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技术

发布时间:2018-5-27 16:18:1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4.24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IPC分类号C02F1/78;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包括养殖池、沉淀池、过滤池、生物处理池、调节池,养殖池和沉淀池之间通过第1管路连接,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通过第2管路连接,过滤池和生物处理池之间通过第3管路连接,生物处理池和调节池之间通过第4管路连接,调节池和养殖池之间通过第5管路连接,调节池设有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臭氧发生器和防回水装置之间通过第6管路连接,防回水装置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之间通过第7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曝气效果好,使用可靠,可以大幅除低水体循环次数,减轻其它装置负荷,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权利要求书

  1.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包括养殖池(1)、沉淀池(2)、过滤池(3)、生物处理池(4)、调节池(5),养殖池(1)和沉淀池(2)之间通过第1管路(37)连接,沉淀池(2)和过滤池(3)之间通过第2管路(38)连接,过滤池(3)和生物处理池(4)之间通过第3管路(39)连接,生物处理池(4)和调节池(5)之间通过第4管路(40)连接,调节池(5)和养殖池(1)之间通过第5管路(41)连接,调节池(5)内设有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8)、防回水装置(7)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6),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6)位于调节池(5)的底部,臭氧发生器(8)和防回水装置(7)之间通过第6管路(42)连接,防回水装置(7)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6)之间通过第7管路(4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6)包括筒体(9),筒体(9)内腔的上端设有上支撑板(11),筒体(9)内腔的下端设有下支撑板(10),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0)都设有过滤孔,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0)之间设有树脂填料层(12),筒体(9)的顶端设有网状的端盖(24),筒体(9)的内腔底端设有曝气头(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头(13)为孔径0.2~10微米的烧结不锈钢滤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回水装置(7)包括封闭的防回水壳体(14)、牵引杆(15)和出水阀体(25),出水阀体(25)位于防回水壳体(14)的底部,防回水壳体(14)的顶部设有臭氧入口(18)和臭氧出口(17),出水阀体(25)的底部设有外排水口(16),出水阀体(25)的下方侧面设有进水口(23),牵引杆(15)的顶端设有水浮(19),位于出水阀体(25)的内腔设有活动盖板(21),牵引杆(15)的底端与活动盖板(21)的顶端铰接,牵引杆(15)通过转轴(20)铰接在出水阀体(25)的顶部,活动盖板(21)位于外排水口(16)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盖板(21)的底部设有硅胶垫片(22)。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8)包括封闭管状体的内电极(34)和外电极(33),外电极(33)外设有第1散热装置(26),外电极(33)内腔设有介质体(29),介质体(29)的内腔设有内电极(34),介质体(29)的内壁与内电极(34)的外壁之间设有流体通道(27),流体通道(27)一端设有通道入口(30),流体通道(27)的另一端设有通道出口(31),内电极(34)的内腔为真空并装有导热媒质(28),内电极(34)的内壁设有烧结吸液芯层,或采用毛细化内壁,内电极(34)伸出介质体(29)的内腔并设有第2散热装置(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散热装置为鳍形散热器,所述第2散热装置为热管散热器,或散热片,或冷水循环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化内壁为丝网状内壁,或沟槽状内壁,或螺旋状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的压力为1000~10000帕。

  说明书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主要流程一般为:养殖水经沉淀池沉淀,过滤池过滤,生物处理池降解氨氮、去除二氧化碳,调节池的消毒、调温、增氧后再次进入养殖池循环使用,每日循环次数从6至36次不等,一个系统每小时循环水量从80至1000立方不等。流程中,净化和恒定水质是核心工艺,消毒工艺是保证水体微生态安全的关键。循环水养殖与开放养殖或流水养殖不同,循环水养殖只有极少量新水补充和废水排放(1%~5%),水体极易老化,细菌和病毒更容易积累爆发,而养殖密度很高,典型的每立方养殖主体可高达到30公斤,如养殖设施配置和运行不当可能使水体处于高危状态,存在巨大的养殖风险。

  传统的消毒方法沿用紫外线结合臭氧,由于有效杀菌频段紫外光衰减迅速,很短时间即失效,更重要的是由于养殖水体难以达到紫外线照射作用需要穿透的透明度,实际紫外线消毒成为摆设,除设备投资浪费外,紫外线消毒作用的缺失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病害风险。

  由于臭氧消毒更高效,可以溶于水中带到任何角落,且不受水体性状的影响,更不用说透明度。 然而臭氧在水中有一定的半衰期,除了臭氧需要更长时间消毒及降解作用外,臭氧也可能被带入养殖池,鱼类等活体对臭氧敏感,低浓度有益,浓度高到一定的量值则可能造成伤害,需要较精确的控制,另外臭氧向水中溶解工艺相对复杂,传统臭氧水处理工艺并不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比如水曝气法需要水深至少6~8米才会有效洗气溶解,而工厂化养殖行业可用水深最大才2.5米,管道加压射流氧化塔法必须使主水流升压到至少1.2公斤压力以上方才有效果,而循环水养殖行业由于循环水体很大,一般均采用低扬程大流量水泵以降低动力消耗,因此该法不适用。

