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12.28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IPC分类号C02F9/14; D21F1/66
摘要
本发明属于造纸领域,涉及一种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的方法,以及一种系统。本发明的方法是将造纸所产生的废水通过“过滤—物化沉淀—生化处理—沉淀”这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实际就是对废水中的浆渣和污泥进行了多层次、多阶段的回收,然后供给浆料系统进行生产,这样就能将废水中的浆渣和污泥全部充分回收,从而实现浆渣和污泥的零排放。本发明的系统通过“格栅机、斜筛的过滤——高效净化塔的沉降——厌氧池和好氧池的生化处理——二沉池和三沉池的再沉淀”这些过滤和净化设备设施的处理,使造纸废水中的浆渣和污泥完全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浆渣泵和污泥泵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了造纸浆渣和污泥的零排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多余白水进行过滤,回收其中的细小纤维至浆料系统进行利用,再对剩余的废水采用物理沉淀法,实现固液分离,沉降产生的污泥收集到浆料系统回收利用,物化处理后的清水返回到生产系统封闭循环使用,多余的水则抽到生化系统利用缺氧及兼氧微生物水解做进一步的生化处理,之后再进行沉淀,沉降产生的污泥照样收集到浆料系统回收利用,处理后的上清液可以继续回用,多余部分达标排放。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白水经过过滤之后首次进行物理沉淀时添加PAC、PAM药物,沉淀时间不少于120分钟,之后进行生化处理时,废水在缺氧的环境中停留30-32小时,再输送到兼氧环境中停留24小时。
3.一种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浆造纸车间(1)、格栅机(2)、斜筛(3)、浆渣回收池(4)、集水池(5)、二级水池(10)、高效净化塔(8)、厌氧池(14)、好氧池(15)、浆渣泵(6)、废水提升泵(7)、污泥泵(20),以及用于连接各个设备的管道;制浆造纸车间(1)的多余白水经格栅机(2)去除粗大的塑料片、杂质后,进入斜筛(3)过滤,白水中的细小纤维分离至浆渣回收池(4),通过浆渣泵(6)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1),剩余的废水流入集水池(5),通过废水提升泵(7)输送至高效净化塔(8)进行聚凝沉降,实现固液分离,沉降产生的污泥通过污泥泵(20)输送到制浆造纸车间(1)回收利用,物化处理后的清水返回到制浆造纸车间(1)封闭循环使用,多余的水则输送到二级水池(10),再流入厌氧池(14)和好氧池(15)做进一步的生化处理,之后经过二沉池(17)和三沉池(16)再进行沉淀,沉降产生的污泥照样通过污泥泵(20)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1)回收利用,处理后的上清液可以继续回用,多余部分达标排放。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PAC配药池和PAM配药池,PAC配药池(9)中的药液通过废水提升泵(7)输送到污水高效净化塔(8),PAM配药池(13)中的药液通过投药泵(12)输送到高效净化塔(8)。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净化塔(8)沉降产生的污泥,经过除砂器(21)再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1);所述二沉池(17)和三沉池(16)沉降产生的污泥,依次经过集泥井(18)、污泥消化池(19)和除砂器(21)再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1)。
说明书
一种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领域,涉及造纸浆渣和污泥的处理,尤其是一种造纸浆渣和污泥零排放的方法,以及一种系统。
背景技术
造纸浆渣、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困扰造纸企业环保工作的一个难题,对于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目前大多数造纸企业都是采取用污泥脱水机脱干外运填埋的方式,通过脱水设备将污泥压干或浓缩,然后找地方填埋,这样既产生二次污染,又增加处理成本,这些企业排放出来的造纸废渣、污泥,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和森林资源,还存在着环境污染和安全方面的隐患。从另一角度来看,造纸废渣、污泥中含有非常多的细小纤维和短纤绒,只要能将其有效地过滤分离出来,那都是可以作为造纸原料回用到生产中的,可见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造纸浆渣和污泥不仅污染了环境,同时让这些本来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造纸浆渣、污泥进行充分回收利用从而实现造纸浆渣、污泥零排放的方法;与此相应,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造纸浆渣、污泥进行充分回收利用从而实现造纸浆渣、污泥零排放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关于造纸浆渣、污泥零排放的方法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将多余白水进行过滤,回收其中的细小纤维至浆料系统进行利用,再对剩余的废水采用物理沉淀法,实现固液分离,沉降产生的污泥收集到浆料系统回收利用,物化处理后的清水返回到生产系统封闭循环使用,多余的水则抽到生化系统利用缺氧及兼氧微生物水解做进一步的生化处理,之后再进行沉淀,沉降产生的污泥照样收集到浆料系统回收利用,处理后的上清液可以继续回用,多余部分达标排放。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白水经过过滤之后首次进行物理沉淀时添加PAC、PAM药物,沉淀时间不少于120分钟,之后进行生化处理时,废水在缺氧的环境中停留30-32小时,再输送到兼氧环境中停留24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造纸所产生的废水通过“过滤—物化沉淀—生化处理—沉淀”这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实际就是对废水中的浆渣和污泥进行了多层次、多阶段的回收,然后供给浆料系统进行生产,这样就能将废水中的浆渣和污泥全部回收,从而实现浆渣和污泥的零排放。
本发明关于造纸浆渣、污泥零排放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制浆造纸车间、格栅机、斜筛、浆渣回收池、集水池、二级水池、高效净化塔、厌氧池、好氧池、浆渣泵、废水提升泵、污泥泵,以及用于连接各个设备的管道;制浆造纸车间的多余白水经格栅机去除粗大的塑料片、杂质后,进入斜筛过滤,白水中的细小纤维分离至浆渣回收池,通过浆渣泵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剩余的废水流入集水池,通过废水提升泵输送至高效净化塔进行聚凝沉降,实现固液分离,沉降产生的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到制浆造纸车间回收利用,物化处理后的清水返回到制浆造纸车间封闭循环使用,多余的水则输送到二级水池,再流入厌氧池和好氧池做进一步的生化处理,之后经过二沉池和三沉池再进行沉淀,沉降产生的污泥照样通过污泥泵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回收利用,处理后的上清液可以继续回用,多余部分达标排放。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格栅机、斜筛的过滤——高效净化塔的沉降——厌氧池和好氧池的生化处理——二沉池和三沉池的再沉淀”这些过滤和净化设备设施的处理,使造纸废水中的浆渣和污泥完全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浆渣泵和污泥泵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了造纸浆渣和污泥的零排放。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PAC配药池和PAM配药池,PAC配药池中的药液通过废水提升泵输送到污水高效净化塔,PAM配药池中的药液通过投药泵输送到高效净化塔;所述高效净化塔沉降产生的污泥,经过除砂器再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所述二沉池和三沉池沉降产生的污泥,依次经过集泥井、污泥消化池和除砂器再输送至制浆造纸车间。这些技术手段,是为了加快固液分离的速度,以及保证污泥的回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