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气浮技术

发布时间:2019-4-3 16:58:3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1.19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IPC分类号C02F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解决了气泡多集中具浮选槽中间位置,从而导致气泡在浮选槽中分布不均匀,影响浮选槽边缘的浮选效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气浮池,所述气浮池内设有进气通道,其特征是:所述气浮池内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设有若干排气齿轮组,所述排气齿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排气齿轮,所述排气齿轮的转动轴线与连接套的中心线平行,所述气浮池内设有驱动排气齿轮转动的连接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利用排气齿轮组为气泡额外的动力,使更多的气泡到达气浮池的边缘处,提高了气浮池边缘的气浮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1),所述气浮池(1)内设有进气通道(4),其特征是:所述气浮池(1)内设有连接套(21),所述连接套(21)上设有若干排气齿轮组(22),所述排气齿轮组(22)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排气齿轮(221),所述排气齿轮(221)的转动轴线与连接套(2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气浮池(1)内设有驱动排气齿轮(221)转动的连接伺服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套(21)转动连接于气浮池(1)中,所述连接套(21)的转动轴线为排气齿轮(221)的转动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套(21)上设有驱动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31),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31)包括第一内齿圈(311)、第一内齿轮(313)和第一行星齿轮(312),所述第一行星齿轮(312)的数量与排气齿轮组(22)的数量相同,其中一个所述排气齿轮(221)与第一行星齿轮(3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第二行星齿轮组(32),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32)包括第二内齿圈(321)、第二内齿轮(323)和第二行星齿轮(322),两个所述排气齿轮(221)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312)和第二行星齿轮(3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312)的公转速度和第二行星齿轮(322)的公转速度相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312)的公转自转速度和第二行星齿轮(322)的自转速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浮池(1)中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排污管(13),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3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32)同轴套置于排污管(13)上,所述第一内齿轮(313)和第二内齿圈(321)与排污管(13)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311)和第二内齿轮(323)与排污管(13)呈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第一内齿轮(313)和第二内齿圈(32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其特征是:伺服电机有两个并且分别驱动第一内齿轮(313)和第二内齿圈(321)转动,所述第一内齿轮(313)与第二内齿圈(321)的转速比为第二内齿圈(321)与第一内齿轮(313)齿数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结构(3)位于连接套(21)靠下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污管(13)道侧壁内镶嵌有进气环管(41),所述进气环管(41)与排污管(13)道呈同轴设置,所述进气环管(41)开设有若干进气口(42),所述进气口(42)与气浮池(1)连通。

  说明书

  一种污水气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印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在废水处理中会使用气浮装置处理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气浮装置将空气一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黏附在气泡上,并且随着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上,形成浮渣,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改善水质的目的。

  目前,公告号为CN2253676的一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浮选机,包括浮选槽,所述浮选槽内设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内从上方竖直穿设有主轴,主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叶轮,混合室内同于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将压缩空气排入混合室内,然后利用叶轮旋转切割气泡从而将气泡分隔的更小的气泡,这些弥散在液体中的气泡在浮选槽中上升的过程中与固体粒子接触并将其带着液面。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混合室位于浮选槽的中间位置,产生的气泡多集中具浮选槽中间位置,从而导致气泡在浮选槽中分布不均匀,影响浮选槽边缘的浮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利用排气齿轮组为气泡额外的动力,使更多的气泡到达气浮池的边缘处,提高了气浮池边缘的气浮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所述气浮池内设有进气通道,其特征是:所述气浮池内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设有若干排气齿轮组,所述排气齿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排气齿轮,所述排气齿轮的转动轴线与连接套的中心线平行,所述气浮池内设有驱动排气齿轮转动的连接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溶解有空气的水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气浮池中,因压力的变换空气从水中析出形成微小的气泡,利用伺服电机驱动排气齿轮组,利用两个相互啮合的排气齿轮转动使水向气浮池的周围流动,气泡顺着水流排至气浮池的周围,利用排气齿轮组为气泡额外的动力,使更多的气泡到达气浮池的边缘处,提高了气浮池边缘的气浮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转动连接于气浮池中,所述连接套的转动轴线为排气齿轮的转动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气齿轮转动时,还以驱动结构的中心轴线为转动轴线进行公转,使气泡可以达到气浮池的多个地方,使气泡在气浮池中的分布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套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内齿圈、第一内齿轮和第一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数量与排气齿轮组的数量相同,其中一个所述排气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星齿轮转动过程中,使第一行星齿轮自转并且公转,从而驱动排气齿轮转动,并且同时驱动了连接套转动,从而达到了使排气齿轮转动的同时使其公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二内齿圈、第二内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两个所述排气齿轮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公转速度和第二行星齿轮的公转速度相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公转自转速度和第二行星齿轮的自转速度相同。

  排气齿轮转动过程中啮合,一个排气齿轮驱动另一个排气齿轮会使其两个排斥齿轮容易磨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驱动同时驱动两个排气齿轮,减少了两个排气齿轮的之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浮池中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排污管,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同轴套置于排污管上,所述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圈与排污管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轮与排污管呈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圈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刮渣机将悬浮于液面的杂质输送至排污管中,从而方便了浮渣的清理、收集和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伺服电机有两个并且分别驱动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圈转动,所述第一内齿轮与第二内齿圈的转速比为第二内齿圈与第一内齿轮齿数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第一内齿轮与第二内齿圈转动,第一内齿轮转动而第一内齿圈固定,使第一行星齿轮自转的同时公转;第二内齿圈转动而第二内齿轮固定,使第二行星齿轮自转的同时公转,并且使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的公转方向和速度相同而自转的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结构位于连接套靠下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从水中析出使成为细小的气泡,并向上移动,如果驱动结构位于上方,会阻碍气泡的上浮,影响气浮效果,并且气浮会对驱动电机产生影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伺服电机位于连接套的下方,从而减少了对气泡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管道侧壁内镶嵌有进气环管,所述进气环管与排污管道呈同轴设置,所述进气环管开设有若干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气浮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溶解有空气的水更加均匀的进入气浮池中,使气泡在气浮池中的分布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在气浮池中即公转又自转的排气齿轮,利用排气齿轮为气泡额外的动力,使气处,使气泡在气浮池中的分布泡顺着水流排至气浮池的周围,更多的气泡到达气浮池的边缘更加均匀,提高了浮选池边缘的气浮效果;

  (2)利用排污管进行排渣,废渣易收集,排渣处理方便,连接结构合理稳定。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