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工艺

发布时间:2019-6-20 9:03:4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9.02.20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01/20; C02F101/38

  摘要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向待处理的碱性品绿废水中加入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得到脱色后的处理液;S2、沉淀30min后加入铁粉,在曝气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1小时,停止曝气和搅拌,静置4~6小时;S3、加入酸碱调节剂,将废水的pH值调整至6~6.5;S4、加入絮凝剂,搅拌30~40min,静置沉淀;S5、过滤,对过滤液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排放;其中絮凝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壳聚糖10~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8份,聚合氯化铝1.5~3.5份,聚氧化乙烯0.6~1.1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碱性品绿废水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待处理的碱性品绿废水中加入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得到脱色后的处理液;

  S2、将步骤S1得到的脱色后的废水沉淀30min后加入铁粉,在曝气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1小时,停止曝气和搅拌,静置4~6小时,得到静置后的废水;

  S3、向步骤S2得到的静置后的废水中加入酸碱调节剂,将废水的pH值调整至6~6.5;

  S4、向步骤S3得到的调节完pH值的废水中加入絮凝剂,搅拌30~40min,静置沉淀,得到沉淀后的废水;

  S5、将步骤S4得到的沉淀后的废水过滤,对过滤液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排放;

  所述絮凝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壳聚糖10~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8份,聚合氯化铝1.5~3.5份,聚氧化乙烯0.6~1.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壳聚糖1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聚合氯化铝2.5份,聚氧化乙烯0.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絮凝剂的加入量为3.7~5.2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脱色剂的加入量为1~1.5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铁粉的加入量为0.7~1.5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静置沉淀时间为1~1.5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预处理:将待处理的碱性品绿废水过滤,除去废水中的杂质。

  说明书

  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

  背景技术

  碱性品绿又称碱性绿4,它是一种染料及颜料,其分子式为C23H25N2,分子量为329.46,绿色带闪光结晶,易溶于水,极易溶于乙醇,均呈蓝绿色,其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产生带绿光的白色沉淀,在高温(120℃)下染色,色光不变,在腈纶上染色耐晒坚牢度4~5级。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碱性品绿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造纸、橡胶、塑料和食品等工业领域,在碱性品绿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由于生产碱性品绿时在氧化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二氧化铅,反应后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铅离子,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被水生植物富集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都有严重危害,同时,废水中色度和化学需氧量(COD)高,排放量和毒性大,可生化性差,是国内外环境科学界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混凝沉淀法是工业废水处理常见的方法,是在混凝剂的作用下,通过压缩微颗粒表面双电层、电中和等电化学过程以及桥联、吸附等物理化学过程,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可絮凝的其它物质凝聚成“絮团”,再经沉降设备将絮凝后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从而去除污水的色度和浑浊度。在混凝沉淀处理废水过程中,絮凝剂的选择是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硫酸铝和三氯化铁或使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对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废水处理周期长,废水处理效率较低,COD的去除率在60%~90%,而且,大量使用铝系絮凝剂会给环境和生物带来不良影响,对碱性品绿生产废水处理造成一定的难度,导致废水处理力度小,废水处理效果不明显,使得排放的废水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从而导致直接后果就是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研究一种处理效果好的碱性品绿生产用废水处理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碱性品绿废水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待处理的碱性品绿废水中加入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得到脱色后的处理液;

  S2、将步骤S1得到的脱色后的废水沉淀30min后加入铁粉,在曝气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1小时,停止曝气和搅拌,静置4~6小时,得到静置后的废水;

  S3、向步骤S2得到的静置后的废水中加入酸碱调节剂,将废水的pH值调整至6~6.5;

  S4、向步骤S3得到的调节完pH值的废水中加入絮凝剂,搅拌30~40min,静置沉淀,得到沉淀后的废水;

  S5、将步骤S4得到的沉淀后的废水过滤,对过滤液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排放;

  所述絮凝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壳聚糖10~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8份,聚合氯化铝1.5~3.5份,聚氧化乙烯0.6~1.1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絮凝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壳聚糖1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聚合氯化铝2.5份,聚氧化乙烯0.9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絮凝剂的加入量为3.7~5.2mg/L。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中脱色剂的加入量为1~1.5mg/L。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铁粉的加入量为0.7~1.5mg/L。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静置沉淀时间为1~1.5h。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预处理:将待处理的碱性品绿废水过滤除去废水中的杂质。

  本发明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混凝沉淀法处理碱性品绿废水的工艺,对碱性品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降解效果好,经处理后的废水,COD去除率、铅去除率和脱色率均有效提高,处理后的废水COD去除率高达97.61%,铅去除率高达99.59%,脱色率高达99.41%,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碱性品绿废水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中,通过对废水进行过滤除杂、脱色处理、加入铁粉曝气、调节pH,加入絮凝剂絮凝沉淀等操作,使得废水处理效率显著提高,其中,采用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色度,加入铁粉,曝气处理,能够有效置换废水中的铅离子,提高了铅的去除率,采用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合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的混合物作为絮凝剂,多种组分配合,能够有效的将碱性品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杂质从废水中脱出,从而有效的进行絮凝,聚乙烯吡络烷酮及壳聚糖中含有的羟基、氨基使得絮凝剂的吸附作用更加,与无机的聚合氯化铝配合,通过静电作用中和废水中的负电荷颗粒物,通过调节废水的pH,使絮凝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壳聚糖还能进一步吸附废水中的铅离子,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铅的去除率,氧化聚乙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合,显著提高了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解性,使得组合絮凝剂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废水处理效果好,适合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废水处理工艺简单易操作,处理时间短,废水处理效果好,且使用的废水处理剂壳聚糖、氧化聚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生物降解性好,均对环境不产生污染,而且反应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多种组分配合使用,在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无机聚合氯化铝的用量,避免了碱性品绿废水中因聚合氯化铝投入量大而使废水中铝离子浓度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解决碱性品绿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