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07.05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彼此连通的气浮池和生物过滤池,所述气浮池设有具有进水口的气体分离室,生物过滤池具有出水口,且池内设有生物填料,气体分离室内设有气泡产生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气浮池和生物过滤池,使得待处理景观水从进水口后先混入经气体分离室的气泡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泡,然后通入气浮池进行人工曝气,带离已经吸附污物的絮状颗粒,然后再流入至生物过滤池由生物填料进行过滤,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景观水,即能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和固体污物。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作为景观水的水处理系统使用。
权利要求书
1.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彼此连通的气浮池(3)和生物过滤池(4),所述气浮池(3)设有具有进水口的气体分离室(2),生物过滤池(4)具有出水口,且池内设有生物填料,气体分离室(2)内设有气泡产生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置上设置有溶药室(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3)内设有振动机构,且所述气泡产生装置为常压曝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为超声波发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为多孔型生物填料。
说明书
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水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景观湖泊等水体由于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微生物生产力水平异常提高,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现象通常表现为藻类以及其他生物的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等指标的变化导致水质变坏,影响景观水体的观赏、养殖、娱乐等社会服务功能。藻类代谢产生的藻类毒素,具有较强的毒理作用,危害水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那么,针对这种情况,现在通常有若干种处理方式,分别是物理过滤法、人工湿地法、生化接触氧化法、人工曝气技术法及气浮法。
然而,物理过滤法通过过滤形式,只能截留水体中大颗粒物质,对于小颗粒物质及溶解性污染物无法去除,同时,此法容易造成填料堵塞,板结,使过滤效果大打折扣;人工湿地法是人工营造湿地环境,用自然微生物分解的方法净化景观水,其能够比较有效去除景观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物质,出水效果也较好,但是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较高,对景观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生化接触氧化法是通过给水中微生物供氧,育成生物膜并让其自然脱落的方式除去污染物的方法,其主要用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上,用在景观水体上有投资成本大,效率一般,能耗高等缺点;人工曝气技术法是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DO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净化的方法,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水体微生物新陈代谢得到满足,但是此法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控制水体的污染,对于氮、磷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起不到控制作用;气浮法是对处理水加入混凝剂,然后用气泡产生装置产生气泡(通常是用气泵给水加压加气),气泡析出上浮时将已经吸附有污物的颗粒絮状物带离水中浮上水面,并用刮片刮走,其原理上只能将水中颗粒状物质絮凝成大颗粒,通过浮渣去除,但水中的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的效果不佳,不能根本上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同时去除景观水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和固体污物的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复合型景观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彼此连通的气浮池和生物过滤池,所述气浮池设有具有进水口的气体分离室,生物过滤池具有出水口,且池内设有生物填料,气体分离室内设有气泡产生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口位置上设置有溶药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浮池内设有振动机构,且所述气泡产生装置为常压曝气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机构为超声波发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填料为多孔型生物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气浮池和生物过滤池,使得待处理景观水从进水口后先混入经气体分离室的气泡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泡,然后通入气浮池进行人工曝气,带离已经吸附污物的絮状颗粒,然后再流入至生物过滤池由生物填料进行过滤,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景观水,即能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和固体污物。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常压曝气装置来实现气体分离,并辅以超声波振动器产生振动保证气体释出时气泡大小满足气浮效果,取代了过往的加压加气方式,这节省了较多的能源消耗,且超声波能有效杀藻。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作为景观水的水处理系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