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1996.11.25
公开(公告)日1998.04.29
IPC分类号C02F3/28
申请(专利权)人龙立天;张庆华;朱文华;
发明人龙立天;张庆华;朱文华;
优先权号
优先权日
摘要
本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由三通导流管、清洗器、反应室、滤床、生物滤料层等组成,采用一根三通导流管实现了上进水上流式厌氧生物处理,独具特色,清洗器埋覆在生物滤料层中,借助自来水压力冲洗滤料层。本实用新型用于工业有机废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具有设计新颖巧妙,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容易,造价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老式生物过滤器的滤料层容易发生堵塞,导流引升管容易出现“短流”现象等缺陷,提高了污水处理质量。
権利要求書
1.一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由三通导流管(1)、清洗器(3)、反应 室(4)、生物滤料层(5)、滤床(6)等组成,所述生物滤料层(5)借助于滤床 (6)承托在反应室(4)中间,并加入特殊的生物厌氧菌种,所述滤床(6)是 由若干块滤床板(7)所构成的炉桥形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导流 管(1)下端垂直穿插在滤床板(7)预留的通孔中,导管下口(9)伸入下部反 应室中,其顶端导管顶口(17)穿出溢水面(15)并与清掏孔(18)相对应,其 左端进水口(2)位于反应室(4)左上部,浸覆在溢水面(15)之下;所述清洗 器(3)埋覆在生物滤料层(5)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 通导流管(1)的横截面积与反应室(4)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1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 通导流管(1)的下部管壁上开有许多直径为5~20mm的导管冲洗孔(11),冲 洗孔间距为5~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 洗器(3)是直管的组合,或者是圆形管的组合,或者是其它异形管的组合 ,管子的四周管壁上开有许多直径为4~10mm的清洗器冲洗孔(13),孔间 距为8~20mm。
说明书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废水或污水的生物法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厌氧消化工艺装置。
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是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或工业有 机废水的核心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2213597.5号提供的一种下进水 上流式厌氧生物过滤器是这类污水处理装置中应用较多的,但在使用中存 在着较多的缺陷:第一,从下部进水,进水压力较大,当进水压力大于大 气压力加上所述导流引升管顶端与进水管中心平面之间高度的水柱的压力 之和时,污水可以直接从导流引升管排出,产生“短流”现象,使排放水 质恶化,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第二,从下部进水,其前级处理器中悬浮 于下部的污物、泥沙较上部为多,较多的污物从进水口流入过滤器的下部 反应室中,因而增大了滤料层的工作负荷,滤料层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大 大降低了厌氧细菌消化有机废物的效率,将严重影响排放水质,同时,滤 料层过多吸咐悬浮污物后,清洗也较困难;第三,该专利在所述导流床栅 的上部垂直加设有百叶窗式导流隔板,其形状复杂,用钢盘混凝土制作比 较困难,而且其作用、意义以及具体安装在何处?均未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上流式厌氧生物过滤器进行改进,克服其 缺陷,提高污水处理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借助于厌氧消化工艺,采用特殊 的生物厌氧菌种,设计了一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该装置由三通导流 管1、清洗器3、反应室4、生物滤料层5、滤床6等组成,所述生物滤料层5 借助于炉桥形滤床6承托在反应室4中间,所述滤床6是由若干块上面开有 很多坚直小孔的滤床板7所构成的炉桥形板组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 所述三通导流管1下端垂直穿插在滤床板7预留的大通孔中,导管下口9伸 入下部反应室中,其顶端导管顶口17穿出溢水面15并与清掏孔18相对应, 其左端进水口2位于反应室4左上部壁上,浸覆在溢水面15之下;所述清洗 器3埋覆在生物滤料层5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