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及其用途

发布时间:2018-11-5 18:47:0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5.19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IPC分类号C02F101/38;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2,4,6-三硝基甲苯(简称TNT)废水的方法。本发明主要通过固定化微生物-厌氧生物滤池(I-AF)和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处理;其中:废水进入集水池,经过泵提升进入调节池,于调节池均质中和后,进入沉淀池,去除废水中悬浮物(SS);该出水进入三级I-AF和五级I-BAF,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详细方法步骤见说明书。本发明优点是生物处理采用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提高了微生物的抗毒性,实现了对硝基苯类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高效生物去除,降低了处理成本,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本发明用途不仅适用于TNT废水处理,而且应用于含硝基苯、苯胺污染物及其有机废水的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固定化微生物-厌氧生物滤池I-AF和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处理;其中按下述顺序步骤进行:

  废水进入集水池,经过泵提升进入调节池,于调节池均质、均量、中和后进入沉淀池,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SS;

  沉淀池的出水进入三级固定化微生物-厌氧生物滤池I-AF,将硝基苯类物质转化为苯胺类物质;

  I-AF的出水进入五级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去除苯胺类有机物后达标排放;

  微生物是指:金黄色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鞘胺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立默氏菌属Riemerella sp.。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节池中,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至6-9。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I-AF和I-BAF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10-30小时,接触时间为7-18小时。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AF和I-BAF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载体为聚氨酯泡沫塑料。

  5.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I-AF和I-BAF采用串联的方式运行,其串连的级数为两级、三级、四级或五级;在水量大时采用并联方式,设计两套同时运行。

  6.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AF和I-BAF启动正常运行后,在反应温度为15-40℃,废水中COD300mg/L,废水中污染物硝基苯类100mg/L的条件下,处理出水达到中国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7.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的应用,不仅适用于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处理,而且应用于含硝基苯、苯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

  说明书

  一种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确切地说是涉及2.4.6-三硝基甲苯(简称TNT)行业含硝基苯类污染物废水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2.4.6-三硝基甲苯废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癌、致突变性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其结构稳定,不易分解、转化,是难生物降解化合物,对人类及其它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所以很多国家都严格限制硝基苯的排放标准。鉴于硝基苯的高毒性,传统生物方法处理这些污染物的效果较差,很难保证达标排放。目前硝基甲苯废水主要通过采取铁碳内电解将其转换为苯胺,然后再用生物处理的方法;例如申请号为200610012900的中国专利采用铁碳微电解处理含硝基苯污染物废水,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硝基苯转化为苯胺,然后靠氢氧化铁吸附去除,剩余的硝基苯、苯胺主要靠Fenton试剂将其氧化,除了操作复杂、成本高外,内电解生成的大量的污泥处置仍是个难题;目前用得最多的方法是采用活性炭或碳纤维吸附来处理硝基苯(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51164,申请号00114476,申请号96117148),这种方法处理成本高,吸附后的再生液处理难度大;还有采用高温高压氧化技术和生物处理联合处理的方法,同样存在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也有人采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法处理硝基苯废水(中国专利申请号95117037),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硝基苯废水的处理,其主要的缺点除了处理成本高、操作控制复杂和安全性差之外,萃取后的废水不能达标,仍需处理。TNT废水目前主要靠物化法处理,完全采用生物法处理TNT废水,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高效处理TNT废水的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本发明主要通过固定化微生物-厌氧生物滤池I-AF和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处理;其中按下述顺序步骤进行:

  废水进入集水池,经过泵提升进入调节池,于调节池均质、均量、中和后进入沉淀池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SS;

  沉淀池的出水进入三级固定化微生物-厌氧生物滤池I-AF,将硝基苯类物质转化为苯胺类物质;

  I-AF的出水进入五级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去除苯胺类有机物后达标排放;

  微生物是指:金黄色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鞘胺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立默氏菌属(Riemerella sp.)。

  所述的在调节池中,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至6-9。

  在I-AF和I-BAF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10-30小时,接触时间为7-18小时。

  I-AF和I-BAF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载体为聚氨酯泡沫塑料。

  在I-AF和I-BAF采用串联的方式运行,其串连的级数为两级、三级、四级或五级;在水量大时采用并联方式,设计两套同时运行。

  I-AF和I-BAF启动正常运行后,在反应温度为15-40℃,废水中COD300mg/L,废水中污染物硝基苯类100mg/L的条件下,处理出水达到中国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处理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方法的应用,不仅适用于2.4.6-三硝基甲苯废水的处理,而且应用于含硝基苯、苯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创造了适宜于微生物生存的微环境,避免了硝基苯等污染物对微生物抑制或毒副作用,和传统的生物法相比,系统的耐毒性能提高了10倍以上,故本方法可处理中高浓度硝基苯、苯胺废水,且处理效果稳定。

  (2))由于采用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高效微生物金黄色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鞘胺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立默氏菌属(Riemerella sp.)的固定化技术,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故微生物驯化期短,系统启动快,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3)本方法中TNT等污染物被固定化微生物所降解,极大的降低了处理成本(小于3元/吨),避免了其他物化法污染物转移带来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4)采用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有效地去除了废水中的氨氮及总氮,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5)本发明不仅适用于TNT废水处理,而且可应用于硝基苯类、苯胺类有机废水的处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