  目前某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程中尝试使用如下工艺:将臭氧气体引至于调节池中的潜水曝气机,利用曝气机空气吸入口将臭氧一起带入水中混合。实践和理论均证明这一方法不可采用。由于曝气空气吸入量相比臭氧气量大很多,其比值几百倍,致使臭氧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极低,气体溶于水与其在总气体中分压成正比,故而臭氧仅极少部分溶于水中,绝大部分直接逸散于空间,造成养殖区空气中臭氧浓度很高,工作人员不能较长时间滞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工作可靠的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专用臭氧装置,包括养殖池、沉淀池、过滤池、生物处理池、调节池,养殖池和沉淀池之间通过第1管路连接,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通过第2管路连接,过滤池和生物处理池之间通过第3管路连接,生物处理池和调节池之间通过第4管路连接,调节池和养殖池之间通过第5管路连接,调节池设有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臭氧发生器和防回水装置之间通过第6管路连接,防回水装置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之间通过第7管路连接。

  上述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腔的上端设有上支撑板,筒体内腔的下端设有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都设有过滤孔,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有树脂填料层,筒体的顶端设有网状的端盖,筒体的内腔底端设有曝气头。

  上述曝气头为孔径0.2~10微米的烧结不锈钢滤芯。

  上述防回水装置包括封闭的防回水壳体、牵引杆和出水阀体,出水阀体位于防回水壳体的底部,防回水壳体的顶部设有臭氧入口和臭氧出口,出水阀体的底部设有外排水口,出水阀体的下方侧面设有进水口,牵引杆的顶端设有水浮,位于出水阀体的内腔设有活动盖板,牵引杆的底端与活动盖板的顶端铰接,牵引杆通过转轴铰接在出水阀体的顶部,活动盖板位于外排水口的顶端。

  作为改进,上述活动盖板的底部设有硅胶垫片。

  上述臭氧发生器包括封闭管状体的内电极和外电极,外电极外设有第1散热装置,外电极内腔设有介质体,介质体的内腔设有内电极,介质体的内壁与内电极的外壁之间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一端设有通道入口,流体通道的另一端设有通道出口,内电极的内腔为真空并装有导热媒质,内电极的内壁设有烧结吸液芯层,或采用毛细化内壁,内电极伸出介质体的内腔并设有第2散热装置。

  上述第1散热装置为鳍形散热器,所述第2散热装置为热管散热器,或散热片,或冷水循环装置。

  上述毛细化内壁为丝网状内壁,或沟槽状内壁,或螺旋状内壁。

  上述真空的压力为1000~10000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池设有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防回水装置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臭氧发生器和防回水装置之间通过第6管路连接,防回水装置和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之间通过第7管路连接。臭氧发生器所制取的臭氧气体通过防回水装置输送至配置于调节池底部的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通过臭氧溶解混合处理器将臭氧高效溶于水中,再进一步扩散于整个水体,完成消毒过程。臭氧气体由曝气头进入,形成密集的微小气泡进入气液混合溶解层。溶解层树脂填料的作用是延长气泡和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气泡上升过程中会在树脂表面滞留,有效延长了气水融合时间。端盖不锈钢网的作用是为了完成臭氧和池水的水气交换,另外,气泡上升逸出时对形成的大气泡进行二次切割,增加水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曝气效果好,使用可靠。本实用新型防回水装置在流程中不应缺省,兼具防水与疏水保护双重功能,从而使臭氧匹配工艺更安全简单,避免臭氧发生器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内电极为封闭的管状体,管状体的内腔为真空状态并装有导热媒质,所述管状体的内壁设有烧结吸液芯层,或管状体的内壁采用毛细化内壁,管状体伸出介质体的内腔并设有第2散热装置。当电极发热至导热媒质相变温度时,导热媒质瞬间气化蒸发,由于相变吸热巨大,瞬间将电极温度降低,气化后导热媒质充满管状体内腔并迅速上升至第2散热装置的上方,由第2散热装置将导热媒质温度降低,当温度降至导热媒质液化相变温度时放出气化热重新变为液体,由管状体内壁回流至下部,周而复始,从而使发热电极温度保持在导热媒质相变点区域,臭氧发生装置维持在稳定的工作状态,即高产率,高浓度,恒产率,恒浓度。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散热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推广使用,臭氧恒产率和恒浓度。可以大幅除低水体循环次数,减轻其它装置负荷,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