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3.02.13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IPC分类号C02F3/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其特征为:反应装置中设有曝气区和沉淀区,曝气装置位于曝气区的上方,在曝气区与沉淀区之间有隔栏和开口。在混合液中有较高的氧化率,氧利用率可达40-50%,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反应器可按活性污泥法方式运行,结构简单,基建成本低;固液分离效果好,剩余污泥量较少。系统中混合污水中的微生物菌团颗粒较紧密,其沉降性能好。采用该设备和相应的工艺每降解1kg BOD所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比其他设备、方法平均减少40%左右,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泥处理量。
権利要求書
1、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它主要包括曝气装置和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反应装置中设有曝气区和沉淀区,曝气装置位于曝气区的 上方,在曝气区与沉淀区之间有隔栏和开口,曝气装置的进气管装在 进水管的中间,第一套筒(11)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的出口处,分流 器的一端与第一套筒(11)的另一端连接,分流器的另一端和第二套 筒(12)的一端连接,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之间开有缺 口,在缺口处装有分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在曝气区的上方、进水管与隔栏之间设有上升区,在上升区和沉淀区 之间设有导流区,在曝气区和沉淀区之间设有污泥浓缩区,在沉淀区 的一侧有一出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分流器呈中空圆锥形,大端带有往上的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进水管有一斜管和一直管,斜管与直管的夹角为15-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套筒(11)、第二套筒(12)及它们之间设置的分流器均呈垂直 状。
说明书
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采 用一步法进行生化处理的高效反应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特 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更加剧了水 资源不足的矛盾。据统计,1999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 量为40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7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204 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8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 中COD排放量692万吨,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697万吨。近年来, 废水排放总量一直增长,这些废水的排放直接导致了水体污染,严重 制约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的一 个主要途径在于污水处理,即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 水中的污染物质去掉,使之符合循环使用或排放要求。
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及相应方法的概述:
生物处理方法是污水处理中最常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它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植物性营养物(包括 氮、磷),并通过生物絮凝去除胶体颗粒。生物方法包括厌氧生物处 理方法和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区别在于厌氧方法由厌氧微生物参与, 生物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分子态氧;而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由好氧微生物 参与,反应过程中需要提供分子态氧。
好氧生物方法对有机污染物质的去除比厌氧处理方法更迅速、 彻底,虽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但仍然是污水处理最常用的方法。 好氧生物方法大体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两者的区别是活 性污泥法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污水中以污泥的形式呈悬浮态生长,而膜 法微生物则固着在设置的填料上生长。这两种好氧方法各有优缺点, 且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总体看来,前者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 好,需较低的基建投资,但操作较复杂,更多地用于较大水量的场合; 而后者更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带来的冲击负荷,操作也较简单,从 而更多地用于较小的水量或微污染水的处理中。然而这些定性的比较 是很粗略的,在实际工程中,好氧方法优劣的比较是多方面的,包括 技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等。
