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泥厌氧酸化法制备有机碳源设备

发布时间:2022-2-2 8:21:4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08.24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IPC分类号C02F11/04; C02F11/143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厌氧酸化法制备有机碳源的设备系统,包括厌氧酸化反应器、絮凝沉淀池、第一药剂储罐、第二药剂储罐;在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上连通设置有进泥管和出泥管,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和絮凝沉淀池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在所述絮凝沉淀池上连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药剂储罐与进泥管通过第一药剂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药剂储罐与絮凝沉淀池通过第二药剂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既可为污水处理提供有机碳源,又可实现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再利用,一举多得,值得推广。

1642146088.jpg

权利要求书

1.污泥厌氧酸化法制备有机碳源的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酸化反应器、絮凝沉淀池、第一药剂储罐、第二药剂储罐;在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上连通设置有进泥管和出泥管,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和絮凝沉淀池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在所述絮凝沉淀池上连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药剂储罐与进泥管通过第一药剂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药剂储罐与絮凝沉淀池通过第二药剂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厌氧酸化法制备有机碳源的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药剂储罐、第二药剂储罐、絮凝沉淀池内均设置有搅拌器。

说明书

污泥厌氧酸化法制备有机碳源的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污泥厌氧酸化方法制备有机碳源的设备系统,属于城市污水污泥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和处理量也日益增大。生物处理是目前国内外唯一有效、可行、经济的除氮方法,也是国内外的城市污水厂普遍采用的工艺。但我国南方城市污水是属于低碳高氮城市污水,碳氮比低。目前,我国现行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脱氮碳源不足问题,成为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导致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浓度较高,难以达标排放。因此目前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对总氮要求高的,都采用外加碳源的方式解决反硝化过程中碳源不足的问题。常用的碳源有葡萄糖、甲醇、乙酸、乙酸钠等。根据进水总氮以及排放标准对总氮的要求控制添加碳源的量。这无疑增加了很多的运行成本,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经济负担,同时存在着运输困难、管理麻烦等问题。

另一方面,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中包括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据统计至2017年全国已建近4000座污水处理厂,年污泥总产量突破4000万吨。目前污泥的处理方法为进行简单脱水或者污泥干化后焚烧、卫生填埋,直接填埋法不但影响环境卫生,而且造成污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提取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为生物脱氮污水处理提供碳源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污泥厌氧酸化方法制备有机碳源的设备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反硝化脱氮系统需要外加碳源,而污泥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利用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污泥厌氧酸化法制备有机碳源的设备系统,包括厌氧酸化反应器、絮凝沉淀池、第一药剂储罐、第二药剂储罐;在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上连通设置有进泥管和出泥管,所述厌氧酸化反应器和絮凝沉淀池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在所述絮凝沉淀池上连通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药剂储罐与进泥管通过第一药剂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药剂储罐与絮凝沉淀池通过第二药剂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药剂储罐、第二药剂储罐、絮凝沉淀池内均设置有搅拌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药剂储罐、第二药剂储罐上均设置有投料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加入到厌氧酸化反应器中,并向其中加入第一药剂进行厌氧酸化反应,经过厌氧发酵后可产生大量高浓度的溶解性有机物和短链挥发酸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水溶液,然后将该营养物质水溶液通入絮凝沉淀池,并加入第二药剂将氮磷等沉淀,得到高浓度有机酸溶液,该有机酸溶液可以为污水处理的生物反硝化脱氮系统提供碳源。因此,本实用新型既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有机碳源,又实现了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再利用,一举多得,值得推广。

(发明人:杜超;户志轩;宋经纬;张亮;关振动;邓帅聪)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