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稠油污水破乳剂

发布时间:2018-11-17 13:21:5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9.12.29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IPC分类号C02F1/40; C02F101/32; C02F10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稠油污水破乳剂。该稠油污水破乳剂包括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和溶剂;式I结构通式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4的烷基;式II结构通式中,R2为主链碳原子个数为8-22的烷基,Ar为芳基。 本发明提供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较好的亲水亲油性能及较强的链段聚结能力。在稠油污水乳状液中能够很快的向油-水界面扩散,置换或部分置换出油-水界面上吸附的乳化剂,破坏界面液膜,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可应用于稠油污水处理领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稠油污水破乳剂,包括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和溶剂;

  所述式I结构通式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4的烷基;

  所述式II结构通式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8-22的烷基,Ar为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稠油污水破乳剂由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和溶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乙醇和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或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结构通式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11-19的烷基;

  所述式II结构通式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11-19的烷基,Ar为苯基、萘基或联苯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结构通式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13、15或17的烷基;

  所述式II结构通式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11、13或15的烷基,Ar为联苯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其特征在于: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的总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为40-80∶60-20;

  所述式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与式I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0-90∶40-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的总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45-55∶55-45;

  所述式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与式I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5-75∶35-25。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污水破乳剂的方法,是将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和溶剂混匀,得到所述稠油污水破乳剂。

  说明书

  一种稠油污水破乳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污水破乳剂。

  背景技术

  稠油污水是油田采油废水的一种,多为O/W(水包油)型乳状液,稳定性强。其中悬浮物含量高,油水密度差小,具有较大的粘滞性,水温较高,并且成分复杂多变。稠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除油、除悬浮物、除硬度和除二氧化硅等工艺的优化组合。因稠油污水乳化严重,处理前必须进行破乳,去除绝大部分的悬浮油,为后段的过滤系统、软化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已有的破乳剂大多为W/O(油包水)型乳状液的破乳剂,O/W型乳状液破乳剂的种类有限,性能不够理想。因此针对稠油污水研发新型化学结构的破乳剂已迫在眉睫。

  树枝状高分子(dendrimer)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出的一类新型高分子,具有三维球形结构,分子中含有重复的结构单元。分子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具有分子结构精确、单分散、水溶性好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在生物医药、材料改性、工业催化和石油开采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用途。

  同时含有亲水和亲油基团的dendrimer分子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较好的亲水亲油性能及较强的链段聚结能力,在乳状液中能够很快的向油-水界面扩散,置换或部分置换出油-水界面上吸附的乳化剂,破坏界面液膜,使油滴聚结起来,形成粒径较大的油珠,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逐渐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破乳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稠油污水处理,提供一种新型的O/W型破乳剂。本发明以dendrimer分子为母体,对其极性胺基官能团进一步修饰,并与常规破乳剂进行复配,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稠油污水破乳剂。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稠油污水破乳剂为包括长链烷基1.0G(generation)聚酰胺-胺、长链烷基芳基磺酸和溶剂的复配物。其中,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为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长链烷基芳基磺酸为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式I结构通式中,R1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24的烷基,优选主链碳原子数为11-19的烷基,更优选主链碳原子数为13、15或17的烷基。

  式II结构通式中,R2为主链碳原子数为8-22的烷基,优选原子数为11-19的烷基,更优选主链碳原子数为11、13或15的烷基。Ar为芳基,优选为苯基、萘基或联苯基,更优选为联苯基。

  该稠油污水破乳剂中,式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和式I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的总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为40-80∶60-20,优选45-55∶55-45;式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与式II结构通式所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0-90∶40-10,优选65-75∶35-25。溶剂可以为水、甲醇、乙醇和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优选水或乙醇。

  所述稠油污水破乳剂可以将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和溶剂混匀而制得。其中,式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1.0G聚酰胺-胺,是由长链胺先与丙烯酸甲酯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得到0.5G,再以0.5G为原料,与乙二胺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而得;式II结构通式所示的化合物,即长链烷基芳基磺酸,可由市场直接购得。

  本发明提供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较强的表面活性及较强的链段聚结能力。在稠油污水乳状液中能够很快的向油-水界面扩散,置换或部分置换出油-水界面上吸附的乳化剂,破坏界面液膜,对O/W型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可应用于稠油污水处理领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