就活性污泥法技术而言,好氧反应的优劣往往集中于反应器的 比较上,包括反应器所具有的性能:①提供的生化反应效率的能力; ②维持生化反应系统的能力;③管理操作的难易程度。
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为微生物提供了进行新陈代谢、降解污染 物质的场所。反应器的设计在许多条件下成为污水处理效果优劣的决 定性因素。
目前国内外较典型的活性污泥法反应器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反 应器(包括推流式反应器和完全混合法反应器)、氧化沟、序批式反 应器(SBR及其变形形式,如CAST、MSBR、UNITANK反应器等)、高 效反应器(HCR)等。
从活性污泥系统的观点看,好氧过程分为三个过程(三步法): (好氧)生物反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保持三个过程的 协调运行是维持好氧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如图1所示:在图1中, 生物好氧反应发生在反应器中。由于活性污泥悬浮生长,污泥和污水 在反应器中呈混合状态,并一起流出好氧反应器。必须在泥水分离装 置中将污泥和废水分离开来,污泥回流至反应器,处理过的出水流出 系统。因为反应器中的污泥龄远远高于水力停留时间,如果没有污泥 回流,系统中的好氧微生物很快会流失殆尽,系统将不能继续维持。
现有的活性污泥法反应器按三步法的布置形式可分为两大类:
三步法空间布置
特点:三个过程以空间形式布置,即在物理空间上将三个过程 分开,每一步都有相对独立的构筑物,保持同步运行,即在时间上保 持一致,实现系统的连续运行。这种布置的主要缺点是占地大。典型 的反应器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包括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反应 器)、氧化沟等。
三步法时间布置
特点:三步法利用相同空间,通过时间的分布划分三步过程, 占地小,相对集中复杂的构造,运行可靠性除依赖曝气系统以外,还 需要依赖滗水器或气封出水装置、PLC时间控制等良好的设计和可靠 的设备,运行要求高,依赖性强。典型的反应器有SBR、CASS、MSBR、 UNITANK及相应的工艺等,它们的主要缺点是占地大,生物降解不理 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生化反应器,它可 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污水处理生化反应 器,它主要包括曝气装置和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装置中设有 曝气区和沉淀区,曝气装置位于曝气区的上方,在曝气区与沉淀区之 间有隔栏和开口,曝气装置的进气管装在进水管的中间,第一套筒 11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的出口处,分流器的一端与第一套筒11的另 一端连接,分流器的另一端和第二套筒12的一端连接,第一套筒11 和第二套筒12之间开有缺口,在缺口处装有分流器。
本发明一步法高效反应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以先进的喷射扩散式曝气结构代替了传统的鼓风曝气、表面 曝气等结构形式,融合了当今的高速循环射流曝气、物相强化传递的 技术,并具有深井曝气的特点,因此在混合液中有较高的生物氧化效 率,氧利用率可达40-50%,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 短,反应器按活性污泥法方式运行,结构简单,基建成本低。
2、反应器采用曝气、沉淀及污泥回流在同一池内完成的形式。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由于有大量的活性污泥随水流带出,因此,必须经 二次沉淀池沉淀与水分离后,重新返回曝气池,否则将会流失殆尽, 使活性污泥系统崩溃。本池的合建形式不仅利用了曝气池上部的水域 空间,节省了另建二次沉淀池的占地,而且能将刚刚经过泥水分离、 尚保持很高生物活性的污泥立即滑入曝气区,使活性污泥始终保持较 高的浓度及活性。
3、由于采用了高效的曝气方式,反应器可以具有很大的池深。 一般曝气池曝气管出口置于池底。由于受曝气风压的限制(一般为4 -5米水柱),其池深均在5米左右,为了确保一定的停留时间,不 仅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而且气流行程过短,造成气液传质效率较低。 本反应器则是在不增加原有气压动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进水水泵的 富余压能,挟带气流向下以增强气液的传质过程与效率,同时充分发 挥液体向下喷射所造成的对流,以及最终气流失能后的上升动力,构 成了强有力的循环,增加了氧气在水中的传递能力,提高了活性污泥 对有机物的充分吸附分解能力,同时还确保污泥不致沉积池底。依赖 于这反应器采用了高效的AmOn-jet曝气装置,AmOn一步法高效反 应器的AmOn-jet喷射器虽置于水面下4~5米处,但其向下喷射的行 程范围可达十米以下,故本池深度最大可达10~14米,因此,AmOn 一步法高效反应器不仅节省了占地面积,而且可使水泵及风机所提供 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4、本反应器池型构造能使各个部位的功能得到理想的发挥。首 先从底部的楔型断面看,斜坡既保证了污泥的顺利下滑,也保证了底 部面积不致过大而造成污泥的沉积。第二,居于反应器中部的沉淀区 的倾斜底板不仅确保污泥的下滑及浓缩,而且给下部的曝气区构成了 一个与水流循环对流形状相吻合的空间,避免了死角的产生。第三, 池面形成一个狭窄的上升通道,这将有利于上升气泡流的密集以及进 一步地与水流的充分接触于传质。第四,本池型不会受到处理量大小 的制约,既适用于小型处理,也适用于大型处理(仅增加池子长度以 及喷射器的数量或大小而已)。第五,本池型可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既可设计成矩形,也可设计成圆形,既可做成地面式也可做成地下式 或半地下式。
5、活性污泥浓度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能适合各种进水水质 的有机废水处理。核心射流扩散曝气方式可以提高细菌和微生物繁 殖、更新、变异的能力,使MLSS上升。当负荷变小时,因细菌、微 生物得不到充分的营养物质而总量减少,从而达到自我调节、模糊控 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