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水生植物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9 19:31:2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4.12.10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在含铬废水排放的水体中,于春季在水体中放养凤眼蓝,放养面积小于水面面积的70%,在生产期10~20天打捞一次,在旺盛期6~8天打捞一次,收集后的凤眼蓝用于堆肥。通过本方法可以消除排入乡村城镇河流湖泊中的废水中残余的铬,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可以用作农业用水及景观用水。本方法成本低,处理系统所用植物易得,运行过程不耗能,操作简单、易管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生植物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含铬废水排放的水体中, 于春季在水体中放养凤眼蓝,放养面积小于水面面积的70%,在生产期10~ 20天打捞一次,在旺盛期6~8天打捞一次,收集后的凤眼蓝用于堆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放到水体中的含铬废水为经过工 厂使用常规处理技术处理过的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体中的pH值为4~9,六价铬的 浓度小于20mg/L,水体的流速小于10米/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春季环境温度达到13℃时开始 放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体中凤眼蓝的养殖面密度为 15~20kg/m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体中风眼蓝的放养面积为于 水面面积的10%~70%,养殖面控制在水面面积的60~8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堆肥过程的前期要保持厌氧环 境。

  说明书

  一种水生植物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铬废水的治理方法,更具体的说是用凤眼蓝这种水生植物 处理含铬废水。

  二、背景技术

  在环境中常见的铬的形态有三价铬和六价铬。三价铬是人类和动物食物中一 种微量元素,但是摄取大量的三价铬可能导致肺癌。六价铬剧毒,强致癌物,通 常认为其毒性比三价铬高100倍。铬污染来源主要是含铬矿石的加工,金属表面 处理、皮革鞣制、油漆、涂料、颜料、木材保存、印染等行业。在我国,仅含铬 矿石加工业一项,每年排放的铬渣量就达35~42万吨,长期露天堆放,导致含 Cr6+溶液不断渗出,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水灌溉导致受Cr、Cd、 Pb、As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铬是第一类污染物,工业废水最高 容许铬排放浓度为1.5mg/L,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规定农业和一般 景观用水标准为0.1mg/L,水源水标准为0.05mg/L。以上两个标准比较后可知, 即使含铬工业废水达标排放,但是其铬含量仍然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5-30 倍。在我国,排污小企业往往分布在村镇的小河边,水体环境容量本来就不大, 加之村镇之间为了防治污染纠纷的发生,河道基本上都在村镇界线处隔断,使得 水体稀释功能基本丧失。显然,在这些水环境容量小的地方,达标排放的含铬废 水仍然会污染地表水,使得地表水劣于五类水标准。

  现有的含铬废水的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沉淀法,铁氧体法,气浮法,电化学还 原法,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法,离子交换树脂法,钛质薄膜蒸发浓缩器法等, 然而这些基本上都是工厂内部用于处理含铬废水的技术。国内尚没有进一步治理 已被工厂处理过的含铬废水的生态净化技术。

  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多年生漂浮水生草 本植物,繁殖速度快,根须发达,长15~30cm,叶肉肥厚,宜在静水和缓慢流 动的水面生长;能耐荫蔽,在微弱的光照下就能生长;对酸和碱不敏感,对水质 肥瘦要求不严。先后有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凤眼蓝用于治理氮、磷营养盐及有机 污染废水(工厂有机废水和江河湖泊有机污染的生物治理技术,申请号 99103548.8,公开号CN 1269332A),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藻(凤眼蓝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藻,申请号01108743.9,公开号CN 1406880A),但没有 凤眼蓝治理废水中重金属铬的报道。在云南滇池,曾采用凤眼蓝治理湖水中的氮 磷营养盐,但由于湖面太大,该植物疯长,难以控制,反而加重了水体的富营养 化。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