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25 9:07:3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3.30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IPC分类号C02F11/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包括步骤:将含油污泥输送至清洗装置中,接着加入水、破乳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并搅拌使其反应,反应结束后经沉降工艺使油、水、泥砂三相分离;将分离出的泥砂进行离心脱水,然后加入吸附固定修复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养护一段时间,最终得到含油率在2%以下的含油污泥。本申请的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降低至2%以下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达到可以回填的标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处理过程中无有害副反应产物生成,对环境不会造成消极影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将含油污泥输送至清洗装置中,接着加入水、破乳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并搅拌使其反应,反应结束后经沉降工艺使油、水、泥砂三相分离;

  S2,将分离出的泥砂进行离心脱水,然后加入吸附固定修复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养护一段时间,最终得到含油率在2%以下的含油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含油污泥与加入的水的体积比不大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所述破乳剂选自破乳剂SP169、破乳剂AE8051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5、渗透剂BX、快速渗透剂T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磺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所述破乳剂的添加量为所述含油污泥的质量的1%~2%;

  所述渗透剂的添加量为所述含油污泥的质量的0.5%~1%;

  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所述含油污泥的质量的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搅拌反应时间为20min~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搅拌速率为150r/min~25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沉降时间不小于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吸附固定修复剂包括:

  过硫酸盐、硫酸亚铁、过氧化钙、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

  氧化钙、水泥、水玻璃、粉煤灰、蒙脱土、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吸附固定修复剂的添加量为离心脱水后的泥砂的质量的5%~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静置养护的时间为72h~168h。

  说明书

  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田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在油气田开发及开采、油气集输、炼油厂污水处理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是一种富含矿物油且组成复杂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由粘土颗粒、有机质、絮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具有产生量大、含油率高、重质油组分含量高、综合利用方式少、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油田开发及各处理工艺过程中还大量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化学处理剂,使得含油污泥中各类污染物与无机固形物之间的桥联结构稳固,油、水乳化充分,其成份结构更加复杂化,客观上增加了工艺处理难度。含油污泥体积庞大,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的规定,油田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同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将油田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含油污泥除油,目前主要有热解析、物化萃取分离、药剂氧化降解、微生物降解修复、水泥窑处置等技术。其中,热解析技术利用各类热源将含油污泥在炉中加热至较高温度(300℃以上),将含油污泥中的原油类组分进行分解,再进行固液分离回收,该技术能耗较高,一般需要将含水率控制到较低水平以减少能耗,适用于含油率10%以上的含油污泥,且存在废气排放以及能耗高等问题;物化萃取分离技术是选取合适的有机溶剂将含油污泥中的原油、乳化油等组分进行清洗、分离,最终获得含油率符合标准要求的含油污泥,再进行干化,降低含油污泥的危险性和环境污染性,该技术便于回收原油,综合利用;药剂氧化降解技术通过将含油污泥与药剂进行充分混合接触,利用药剂的强氧化性和结合性,降解原油类组分,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将含油污泥中的原油类组分得到充分降解,适用于含油率小于5%的含油污泥,对药剂性能要求高;微生物降解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及其繁殖作用降解原油类组分,从而降低含油污泥的污染性,该技术一般适用于含油率较低的含油污泥,且处理时间较长,处理场地要求较大,适合长时间修复,达到彻底无害化;利用水泥窑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置具有处置彻底、易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优势,但为降低对水泥生产系统的影响,需要将含油污泥的含油率降低到3‰及以下。

  上述现有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能力均有限,难以满足大批量含油污泥的快速处理需求。此外上述技术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能耗高:含油污泥中的泥砂对原油类组分的吸附能力很强,因此要将含油污泥中的油泥完全分离,须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如用大量蒸气、热水对含油污泥进行加热和洗涤等,使能耗很高。

  2.易造成二次污染:表现在三方面:(a)含油污泥中油分离不彻底,虽然含油污泥含油率下降,但没有完全达到油泥分离的目的,分离后的含油污泥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b)作为资源利用如作燃料等会造成大气污染;(c)含油污泥中油分离的化学药剂也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

  3.资源回收率低:作为含油污泥,其含油率平均为10%~22%,甚至有的高达20%~30%,对含油污泥中的原油类组分进行回收,使其资源化,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从技术上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高回收率的方法。

  4.综合利用程度低:单纯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含油污泥进行分离不能够完全达到环境要求,处理产物不能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油率降低至2%以下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达到可以回填的标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处理过程中无有害副反应产物生成,对环境不会造成消极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其包括步骤:将含油污泥输送至清洗装置中,接着加入水、破乳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并搅拌使其反应,反应结束后经沉降工艺使油、水、泥砂三相分离;将分离出的泥砂进行离心脱水,然后加入吸附固定修复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养护一段时间,最终得到含油率在2%以下的含油污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可在破乳剂、渗透剂、表面活性剂和吸附固定修复剂的协同作用下充分发挥各药剂功能互补的优势,利用破乳剂、渗透剂提高含油污泥的分散性和分离性,利用表面活性剂将含油污泥中的油分离至液相,利用吸附固定修复剂氧化降解含油污泥中的原油以及聚合物等组分,并将降解产物直接吸附包裹固定,使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的含油率降低至2%以下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满足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达到可以回填的标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本申请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处理过程中无有害副反应产物生成,对环境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本申请的含油污泥物化耦合处理方法无需高温环境处理,还具有能耗低的特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