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煤场含煤废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25 10:56:4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3.30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1/5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步骤为:将含煤废水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对初级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多级的混凝沉淀池混凝;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备用。本发明出水达到了DL/T997‑2006规定的排放标准,经济有效地解决了雨季煤场大量含煤废水外排污染自然水体的问题,同时出水可达到喷煤、地面冲洗水回用要求,降低了用水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煤场含煤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煤废水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

  对初级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多级的混凝沉淀池混凝;

  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备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场含煤废水 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

  (B)废水收集沟中的含煤废水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

  (C)初级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D)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E)二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F)三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清水池,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3‰~5‰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为2~4h,沉淀池出水采用跌水堰。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5~2m。

  6.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加的絮凝剂为铝盐絮凝剂,助凝剂为PAM;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出水采用跌水堰。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盐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10%~25%,投加量为10~20L/m3;助凝剂PAM质量浓度为5%~20%,投加量为5~20L/m3。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0.5~1.5m;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池水力停留时间大于等于12h。

  说明书

  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含煤污水是燃煤火力发电厂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输煤栈桥、转运站、主厂房煤仓间等处的冲洗水和煤场雨水。由于其处理的好坏不直接影响生产发电,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从国内电厂的运行状况来看,含煤污水一直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传统的含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为:

  含煤废水→煤水调节预沉池→煤水提升泵→加药→煤水处理设备→中间提升泵→纤维过滤器→回用水池→回用水泵→厂区回用水点(康玉梨等,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在此基础上,诸多学者也开发出了多种煤水处理技术。刘成坚等人通过选用斜板沉淀和悬浮滤料,并增加无阀滤池的工艺,使含煤废水出水水质得到改善(刘成坚等,广东化工,2016);陈晓燕通过增加煤泥回收系统改进传统处理工艺,回收煤泥,并提高了煤水回用效率(陈晓燕,建材与装饰,2016);李后森通过采用电絮凝工艺处理含煤废水,实现了含煤废水100%回收利用(李后森,化工管理,2017)。尽管新型工艺不断被开发,但这些工艺都是针对输煤栈桥、煤仓间等处的少量冲洗水,且始终存在管道被泥煤堵塞、泥煤淤积、存在二次污染的情况。尤其是对于煤场雨水这种大水量的含煤废水,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收集与处理工艺,导致大量的煤场含煤废水外排,不仅污染环境,更严重浪费水资源。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寻求一条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管理方便易行的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主要针对目前含煤废水传统处理工艺规模过小、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尤其缺乏成熟的煤场含煤废水处理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煤场含煤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可经济有效地处理煤场含煤废水,使出水满足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煤场含煤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煤废水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

  对初级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多级的混凝沉淀池混凝;

  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备用。

  其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

  (B)废水收集沟中的含煤废水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

  (C)初级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D)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E)二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

  (F)三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溢流进入清水池,备用。

  其中,步骤(A)中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3‰~5‰的坡度。

  其中,步骤(B)中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为2~4h,沉淀池出水采用跌水堰。

  其中,步骤(C)中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5~2m。

  其中,投加的絮凝剂为铝盐絮凝剂,助凝剂为PAM;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出水采用跌水堰。

  其中,所述的铝盐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10%~25%,投加量为10~20L/m3;助凝剂PAM质量浓度为5%~20%,投加量为5~20L/m3。

  其中,所述的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0.5~1.5m;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其中,步骤(F)中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池水力停留时间大于等于12h。

  本发明的一种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其步骤为:

  (A)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3‰~5‰的坡度。

  (B)步骤(A)中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2~4h。

  (C)步骤(B)中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5~2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絮凝剂为AlCl3、聚合氯化铝(PAC)等铝盐絮凝剂,其质量浓度为10%~25%,投加量为15~20L/m3;助凝剂为PAM,其质量浓度为5%~20%,投加量为10~20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h。

  (D)步骤(C)中一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1.5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絮凝剂为AlCl3、聚合氯化铝(PAC)等铝盐絮凝剂,其质量浓度为10%~25%,投加量为10~15L/m3;助凝剂为PAM,其质量浓度为5%~20%,投加量为10~15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h。

  (E)步骤(D)中二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5~1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絮凝剂为AlCl3、聚合氯化铝(PAC)等铝盐絮凝剂,其质量浓度为10%~25%,投加量为5~10L/m3;助凝剂为PAM,其质量浓度为5%~20%,投加量为5~10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h。

  (F)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时间大于等于12h后,排放或回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突出优点在于:

  (1)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含煤废水处理工艺管道堵塞、煤泥淤积、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2)提供了一种处理煤场含煤废水,尤其是煤场雨水的处理方法,填补了煤场含煤废水处理工艺缺乏的空白。

  (3)本发明连续絮凝沉淀工艺保证出水达标,且只需定期清泥,运行维护简便,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本实例1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3‰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2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5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10%,投加量为15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5%,投加量为10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h;一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10%,投加量为10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5%,投加量为10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h;二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5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10%,投加量为5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5%,投加量为5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12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实例2

  本实例2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5‰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4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2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5%,投加量为20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20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h;一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5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5%,投加量为15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15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h;二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5%,投加量为10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10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20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实例3

  本实例3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3.5‰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2.5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7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15%,投加量为18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8%,投加量为12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8h;一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2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14%,投加量为13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9%,投加量为11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h;二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7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11%,投加量为8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6%,投加量为6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15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实例4

  本实例4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4‰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3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8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2%,投加量为18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8%,投加量为16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9h;一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3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1%,投加量为14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9%,投加量为13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8h;二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9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21%,投加量为9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7%,投加量为7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7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30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实例5

  本实例5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4‰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2.5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7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2%,投加量为18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6%,投加量为16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9h;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反应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2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2%,投加量为14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9%,投加量为13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8h;二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8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21%,投加量为9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7%,投加量为9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6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24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实例6

  本实例6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3‰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2.2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5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16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7%,投加量为17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8h;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1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15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9%,投加量为10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8h;二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8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22%,投加量为9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7%,投加量为7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6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25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实例7

  本实例7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3.3‰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2.3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8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22%,投加量为17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7%,投加量为19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8h;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3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15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9%,投加量为10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7h;二级絮凝反应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8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22%,投加量为7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9%,投加量为7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6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25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实例8

  本实例8中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废水收集沟,废水收集沟为绕煤场呈环形,沟内设计4.5‰的坡度;收集到的含煤废水通过废水收集沟流入初级沉淀池进行初级沉淀,沉淀时间为2h;初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一级混凝沉淀池,初级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2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AlCl3,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17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7%,投加量为19L/m3;一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8h;一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一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1.2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15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9%,投加量为10L/m3;二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h;二级混凝沉淀池的出水通过跌水堰溢流进入三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跌水堰的跌水高度为0.8m;在跌水堰处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其质量浓度为20%,投加量为7L/m3;投加助凝剂PAM,其质量浓度为19%,投加量为7L/m3;三级混凝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7h;三级混凝沉淀池出水通过溢流口进入清水池,清水在清水池中停留48h后,排放或回用。

  煤场含煤废水经过处理系统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且满足回用要求。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