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干粉投加技术

发布时间:2019-4-17 8:39:5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1.11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IPC分类号C02F11/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污泥高干脱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底端料口处设下料管,所述料斗的底端设有下料阀,所述下料管的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绞龙,所述投料管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电机箱,左右两组所述电机箱的内腔均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投料管底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投加口,利用驱动电机带动绞龙旋转,从而将从料斗排出干粉输送至投料管两端的投加口排出,使得一组投加装置可以同时两组调理池进行干粉投加,同时不断旋转的绞龙可以有效避免干粉在投料管内形成凝块,避免了调理过程发生停滞。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包括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的底端料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下料管(2),所述料斗(1)的底端设有下料阀(3),所述下料管(2)的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投料管(5),所述投料管(5)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分料隔板(4),且分料隔板(4)位于下料管(2)的底端,所述投料管(5)的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绞龙(6),所述投料管(5)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电机箱(7),左右两组所述电机箱(7)的内腔均安装有驱动电机(12),且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绞龙(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管(5)底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投加口(10),左右两组所述投加口(10)的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尘罩(11),所述投料管(5)的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接料斗(9),且接料斗(9)设置于分料隔板(4)的底端,所述接料斗(9)的底端设有卸料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的内腔左侧壁设有计量标尺(13),所述分料隔板(4)的高度大于投料管(5)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6)的直径等于投料管(5)的直径,所述接料斗(9)的顶端料口呈弧形结构。

  说明书

  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污泥高干脱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污泥主要是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后排出的剩余污泥或与一沉池混合而成的混合污泥,有机质含量高,亲水性强,且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比阻大,因此,直接进行机械脱水,其脱水性能很差,给其处理和运行带来很多问题,故需要在机械脱水前设置一污泥调理系统,对污泥进行调理处理,使其获得更好的压滤效果,污泥调理要破坏细胞膜及污泥中的电位,释放结合水、吸附水和细胞内水,经调理后的污泥容易分层,脱水性能好。调理剂一般为氯化铁、氧化钙等。目前的污泥调理系统的此类药剂储存及投加装置一般是利用重力作用的单管道投料,使得需要在每组调理池的周边均要设置一组投加装置,从而造成了调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此类调理剂的干粉容易出现受潮板结的情况,使得传统投加装置长时间后内侧管壁容易形成凝块,在清理凝块时需要拆卸管道,使得调理过程停滞。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干粉投加装置一般是利用重力作用的单管道投料,使得需要在每组调理池的周边均要设置一组投加装置,从而造成了调理成本过高,同时传统投加装置长时间后内侧管壁容易形成凝块,在清理凝块时需要拆卸管道,使得调理过程停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高干脱水调理系统的干粉投加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底端料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料斗的底端设有下料阀,所述下料管的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分料隔板,且分料隔板位于下料管的底端,所述投料管的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绞龙,所述投料管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电机箱,左右两组所述电机箱的内腔均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绞龙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投料管底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投加口,左右两组所述投加口的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投料管的底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接料斗,且接料斗设置于分料隔板的底端,所述接料斗的底端设有卸料阀。

  优选的,所述料斗的内腔左侧壁设有计量标尺,所述分料隔板的高度大于投料管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绞龙的直径等于投料管的直径,所述接料斗的顶端料口呈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投料管的内腔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绞龙,利用驱动电机带动绞龙旋转,从而将从料斗排出干粉输送至投料管两端的投加口排出,使得一组投加装置可以同时两组调理池进行干粉投加,同时不断旋转的绞龙可以有效避免干粉在投料管内形成凝块,避免了调理过程发生停滞。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