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特效氨化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2 8:46:1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09.14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IPC分类号C12N1/20; C12R1/265;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特效氨化菌,该菌株为HJA07,氨化菌菌株,保藏号为CGMCC №2162,保藏日期为2007年09月13日;所述的氨化菌菌株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该氨化菌在25℃~35℃,pH值为6.5~8.0,富集培养基中培养,分离培养基中分离。通过氨化菌处理废水,成本低、效率稳定、无二次污染,从而有效地处理了含有机氮废水,保护环境。

  权利要求书

  1.一株特效氨化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微球菌属中的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HJA07,氨化菌菌株,保藏号为CGMCC № 2162。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效氨化菌处理含有机氮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氨化菌菌株的培养;

  b)氨化菌菌株的分离;

  c)氨化菌菌株与污水反应除有机氮;

  d)回收氨化菌菌株,循环使用。

  说明书

  一株特效氨化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株特效氨化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前者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它们来源于工业废水(如屠宰加工、印染、制革等)、生活废水和农业废弃物(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等。氮素污染不仅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植物和藻类过度生长,使水质迅速恶化,而且会降低水体观赏价值,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去除氨氮效率稳定、无二次污染的特效氨化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株特效氨化菌,该菌株为HJA07,氨化菌菌株,保藏号为CGMCC № 2162,保藏日期为2007年09月13日。

  所述的氨化菌菌株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该氨化菌在25℃~35℃,pH值为6.5~8.0,富集培养基中培养,分离培养基中分离。

  所述的氨化菌菌株从河底淤泥中分离得到,该氨化菌菌株适宜在温度为28℃,pH值为7.2~7.4,富集培养基中培养,分离培养基中分离。

  所述的富集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硫酸镁0.5g、磷酸氢二钾1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微量元素液1.0ml,蒸馏水1000ml,用10%碳酸钠调pH值为7.2~7.4。

  所述的分离培养基成分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磷酸二氢钾15mg、蒸馏水至1000ml、pH值为7.2~7.4。

  所述的氨化菌菌株从河底淤泥中分离得到,该氨化菌菌株适宜在温度为28℃,150r/min的摇床上振荡培养2天;在所述的富集培养基中培养;再在温度为28℃时,在所述的分离培养基中分离。

  所述的微量元素液为:硼酸0.5g、钼酸钠0.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所述的氨化菌菌株属于微球菌属(Micrococcus),是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主要特征为:菌落形态为圆形、黄色、光滑、低凸起、不透明、直径2.5mm;菌株个体呈球状,直径为0.9~1.8μm。

  所述的氨化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表现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罕见运动,不生芽孢,接触霉、氧化酶阳性,可在5%的NaCl中生长,DNA的G+C mol%为64%~75%,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一种利用所述的一株特效氨化菌处理含有机氮污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氨化菌菌株的培养;

  b)氨化菌菌株的分离;

  c)氨化菌菌株与污水反应除有机氮;

  d)回收氨化菌菌株,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氨化菌处理废水,成本低、效率稳定、无二次污染,从而有效地处理了含有机氨废水,保护环境。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