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4.01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絮凝室,所述絮凝室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絮凝室内设有隔墙,所述进、出水口分别位于隔墙的两侧并通过设在隔墙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絮凝室内水平悬设有托架并于托架的上方与托架间隔设置有压网,所述压网位于进、出水口的下方,隔墙上的通孔位于托架下方,托架和压网均通过边沿固定于絮凝室内且二者之间填充设置有空心的涡流反应器;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的托架和压网可限制涡流反应器随源水的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絮凝池中的涡流反应器会随水流移动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絮凝室,所述絮凝室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絮凝室内设有隔墙,所述进、出水口分别位于隔墙的两侧并通过设在隔墙上的通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室内水平悬设有托架并于托架的上方与托架间隔设置有压网,所述压网位于进、出水口的下方,隔墙上的通孔位于托架下方,托架和压网均通过边沿固定于絮凝室内且二者之间填充设置有空心的涡流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和/或压网通过固设于其边沿上的边框固定于对应的絮凝室的室壁上,所述边框通过螺栓与絮凝室的室壁固定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由角钢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和/或压网由两个以上网片拼接而成,相邻的两网片之间通过设于二者配合处的角钢及设于角钢上的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反应器由两个半球形的壳瓣构成,所述两壳瓣以端面相对装配在一起后形成空心的球形,两壳瓣中的一个于其端面的内缘处设有两个以上弹性挂钩,另一个于其端面处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弹性挂钩对应的卡槽,两壳瓣通过所述弹性挂钩和卡槽的卡配固定装配在一起且二者的端面互相贴合,所述涡流发生孔布设于所述两壳瓣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给排水系统的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挂钩在两壳瓣的配合处均布于对应壳瓣的端面内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给排水系统的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形状与对应的弹性挂钩的外形互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给排水系统的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发生孔为圆孔或正多边形孔。
说明书
一种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领域中,絮凝法是极为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之一。实际应用过程中絮凝法又分为水力絮凝法和机械絮凝法,而絮凝池是絮凝法中应用极为广泛的装置。目前,有一种常见的絮凝池,该絮凝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絮凝室,絮凝室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被设在其内部的隔墙隔开,进、出水口分别位于隔墙的两侧且通过设在隔墙下部的通孔连通,絮凝室内在隔墙的两侧处均放置有涡流反应器,所述涡流反应器的具体结构见申请号为00249081.1的中国专利申请,包括固定装配在一起的两半球形的壳瓣,所述两壳瓣固定装配在一起后形成一完整的球体,两壳瓣上还分别布设有贯通其内外壁面的涡流发生孔,使用时,将所述的涡流反应器直接投放于对应的水池中,根据“涡流凝聚、接触絮凝”的原理工作,经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时,将待过滤的源水从絮凝室的进水口引入絮凝室,源水依次经过隔墙一侧的涡流反应器、隔墙上的通孔及隔墙另一侧的涡流反应器后从出水口流出即被处理。
上述絮凝池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一些应用,但是其普及却受到了限制,究其原因,则主要有两点:1)由于絮凝室中的涡流反应器均是自由的放置,而隔墙两侧的空间又有对应的通孔连通,因此,当向絮凝室中添加待处理的源水时,预设在隔墙一侧的涡流反应器极易随流动的源水穿过隔墙上的通孔而流至隔墙的另一侧,最终造成絮凝室中的涡流反应器在下游处大量积聚,而上游的涡流反应器却大量流失,影响水处理效果;2)上述涡流反应器为了保证其两壳瓣的结合强度,其两壳瓣均是通过胶粘结在一起的,而两壳瓣粘结过程中使用的胶则严重影响了水质,在用于自来水厂等给排水系统时,难免地会造成对水质的污染,不符合食品安全等相关规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以解决现有的絮凝池中的涡流反应器会随水流移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絮凝室,所述絮凝室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絮凝室内设有隔墙,所述进、出水口分别位于隔墙的两侧并通过设在隔墙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絮凝室内水平悬设有托架并于托架的上方与托架间隔设置有压网,所述压网位于进、出水口的下方,隔墙上的通孔位于托架下方,托架和压网均通过边沿固定于絮凝室内且二者之间填充设置有空心的涡流反应器。
所述托架和/或压网通过固设于其边沿上的边框固定于对应的絮凝室的室壁上,所述边框通过螺栓与絮凝室的室壁固定配合。
所述边框由角钢焊接而成。
所述托架和/或压网由两个以上网片拼接而成,相邻的两网片之间通过设于二者配合处的角钢及设于角钢上的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涡流反应器由两个半球形的壳瓣构成,所述两壳瓣以端面相对装配在一起后形成空心的球形,两壳瓣中的一个于其端面的内缘处设有两个以上弹性挂钩,另一个于其端面处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弹性挂钩对应的卡槽,两壳瓣通过所述弹性挂钩和卡槽的卡配固定装配在一起且二者的端面互相贴合,所述涡流发生孔布设于所述两壳瓣上。
所述弹性挂钩在两壳瓣的配合处均布于对应壳瓣的端面内缘处。
所述卡槽的形状与对应的弹性挂钩的外形互补。
所述涡流发生孔为圆孔或正多边形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的絮凝池在其絮凝室内水平悬设有托架并于托架的上方与托架间隔设置有压网,所述压网位于进、出水口的下方,隔墙上的通孔位于托架下方,托架和压网均通过边沿固定于絮凝室内且涡流反应器填充设置在二者之间;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的托架和压网可限制涡流反应器随源水的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絮凝池中的涡流反应器会随水流移动的问题;另外,由于所述的托架是悬设与对应的絮凝室内,因此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工艺情况将所述的涡流反应器架高并投放不等数量的涡流反应器,在涡流反应器的下方让出絮凝过程中产生的絮体(矾花)的沉积空间,同时使保留在涡流壳体中间的矾花更容易絮凝,形成更好的矾花更密实的矾花,以利于更好的沉淀,从而保证滤前滤后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