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02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IPC分类号B01D36/00; C02F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由罐体、底座、进污水管、进污水管阀门、大孔径分离筛、排杂管、排杂管阀门、小孔径分离筛、排泥管、排泥管阀门、罐底板、排水管、排水管阀门,通过分离筛的倾斜布置,并将出排口布置在倾斜的水平最低端,分离筛上未过滤掉的杂物可以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滑落到出排口,最终打开阀门被排出,该装置结构简单,且不利用任何额外动力,即可将污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由罐体、底座、进污水管、进污水管阀门、大孔径分离筛、排杂管、排杂管阀门、小孔径分离筛、排泥管、排泥管阀门、罐底板、排水管、排水管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位于罐体底部,起到支持作用,所述进污水管与罐体顶部的进污水口连接,进污水管阀门布置在进污水管上,所述大孔径分离筛倾斜焊接在罐体内部,沿着大孔径分离筛的水平最低端与罐体的焊接处布置排杂口,所述排杂管与排杂口连接,所述排杂管阀门布置在排杂管上,所述小孔径分离筛倾斜焊接在罐体内部,布置在大孔径分离筛下部,沿着小孔径分离筛的水平最低端与罐体的焊接处布置排泥口,所述排泥管与排泥口连接,所述排泥管阀门布置在排泥管上,所述罐底板倾斜焊接在罐体底面,沿着罐底板的水平最低端与罐体的焊接处布置排水口,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口连接,所述排水管阀门布置在排水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径分离筛的孔径为5mm,焊接的倾斜角度为20-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径分离筛的孔径为0.2mm,焊接的倾斜角度为25-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底板的倾斜角度为2-5度。
说明书
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 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和工厂的污水量也在不断增多,污水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对环境会造成破坏,而污水处理的关键在于对污水中污泥的处理,而要对污泥处理,首先是要将污泥从污水中分离处理。目前分离污泥的方法很多,但是基本上都会采用动力装置将污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再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不需要额外动力且结构简单的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一种节能式分离污泥的污水处理装置,由罐体、底座、进污水管、进污水管阀门、大孔径分离筛、排杂管、排杂管阀门、小孔径分离筛、排泥管、排泥管阀门、罐底板、排水管、排水管阀门,所述底座位于罐体底部,起到支持作用,所述进污水管与罐体顶部的进污水口连接,进污水管阀门布置在进污水管上,所述大孔径分离筛倾斜焊接在罐体内部,沿着大孔径分离筛的水平最低端与罐体的焊接处布置排杂口,所述排杂管与排杂口连接,所述排杂管阀门布置在排杂管上,所述小孔径分离筛倾斜焊接在罐体内部,布置在大孔径分离筛下部,沿着小孔径分离筛的水平最低端与罐体的焊接处布置排泥口,所述排泥管与排泥口连接,所述排泥管阀门布置在排泥管上,所述罐底板倾斜焊接在罐体底面,沿着罐底板的水平最低端与罐体的焊接处布置排水口,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口连接,所述排水管阀门布置在排水管上。
所述大孔径分离筛的孔径为5mm,焊接的倾斜角度为20-30度,设置倾斜大孔径分离筛目的是为了利用重力作用分离污水中直径大于5mm的大颗粒杂物,这部分杂物很难和小颗粒污泥一起溶解处理,因此要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处理。
所述小孔径分离筛的孔径为0.2mm,焊接的倾斜角度为25-35度,设置倾斜小孔径分离筛目的是为了利用重力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泥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处理。
所述罐底板的倾斜角度为2-5度,设置其目的是便于过滤后的水流入排水 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分离筛的倾斜布置,并将出排口布置在倾斜的水平最低端,分离筛上未过滤掉的杂物可以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滑落到出排口,最终打开阀门被排出,该装置结构简单,且不利用任何额外动力,即可将污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