连接。

  所述储药仓上部分设计为长方形,下部分设计为长形漏斗,漏斗底部两侧和储药仓的相应位置设有孔洞。

  所述称重仓一侧上部分设置有孔洞,另一侧的下部分设置有孔洞,螺旋进料器的另一端从储药仓的孔洞穿过漏斗底部孔洞,延伸至称重仓的上部分的孔洞进入称重仓。

  所述挡板设置在称重仓底部,挡板下方设置有输出式电子秤。

  所述风机吸管设置在挡板上方,风机吸管表面设置有细孔,风机吸管的出口沿着称重仓下部分的孔洞伸出与吸料旋涡风机紧密连接。

  所述吸料旋涡风机出口和导管一端紧密连接,导管另一端和加药桶相连接,加药桶内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上安装有感应器,感应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一种医疗废水处理智能药剂投加装置,精确的掌握了药剂投加量和投放时间,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相应的减少了人力资源,当把储药仓内药剂加满,通过开启旋涡进料器把药剂输送到称重仓,螺旋进料器可以通过变频式螺旋进料器电机的变频器控制旋转速度来控制药剂的输送速度,药剂进入称重仓后,电子称开始计量,计量数据传输至PLC,达到一定重量后,PLC控制器关闭螺旋进料器,开启吸料旋涡风机,吸取称重仓内的药剂,药剂通过吸料旋涡风机吸至所需的加药桶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相关推荐
技术工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