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无沉淀系统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5-30 9:05:2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4.27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10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沉淀系统的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池、调节池、电催化氧化系统、除硬池、絮凝池、管式超滤膜系统、缓存池、RO系统、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管式超滤膜系统增加了至缓存池的浓液回流,增加了至固液分离装置的浓液排放;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为离心机且增加了离心后分离液至调节池的回流;所述调节池内加有穿孔曝气装置;所述除硬池和絮凝池内都装有搅拌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沉淀系统的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池(1)、调节池(2)、电催化氧化系统(3)、除硬池(4)、絮凝池(5)、管式超滤膜系统(6)、缓存池(7)、RO系统(8)、固液分离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池(7)中的污水进入管式超滤膜系统(6),经浓缩后的浓液回流至缓存池(7),部分浓液排至固液分装置(9),固液分离装置(9)的分离液回流至调节池(2),出水进入RO系统(8);所述缓存池(7)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和浓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沉淀系统的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池(2)内设有穿孔曝气装置(10),除硬池(4)装有桨式快混搅拌机(11),絮凝池(5)装有框式慢混搅拌机(12),固液分离装置(9)为离心机。

  说明书

  一种无沉淀系统的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田废水的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无沉淀系统的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油气田勘探力度地加大,开采井数量地逐渐增加,油气田废水也逐渐增多,油气田废水除含石油类外,还溶进了可溶性盐类、悬浮物、有害气体、有机物等,此外开采过程中还可能人为地添加压裂液等各类添加剂,所以油气田废水中石油类含量达到100~500mg/L,石油类以悬浮态存在为主,部分为乳化态,乳化油分布稳定不易分离。油气田废水COD基本在800~3000mg/L之间,废水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环状芳烃类衍生物,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去除。废水中悬浮颗粒微小、SS含量高,SS为300~2000mg/L。矿化度高,含多种盐类,每升废水氯离子浓度可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毫克。这些特点决定了油气田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必须妥善处理,目前油气田废水治理工艺主要有回注、资源化回用及处理达标外排三种,常用的处理装置如附图1:污水经调节池调节酸碱和水质后进入电催化氧化系统,在催化氧化系统中破胶去除大量COD后进入絮凝单元。絮凝后废水进入斜板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出水经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去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及胶体物质,活性炭过滤器出水过保安过滤器后进入RO系统。该工艺处理油气田废水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工艺化学处理药剂投加量大,引入了高价金属离子,带来二次污染和影响资源化利用;

  2、处理工艺较长,稳定性差,由于加药处理后的絮体污泥量大,增加固液分离负荷;

  3、工艺中采用沉淀池等传统办法占地面积大,分离效率低,难于撬装化,后续还需经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为反渗透进水把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沉淀系统的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池、调节池、电催化氧化系统、除硬池、絮凝池、管式超滤膜系统、缓存池、RO系统、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缓存池中的污水进入管式超滤膜系统,经浓缩后的浓液回流至缓存池,部分浓液排至固液分装置,固液分离装置的分离液回流至调节池,出水进入RO系统;所述缓存池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和浓液口;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穿孔曝气装置,除硬池装有桨式快混搅拌机,絮凝池装有框式慢混搅拌机,固液分离装置为离心机。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无沉淀系统的油气田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技术效果有以下几点:

  1、用管式超滤膜系统替代原有系统中的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缩减大量工艺;

  2、管式超滤膜集成度高,设备占地小,易于做成撬装式设备,更符合油气田污水处理的使用条件;

  3、缩减工艺后,操作更加简单,工艺稳定性更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