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发布时间:2018-9-1 21:13:2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12.07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进水泵、阀门、流量计、厌氧水解区、生物选择区、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顺次相连,厌氧水解区内设有潜水搅拌机、生物填料载体,生物选择区内设有潜水搅拌机,生物选择区、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与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相连,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上部与二沉池底部相连,二沉池上部设有出水管,二沉池底部的污泥经沉淀区污泥回流泵、污泥管与厌氧水解区底部、生物选择区底部相连。本发明的印染废水低污泥产率的工艺,适用于一切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工艺,既可用于新建工程,也可用于已建工程的改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1)、阀门(2)、流量计(3)、潜水搅拌机(4)、鼓风机(5)、厌氧水解区(6)、生物选择区(7)、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二沉池(9)、曝气装置(10)、沉淀区污泥回流泵(11)、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12)、刮泥机(13)、生物填料载体(14)、污泥管(15)和出水管(16);进水泵(1)、阀门(2)、流量计(3)、厌氧水解区(6)、生物选择区(7)、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顺次相连,厌氧水解区(6)内设有潜水搅拌机(4)、生物填料载体(14),生物选择区(7)内设有潜水搅拌机(4),生物选择区(7)、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底部设有曝气装置(10),鼓风机(5)与曝气装置(10)相连,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12)与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相连,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上部与二沉池(9)底部相连,二沉池(9)内部设有刮泥机(13),二沉池(9)上部设有出水管(16),二沉池(9)底部的污泥经沉淀区污泥回流泵(11)、污泥管(15)与厌氧水解区(6)底部、生物选择区(7)底部相连。

  2.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的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印染废水通过进水泵(1)、阀门(2)和流量计(3)进入厌氧水解区(6),厌氧水解区(6)内设有搅拌机(4)和生物载体填料(14),搅拌机(4)保证泥水的充分接触,生物载体填料(14)设上下两层支架,支架之间生物载体装填料,生物载体填料可以增加生物量和拦截污泥以减少污泥流失,印染废水经过厌氧水解区(6)进入生物选择区(7),生物选择区(7)主要预防污泥膨胀,生物选择区(7)内设有搅拌机(4)和曝气系统(10),搅拌机(4)是为了保证泥水的充分接触,曝气系统是在水温较低时可以开启,用于补充氧气,印染废水经过生物选择区(7)进入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曝气系统(10)通过管路与鼓风机(5)相连保证持续高效供氧,使好氧区DO在2mg/l以上;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12)定期向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补加高活性的后生动物,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8)的上部出水进入二沉区(9)的底部,经过刮泥机(13)后由出水管(16)出水外排,同时二沉区(9)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泵(11)主要回流到生物选择区(7),少量回流到厌氧水解区(6),剩余污泥去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填料(14)为塑料填料、陶瓷填料、纤维填料及聚氨酯类填料。

  说明书

  一种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日排放印染废水量为(3~4)×106t,是各行业中的排污大户之一,占总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5%左右。印染废水主要由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和印花废水组成,印染加工的四个工序都要排出废水,预处理阶段(包括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要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通常所说的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印染废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有害成分及色度高等特点。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0mg/L,BOD5为100-400mg/L,SS为100-200mg/L,色度为100-400倍。但当印染工艺、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Cr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以上,BOD5增大到800mg/L以上,pH值达11.5-12,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Cr去除率降低。

  印染废水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及生化法,通常是几种方法的组合才能达到要求。无论哪种方法处理印染废水都将产生二次污染物--污泥,因此追求污泥的最小化也是工程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原位减少剩余污泥产率,从源头上降低剩余污泥产量的各种污泥减量技术已成为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后生动物捕食微生物的污泥减量技术因具有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后生动物原位消解污泥技术是根据生态学理论,基于物质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理, 通过强化食物链中后生动物的捕食作用以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量, 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 一定程度上使污泥的处理与处置从“末端治理”转移到“源头控制”。后生动物以有机残渣和死的生物体为食。随着水中有机物的减少,出现了轮虫、寡毛类、线虫,轮虫能够吞噬散落的污泥,

  利用微型后生动物进行污泥减量, 不但能达到较高的污泥减量效果, 而且具有能耗少、运行费用低、没有副产物以及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产生量大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泵、阀门、流量计、潜水搅拌机、鼓风机、厌氧水解区、生物选择区、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二沉池、曝气装置、沉淀区污泥回流泵、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刮泥机、生物填料载体、污泥管和出水管;进水泵、阀门、流量计、厌氧水解区、生物选择区、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顺次相连,厌氧水解区内设有潜水搅拌机、生物填料载体,生物选择区内设有潜水搅拌机,生物选择区、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鼓风机与曝气装置相连,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与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相连,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上部与二沉池底部相连,二沉池内部设有刮泥机,二沉池上部设有出水管,二沉池底部的污泥经沉淀区污泥回流泵、污泥管与厌氧水解区底部、生物选择区底部相连。

  低污泥产率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是:印染废水通过进水泵、阀门和流量计进入厌氧水解区,厌氧水解区内设有搅拌机和生物载体填料,搅拌机保证泥水的充分接触,生物载体填料设上下两层支架,支架之间生物载体装填料,生物载体填料可以增加生物量和拦截污泥以减少污泥流失,印染废水经过厌氧水解区进入生物选择区,生物选择区主要预防污泥膨胀,生物选择区内设有搅拌机和曝气系统,搅拌机是为了保证泥水的充分接触,曝气系统是在水温较低时可以开启,用于补充氧气,印染废水经过生物选择区进入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曝气系统通过管路与鼓风机相连保证持续高效供氧,使好氧区DO在2mg/l以上;后生动物培养投加槽定期向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补加高活性的后生动物,生物强化捕食好氧污泥减量区的上部出水进入二沉区的底部,经过刮泥机后由出水管出水外排,同时二沉区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泵主要回流到生物选择区,少量回流到厌氧水解区,剩余污泥去污泥处理系统处理。

  所述生物载体填料为塑料填料、陶瓷填料、纤维填料及聚氨酯类填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工艺流程简洁、操作运行管理方便。

  2)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 最终达到污泥自身产量的减少, 致使污泥处置从“末端治理”转移到“源头控制”。

  3)将微生物强化消化与微型后生动物强化捕食相组合,易于形成食物链,可实现对剩余污泥40%-85%的污泥减量效果,且不影响原生化系统污水处理效果。

  4)本工艺适用于一切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及其变形工艺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可以在不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施污泥减量化改造,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见效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