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印染及漂洗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24 16:55:1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3.08.11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1/28; C02F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有外壳、内筒体、混合反应壳体、喉管、回流壳体、喷嘴、导流筒体、排泥管、浮渣分离器。内筒体、混合反应壳体、喉管、回流壳体、喷嘴安装在外壳内,内筒体安装在外壳内空间的上部,回流壳体安装在外壳的下部,混合反应壳体安装在回流壳体之上,其上端伸入内筒体内,其下端连接的喉管伸入回流壳体内,导流筒体安装在内筒体及外壳之间,喷嘴位于外壳的下部并伸入回流壳体内与喉管相对,浮渣分离器安装在外壳上,排泥管安装在外壳下端内。本实用新型可以强化印染及漂洗废水的一级处理效果,缩短处理时间,操作容易、方便,运行费用低,易于工业化,适用范围广,易于推广应用。

  権利要求書

  1、一种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内筒 体(2)、混合反应壳体(3)、喉管(5)、回流壳体(4)、喷嘴(6)、导流筒体 (11)、浮渣分离器(10)、排泥管(12)。内筒体(2)、混合反应壳体(3)、喉 管(5)、回流壳体(4)、喷嘴(6)安装在外壳(1)内,内筒体(2)安装在外 壳(1)内空间的上部,回流壳体(4)安装在外壳(1)的下部,混合反应壳体 (3)安装在回流壳体(4)之上,其上端伸入内筒体(2)内,其下端连接的喉 管(5)伸入回流壳体(4)内,导流筒体(11)安装在内筒体(2)及外壳(1) 之间,喷嘴(6)位于外壳(1)的下部并伸入回流壳体(4)内与喉管(5)相 对,浮渣分离器(10)安装在外壳(1)的上部的中间,排泥管(12)安装在外 壳(1)的下端的内部并同排泥口(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回流壳体(4)由一对喇叭形裙围相对接合构成,其形状为中部凸出的鼓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回流壳体(4)的喇叭形裙围对称设置4-6个开口(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流筒体安装在内筒体及外壳之间(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壳(1)直径与高度的比值为2∶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泥管(12)安装在外壳(1)的下端的内部并同排泥口(7)相连。排泥管开设均 布的排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浮渣 分离器(10)安装在外壳(1)上。

  说明书

  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具体是指一种可对印染及漂洗废水进 行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漂洗及染色废水具有水量大、色度变化大、成份复杂等特点,同时废水中含 有少量的染料(染色过程中的10%-20%染料排入废水中)、浆料、助剂、油料、酸 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一直是国内外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目前,用 于漂洗及染色废水一级处理的方法所采用的设备应用的大多是传统的单一沉淀 或气浮方法,处理费用高,处理效果较差。如《染料染色工业废水处理》(化学 工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介绍了目前漂洗及染色废水处理中常用一级处理 技术:气浮法和斜板(斜管)沉淀法。这些技术主要是在设备中加入絮凝药剂 并与待处理的废水混合反应,产生絮团,通过气浮或简单重力沉降方式将废水 中的污染物去除。以上的废水处理技术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处理时间长, 且由于是单一的气浮或沉淀处理,没有吸附过滤及污泥回流处理功能,因而废 水中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亦较低,给后续的二级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不能 适应现在越来越高的工业废水处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印 染及漂洗废水处理的操作简单、处理费用低、效果好、处理时间短、效率高的 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印染及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有外壳、内筒体、混合反应 壳体、喉管、回流壳体、喷嘴,内筒体、导流筒体、浮渣分离器、排泥管。混 合反应壳体、喉管、回流壳体、喷嘴安装在外壳内,内筒体安装在外壳内空间 的上部,导流筒体安装在内筒体及外壳之间,回流壳体安装在外壳的下部,混 合反应壳体安装在回流壳体之上,其上端伸入内筒体内,其下端连接的喉管伸 入回流壳体内,喷嘴位于外壳的下部并伸入回流壳体内与喉管相对;浮渣排出 器安装在外壳的顶部并同混合反应壳体相连,排泥管安装在外壳的下端内部并 同排泥口相连。

  上述装置中,内筒体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为吸附过滤区,混合反应壳体内的 空间为混合反应区,导流筒体与内筒体之间为导流区,混合反应区与内筒体之 间的空间为沉淀区,回流壳体内的空间为回流区,浮渣分离器内的空间为气浮 区,排泥管同排泥口组成污泥排泥区。

  所述回流壳体由一对喇叭形裙围相对接构成,其形状为中部凸出的鼓形。

  所述回流壳体的喇叭形裙围对称设置6-8个开口。

  所述外壳直径与高度的比值为3∶1~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处理装置的底部可以由废水中悬浮物形成对废有吸附过滤 作用的可自动更新的流化床,因而在本装置中可以同时实现对漂洗及染色废水 的沉淀和吸附过滤处理,无需将沉淀、吸附过滤处理分开,因而克服了现有技 术中的设备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等缺点;

  (2)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回流区的独特设计可以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在处理过 程中形成较大的絮团,进而在吸附过滤区内形成稳定的、可自动更新的流化床 以使废水中的絮团能够截流澄清,这样就可以使沉淀、吸附过滤处理同时进行, 提高了处理效率;

  (3)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导流区的独特设计可以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在导流区 内形成致密的二级吸附过滤层,提高了处理效率;

  (4)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利用均布的排泥口将废水形成的污泥均匀排出,从 而保证出水水质的均一性;

  (5)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利用浮渣处理器将废水中由于冲击作用形成的浮渣 除去。这样可以使本装置具有部分气浮的功能。;

  (6)装置运行费用低,易于工业化,操作简单,易推广应用,有极好的应 用前景。

  经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装置用于处理印染及漂洗废水时悬浮物(SS)、化 学好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比目前常用的印染及漂洗废 水一级处理法(气浮法和斜板(斜管)沉淀法)均可提高20%以上,同时印染 及漂洗废水一级处理法停留时间由原来的2-3小时以上缩短为1-2小时。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