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2.04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1/58; C02F1/44; 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循环脱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和PLC控制系统,其中反应器的上部敞口,下部封闭,并呈锥形,沿其上部内壁有周向进水堰,中部有导流筒固定架,底部有排空管,其特征在于:导流筒固定架上装有导流筒,导流筒上、下开口,侧面封闭,其中放置膜组件;所述导流筒将反应器分隔为导流筒内部及其外侧两部分,其中的导流筒内部形成为好氧区,导流筒外侧为缺氧区;在导流筒的内壁设有固定架,其上装有气洗曝气器,其曝气口与膜组件的侧面相对;导流筒的下部则装有曝气器。本实用新型具有动力消耗小、处理率高、占地面积小、膜通量高、处理成本低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适宜在脱氮和出水质量要求高的企业中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内循环脱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4)和PLC控制系统,反应器(4)上部敞口,下部封闭,并呈锥形,沿其上部内壁有周向进水堰(2),中部有导流筒固定支架(5),底部有排空管(14),其特征在于:导流筒支架(5)上装有导流筒(6),导流筒(6)上、下开口,侧面封闭,其中放置膜组件(9);导流筒(6)将反应器(4)分隔为导流筒内部及其外侧两部分,其中的导流筒内部形成为好氧区,导流筒外侧为缺氧区;在导流筒(6)的内壁设有固定架,其上装气洗曝气器(10),其曝气口与膜组件(9)的侧面相对;导流筒(6)的下部则装有曝气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脱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4)的几何形状为圆形和/或方形,其底部具有一定的斜度,其与水平面夹角为45~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脱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水 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LC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与进水泵(1)、出水泵(8)、反冲洗泵(7)、脉冲空气压缩机(12)及鼓风机(13)保持电连接,并由所述PLC控制运行。
说明书
内循环脱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及回用设备。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使污水处理中对于氮磷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含氮废水来源广泛,采用高效低耗工艺进行废水脱氮是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常用的污水脱氮处理多为生物处理技术。其中,缺氧/好氧污水脱氮处理工艺即A/O法应用较为普遍。
A/O法脱氮是80年代初期开发的新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置放在系统之首,后面连接好氧池,通过好氧池硝化液回流至前端缺氧池来完成反硝化脱氮,通过回流二沉池污泥保持缺氧池和好氧池污泥浓度。其典型的A/O生物脱氮流程如图4所示。由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因而应用广泛。但是,由于需要硝化液和污泥的回流,工艺相对复杂,增加了系统动力消耗,提高了污水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内循环脱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旨在对A/O脱氮工艺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系统自身动力,形成内循环体系,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循环脱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和PLC控制系统,反应器上部敞口,下部封闭,并呈锥形,沿其上部内壁有周向进水堰,中部有导流筒固定支架,底部有排空管,其特征在于:导流筒固定支架上装有导流筒,导流筒上、下开口,侧面封闭,其中放置膜组件;导流筒将反应器分隔为导流筒内部及其外侧两部分,其中的导流筒内部形成为好氧区,导流筒外侧为缺氧区;在导流筒的内壁设有固定架,其上装气洗曝气器,其曝气口与膜组件的侧面相对;导流筒的下部则装有曝气器。
所述的反应器的几何形状可为圆形和/或方形,其底部具有一定的斜度,其与水平面夹角为45~70°。
所述的PLC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与所述进水泵、出水泵、反冲洗泵、脉冲空气压缩机及鼓风机保持电连接,并由所述PLC控制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表现在:
(1)动力消耗小,处理成本低;
(2)处理效率高,满足中水回用要求;
(3)膜通量高,膜污染轻;
(4)占地面积小;
(5)配合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