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2.16
公开日期2021.11.26
IPC分类B01D21/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其为顶部开口开放式池体,左右两端深度小于中部深度;扰流组件,包括安装在池体顶部的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且交错布置的扰流板;曝气组件,包括安装在池体进水端侧壁并平铺在池体进水端底部的曝气管和设置在曝气管上部的曝气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槽的设置,有利于将扰流板的固定和防止水流从扰流板与池体连接位置流出;通过卡槽的上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的设置,有利于扰流板的快速安装;通过扰流板一端呈平板状,另一端呈波浪状,且扰流板平板的一端与池体侧壁紧密贴合,有利于增加污水在池体内停留时间,进而增加装置污的沉降净化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100),其为顶部开口开放式池体(100),左右两端深度小于中部深度;
扰流组件(200),包括安装在池体(100)顶部的安装架(210)、安装在安装架(210)上并且交错布置的扰流板(220);
曝气组件(300),包括安装在池体(100)进水端侧壁并平铺在池体(100)进水端底部的曝气管(310)和设置在曝气管(310)上部的曝气头(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0)的右端上部设置有进水口(100a),所处池体(100)的左端设置有出水口(100b),所述池体(100)中部较深左侧设置有排污口(100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0)侧壁上交错安装有卡槽(100d),且扰流板(220)插接在卡槽(100d)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00d)的上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200)还包括对称安装在安装架(210)两侧的圆形连接块(2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220)一端呈平板状,另一端呈波浪状,且扰流板(220)平板的一端与池体(100)侧壁紧密贴合。
说明书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过滤领域,对于污水中的污泥颗粒,普遍采用自然沉降的方式进行沉淀处理,通常做法为: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设置沉降池,沉降池是利用重力配合曝气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去污处理,但是沉降池往往要进行多级沉降占地面积较大,而体积较小的沉淀池,往往由于水停留时间较短的使得其污水处理效果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为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为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
池体,其为顶部开口开放式池体,左右两端深度小于中部深度;
扰流组件,包括安装在池体顶部的安装架、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且交错布置的扰流板;
曝气组件,包括安装在池体进水端侧壁并平铺在池体进水端底部的曝气管和设置在曝气管上部的曝气头。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右端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处池体的左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池体中部较深左侧设置有排污口。
优选的,所述池体侧壁上交错安装有卡槽,且扰流板插接在卡槽之中。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上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
优选的,所述扰流组件还包括对称安装在安装架两侧的圆形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扰流板一端呈平板状,另一端呈波浪状,且扰流板平板的一端与池体侧壁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卡槽的设置,有利于将扰流板的固定和防止水流从扰流板与池体连接位置流出;通过卡槽的上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的设置,有利于扰流板的快速安装;通过扰流板一端呈平板状,另一端呈波浪状,且扰流板平板的一端与池体侧壁紧密贴合,有利于增加污水在池体内停留时间,进而增加装置污的沉降净化效率。
(发明人:陈家洛)