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组合技术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2 8:50:3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08.11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12; C02F103/38; C02F1/52; C02F1/32; C02F1/72

  摘要

  一种处理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技术,它是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CMAS)主体生化处理和UV/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主体脱除氨氮处理及剩余CODcr、SS去除处理。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与FeCl3和PAM反应进行混凝预处理可去除40%-45%的CODcr、82%-85%的浊度,再利用塔式曝气实验装置进行CMAS处理最优条件下能去除87.1%的COD、83.2%的SS,UV/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主体脱除氨氮处理(第一阶段)最优条件下可去除68.1%的氨氮,第二阶段的去除处理最优条件下可去除69.2%的剩余的CODcr。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组合技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技术预处理、CMAS(完 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UV/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技术处理,其特征之一在于利用FeCl3作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作助 凝剂,向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投加FeCl3,搅拌后再投加或滴加聚丙烯酰胺搅拌,待搅拌完成 后静置沉降,固液分离后,向絮凝体中加入盐酸,盐酸与絮凝体发生反应,反应后剩余不溶 物,从不溶物中回收残余橡胶;其特征之二在于可利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 作助凝剂,处理后废水CODcr、SS浓度降低幅度虽较FeCl3作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作助凝剂 时小,但絮凝体更利于残胶回收。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CMAS(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其特征在于是利用塔式曝气实验 装置(见说明书附图)将权利要求2中利用特征之一方法处理后的废水与取自天然橡胶加工 废水生产车间废水流出槽的污泥再培养后得到的成熟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混合液循环流动进 行处理的。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UV/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其特征在于向利用权利要求3 中所述方法处理后的废水投加纳米二氧化钛,在紫外光照射下,前后分两阶段进行NH3-N和 CODcr、SS的去除,第一阶段,调节pH在8.6~10,在100w的汞灯下照射悬浮有纳米TiO2粉 体的权利要求3中所述方法处理后的废水,照射3h后,去除大部分NH3-N,少量CODcr、SS; 第二阶段,将pH调到2.7~3.5,在100w的汞灯下照射第一阶段处理后废水,照射2.5h后,去 除绝大部分剩余CODcr、SS。

  说明书

  一种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组合技术处理方法

  1、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括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混凝、CMAS、UV/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处理技术,为环境 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水污染控制治理技术。

  2、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下简称橡胶废水)的处理方法都以生物法为主体,以 氧化塘(厌氧、好氧、兼性)、厌氧、好氧为三大处理方法。国内对橡胶废水的处理主要有以 下几种。氧化塘自然曝气氧化法、厌氧—氧化塘自然曝气法、氧化塘—活性污泥机械强制曝 气法、厌氧—活性污泥机械强制曝气氧化法、乳清循环使用+UASB法、水生生物法等。

  它们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处理时间长,涉及厌氧的有恶臭产生,也未包含带有资源化残 胶性质的预处理。

  3、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橡胶废水处理上时长、恶臭、占地面积大的缺点,本发明将混凝、CMAS、UV/TiO2 光催化氧化技术分步依次应用于橡胶废水的处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将混凝技术应用于橡胶废水预处理

  筛选出三氯化铁(FeCl3)作为混凝剂,以聚丙烯酰胺(PAM)做助凝剂。通过两者的合 适比例搭配可以去除橡胶废水(水质见表1)40%-45%的CODcr、82%-85%的浊度,最优去 除率为45.6%、87.1%。去除后可在固液分离后的沉降絮凝体中回收橡胶颗粒/胶乳(残胶)。 (向絮凝体中加入盐酸,盐酸与絮凝体发生反应,反应后剩余不溶物,从不溶物中回收残余 橡胶);若利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作助凝剂,处理后废水CODcr、SS浓度 降低幅度虽较FeCl3作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作助凝剂时小,但絮凝体更利于残胶回收。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