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4.21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IPC分类号C02F11/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与方法,包括由管道串联连接的滚动筛、磁分离设备、反应罐与污泥分离塔,其中上一级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下一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污泥分离塔的出泥口连接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连续作业无堵塞,出泥量大等特点,可移动性好,可以方便的设置于污泥处理现场;不仅减少了污泥堆场自然干化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率,同时清淤成本也大大降低;在实际作业时,泥饼输出量大,分离塔出水完全达到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道串联连接的滚动筛、磁分离设备、反应罐与污泥分离塔,其中上一级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下一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污泥分离塔的出泥口连接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分离设备包括絮凝水箱、磁分离装置与磁种分离回收装置。
3.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进行的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污水进行三级处理:
第一级,污泥预处理;
第二级,采用磁分离设备进行泥水分离;
第三级,对所述磁分离设备出水进行二次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级中二次处理方法是采用污泥分离塔分离污泥与出水,经分离塔浓缩后的泥浆回流至磁分离设备进行循环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所述的磁分离设备与所述的污泥分离塔的泥水中添加絮凝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剂主要成分为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氯化铝添加浓度为20~120ppm;所述的聚丙烯酰胺添加浓度为6~40pp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所述的磁分离设备的泥水中还添加磁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种为铁粉。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种添加浓度为1000~4000ppm。
说明书
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水底污泥的处理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湖泊水质污染,底泥沉积物中的污染物质累积严重,氮、磷、有机质等含量相对较高,从而为蓝藻和湖泛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元素,所以对湖泊底泥的清除尤为重要。湖泊底泥含水量大,采用污泥干化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的运输压力,提高清淤效率,降低清淤成本。但磁分离设备在分离过程中会有细小的絮凝体随水排出,出水通常都不能直接排放,限制了其在污泥处理现场的直接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处理水底污泥的磁分离设备出水不能直接排放的缺点,提供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与方法,耗能低、占地小、操作安全、可连续处理,同时具有较好的可移动性,方便安装于污泥处理现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包括由管道串联连接的滚动筛、磁分离设备、反应罐与污泥分离塔,其中上一级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下一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污泥分离塔的出泥口连接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磁分离设备包括絮凝水箱、磁分离装置与磁种分离回收装置。
采用上述处理装置进行的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方法,对污水进行三级处理:
第一级,污泥预处理;
第二级,采用磁分离设备进行泥水分离;
第三级,对所述磁分离设备出水进行二次处理。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三级中二次处理方法是采用污泥分离塔分离污泥与出水,经分离塔浓缩后的泥浆回流至磁分离设备进行循环处理;
在进入所述的磁分离设备与所述的污泥分离塔的泥水中添加絮凝剂;
所述的絮凝剂主要成分为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
所述的聚合氯化铝添加浓度为20~120ppm;所述的聚丙烯酰胺添加浓度为6~40ppm;
在进入所述的磁分离设备的泥水中还添加磁种;
所述磁种为铁粉;
所述磁种添加浓度为1000~4000ppm。
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连续作业无堵塞,出泥量大等特点,可移动性好,可以方便的设置于污泥处理现场。不仅减少了污泥堆场自然干化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率,同时清淤成本也大大降低。在实际作业时,泥饼输出量大,分离塔出水完全达到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